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04-16年真题总结一、名词解释1、交织结构:交织结构是指基质中平行排列的斜长石中分布了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等小的颗粒。
(玻晶交织结构,即安山结构,是指岩石中的基质都是由玻璃和斜长石的微晶构成的结构)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海底溢出的基性熔岩流中常见的构造,当热的熔岩自海底溢出进入到水体中后,遇水淬冷,形态转变为枕状,大小不等,互相堆积,每一个枕体,一般顶面上凸,底面较平,外部为玻璃质壳,向内逐渐变为显晶质,二者之间可有同心层状分布的气体或杏仁体。
3、凝灰结构: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碎屑所组成的结构。
熔结凝灰结构是凝灰结构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含有较多的塑性-半塑性岩屑和玻屑,它们在岩石中成定向排列,并被压扁拉长而成似流动构造,有时有绕过某些刚性碎屑“流动”的现象。
4、嵌晶结构(连生结构):主要见于碳酸盐和硫酸盐(石膏)胶结物中,其特点是胶结物的晶粒因重结晶后形成巨大的连生晶体,碎屑颗粒被包含于胶结物的大晶体中。
4、嵌晶结构(异质增生堆晶结构):堆晶矿物颗粒间熔体与岩浆房中的岩浆有物质成分的交换,并且晚期结晶的矿物将早期堆晶矿物包裹。
5、鸟眼构造(雪花构造):在细粒碳酸盐中,见有一种微小的孔洞,其形状似鸟眼,大致平行于层理排列。
孔洞常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这种构造称为鸟眼构造。
其常见于潮上带及潮间带碳酸盐沉积物中,尤以潮上带最为发育。
6、长石砂岩:其碎屑组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长石含量必须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岩屑含量小于长石,常含有少量黑云母或白云母。
多为红色或浅红色,颗粒较粗,为粗-中粒结构,圆度较差,分选不好或中等。
7、片状构造:是变质岩最常见、最典型的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所含大量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都呈平行排列,与千枚状构造不同的是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肉眼可分辨矿物颗粒。
8、P-T-t轨迹: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压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是在P-T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9、鬣刺结构:鬣刺结构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形成的针状骸晶或细长锯齿状晶体,以树枝状、放射状、交织状、蘑菇状、花瓣状或近于平行丛生,分布于玻璃基质中,形似鬣刺草,形成的特殊超镁铁质喷出岩或浅成岩结构。
10、流纹构造: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条带和球粒、雏晶的定向排列,以及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
是在熔岩流动过程中形成的。
不仅见于流纹岩,也可见于英安岩、粗面岩中。
11、同生作用:指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沉积物--水界面及其以下的一薄层内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
12、蒸发岩: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因水溶液高度浓缩而沉淀形成的,由硫酸盐矿物及钾、钠、钙、镁等卤化物的易溶盐类矿物占50%以上的纯化学沉积岩称为蒸发岩。
13、花岗变晶结构:又称粒状变晶结构,其特点为变晶矿物主要由粒状矿物(等轴、近等轴状)组成。
14、片麻状构造:岩石具显晶质变晶结构,以粒状矿物为主,片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数量较少而彼此不连接,被粒状矿物(长石、石英)所隔开。
15、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很大的潮上带内,强烈的蒸发作用会使沉积物中的水溶液向上运动,并使之逐渐浓缩,沉淀出石膏和其他盐类矿物,从而使水中的Mg/Ca 比值提高,因而交代通过的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石化的作用。
)16、重力流:是指可游移的固态物质在自身重力推动下形成的流体,常在或陡或缓的斜坡上发生,流动过程中具有清楚的边界和外形,又称块体流。
17、递变层理:又称粒序层理,是一种重要的非纹层状层理,层理中没有任何纹层或纹理显示,只有构成颗粒的粗细在垂向上的连续递变,即指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向细逐渐变化的一种层理。
18、相标志:是指沉积岩中具有成因意义的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
19、榴辉岩:榴辉岩相的代表岩石,特征矿物组合为绿辉石和石榴子石,不含斜长石,岩石一般为深色中粗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以密度大为特征。
其形成于极高压力条件下,主要见于岩石圈板块的聚合带。
20、云英岩:是由酸性侵入岩,特别是黑云母花岗岩受气液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其主要由白云母和石英组成(石英在50%以上,白云母40%-50%),同时含有黄玉、锂云母、电气石、绿柱石等富含挥发分的矿物。
一般为灰色、浅灰绿或浅粉红等色,块状构造,鳞片花岗变晶结构或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
21、角岩:角岩为泥质岩中级热变质产物,其特点是原岩中的组分已经重新组合,以致原岩结构、构造基本消失,但未发生化学成分的交代。
主要矿物是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
岩石一般为黑至暗灰色的致密块状,常具斑状变晶结构。
22、片麻岩: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含长石、石英较多,粒度较粗(一般>1mm),岩石中长石(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含量一般大于25%。
23、混合岩:是指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通常由残留的变质岩基体(高级或中高级区域变质岩,主要包括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等)和新生的不同数量的长英质脉体(通常是花岗质或长英质的伟晶岩、细晶岩等)所组成。
基体(古成体)具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或定向构造,颜色较深,脉体(新成体)和基体比较其颜色较浅。
24、辉绿结构:是指在基性浅成岩中,他型粒状微晶的辉石等暗色矿物充填于杂乱交错的较自形的长条状斜长石微晶所组成的空隙中。
(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
