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长度单位教案

最新长度单位教案

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1.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用厘米测量物体。

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

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

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

生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

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认识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

)引导学生找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1. 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

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 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1厘米吗?师:从0到1。

3. 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生:(活动)4. 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

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回想)师: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生:(比划)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生:短、小、又短又小。

师:你用的词真好。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 生活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举图钉)图钉的长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生:(举例)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得更多。

五、测量物体的长1. 测量纸条的长。

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让学生自主测量,教师巡视。

2. 汇报。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3. 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

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

教学目标1.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1米,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引导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

2. 谁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通过测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想,谁想说?(体会小尺子量比较费劲)提出问题“有比较长点的尺子吗?”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出示米尺,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 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拿出1米尺。

2. 小组交流、比划1米的长度。

(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3. 汇报,体会大约1米的有多长。

4. 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

5. 仔细观察一下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可以用“m”来表示。

讨论:1米=100厘米。

三、用米测量1. 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

2. 交流测量方法。

3. 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实际量一量。

4. 说一说米尺的好处。

四、做一做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出示一截细绳,让学生测量。

1. 说一说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拉直)。

2. 汇报测量结果。

3. 比划绳子的长度。

4. 沿着米尺把绳子的长度在黑板上画下来,让生观察这一条线就是绳子的长度。

这条线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自主探索课件演示绳子拉直的过程(从直观物体抽象出线段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线段。

1. 观察线段的特征。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是“直的”。

2. 刚才我们量了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那么这条绳子拉直后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线段的另一个特征:可以量出长度。

3.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线段(黑板、书桌、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解决实际问题1. 课件出示几条线,区分线段。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线段让学生量一量长度。

3. 汇报结果,交流量的方法。

四、画线段引导学生画线段必须用到直尺才能确定线段的直。

1. 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比一比谁画得最快。

2.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3. 如果直尺上的0刻度不清楚了,谁能想个办法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课件演示)4. 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说说应该画几厘米?)5. 教师小结。

五、总结评价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

、教学目标1. 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2.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

(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说想法。

(3)教师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4)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深化1. 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1)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

(2)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5()黑板长2()小红身高124()课桌面长150()四、课堂评价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8~11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