)25、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颗粒散布在小的颗粒中,大的叫斑晶,细小的叫基质。
若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则该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若基质为显晶质,则为似斑状结构)26、包含结构:超基性、基性侵入岩的基本结构之一,指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嵌有许多较小的矿物颗粒,常反映被包矿物早于包含它的矿物结晶。
27、岩浆:岩浆是在地球深部的上地幔和地壳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高温熔融体。
28、安山岩:火成岩中中性钙碱性喷出岩的代表岩石,二氧化硅含量介于53%--66%之间,矿物成分主要是角闪石和斜长石,岩石大部分结晶较差,多为半晶质斑状结构,常见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玻晶交织结构、玻璃质结构等,主要为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也较发育,新鲜的安山岩呈浅红色、灰色,其分布面积仅次于玄武岩。
29、间粒结构(玄武岩基质结构特征):又称粒玄结构或粗玄结构,较自形的条状斜长石微晶构成的不规则空间内充填了细小的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等。
岩石为全晶质,反映了岩浆冷却速度较缓慢的环境。
30、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圈范围,由规模巨大,其体积大于数千立方千米的变质作用,往往是温度、压力和流体综合作用,P/T比范围很大,高、中、低、很低都有。
变质机制主要是重结晶和变形,时而伴有明显的交代和部分熔融。
可发生在大陆地壳、大洋地壳甚至是岩石圈地幔中。
31、泥晶基质:是指粒度<0.03mm的泥屑、细粉屑和泥晶方解石的总称。
(充填在颗粒之间,与颗粒同时经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粒度小于0.03mm方解石晶体。
)32、玻屑凝灰岩:火山碎屑物主要为玻屑的一种凝灰岩,凝灰岩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具有典型的凝灰结构,火山物质占90%以上,碎屑粒径小于2mm。
33、浊流:浊流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其比重介于1.2~2.0之间,常携带大量粘土、砂及砾石。
一般形成于大陆架外缘、大陆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缘等海底坡度较大,且有大量未固结的沉积物的地带。
34、麻粒岩:一种在高温和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其特征是岩石中含水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均不稳定,一般含量很低或不出现。
暗色矿物中主要为紫苏辉石、透辉石,浅色矿物中有长石和石英,石英显暗色,有时含石榴子石、堇青石、矽线石、蓝晶石等。
一般为中、粗粒状变晶结构,多为块状构造。
35、同化混染作用:同化作用是指岩浆熔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即巨量高温熔融体熔化周围规模较小的先存低温物体。
岩浆因同化围岩使自身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成为混染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36、混合岩化:是介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深熔作用,特征是岩石发生局部的重熔和有广泛的流体相出现。
(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即在高级变质的某些区域,当温度足够高时,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深熔),通常产生的为花岗成分的液体,若这些液体保持封闭,并在生成它们的岩体内结晶,从而产生混合岩,这一过程称为混合岩化。
37、玄武岩:基性喷出岩的代表岩石,其二氧化硅含量为45%-53%,主要由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组成,一般为黑色、绿-灰绿以及暗紫等色。
多具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和半晶质结构。
气孔构造及杏仁构造普遍发育,在海底喷出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
38、动力变质作用:又称为碎裂变质作用,是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主要使岩石发生破碎的一种变质作用。
多发生于断层和破碎带,可引起岩石变形、破碎和轻微重结晶。
39、胶结物:是碎屑颗粒间的化学沉淀物质,通常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矿物,在岩石中含量<50%,对颗粒起胶结作用。
常见的胶结物有碳酸盐质、硅质、铁质、硫酸盐质和磷酸盐质,多为非晶质矿物(蛋白石和胶磷矿)、隐晶质结构及微晶结构(玉髓、石英、碳酸盐矿物、氧化铁矿物),少数是显晶质结构(碳酸盐矿物和硫酸盐类矿物)。
40、金伯利岩:是一种蛇纹石化的斑状金云母橄榄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少,一般呈小的侵入体产出,属于浅成-超浅成岩,为金刚石的主要母岩。
大多数金伯利岩蚀变非常强烈,其原生矿物和岩石结构保存很差。
其矿物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矿物类型有橄榄石、石榴子石、金云母、尖晶石、富钛矿物和蚀变矿物等,常见结构有粗晶斑状结构、显微斑状结构和自交代结构,常见构造有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岩球构造等,其几乎都分布于稳定的地台(克拉通)内部。
41、沉积分异作用:母岩的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因其各自的性质不同,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按一定次序分别沉积下来的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随着介质流速的减小和动能的减弱,由于粒度、密度、形状等的差异而按一定次序沉积的现象,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而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称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42、变质相:在一定P-T-μH2O范围内达到化学平衡的所有变质岩,其矿物共生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关系。
43、成岩作用:又称沉积后作用阶段,沉积物堆积下来之后,接着为后续的沉积物所覆盖,即进入与原介质隔绝的新环境,由此开始转变成沉积岩,直至岩石遭受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这一阶段,称为成岩作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