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藻类、菌类、苔藓实验课教案

1.藻类、菌类、苔藓实验课教案

包头师范学院教案200 7 ~200 8 学年第2 学期院系: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教研室) 生物科学系二○○九年八月6—8日课程教案一、实验准备物品:1.实验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成像系统2.易耗品:培养皿、烧杯、滴瓶、载波片、盖玻片、解剖刀、針等器具3.试剂:亚甲基蓝、碘液、蒸馏水、4.消耗材料:吸水纸、双面刀片、有孢子囊的海带、紫菜、紫球藻、发菜、颤藻、色球藻、鞘藻属、衣藻、多种海产藻类蜡叶标本、多种永久装片和海带切片二、讲述内容1.本学期实验报告的具体要求;要加首页,统一格式,统一留边框,字迹要工整,作业写在正面,2.实验题目:实验一、藻类3.实验目的:通过多种代表藻类植物的解剖显微观察,重点了解和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对各类显微形态术语有感性的认识。

4.藻类的共同特征、类群及重点门的主要特征:藻类通常分为8个门,蓝藻现存生物中的最原始的类群之一,绿藻类处于系统演化树的主干地位,有很多与高等植物一致的特点;红藻门和褐藻门的演化在藻类中程度较高,了解了这几个类群的特点,有助于理解植物的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性到有性、从同配生殖到异配生殖、卵式生殖的演化趋势和规律。

其它几个门绝大多数为单细胞生物,是演化树上的盲枝。

5.藻类的共同特征:原植体植物、无胚、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有光合色素。

7.教学内容、步骤设计、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介绍;1)制作装片观察色球藻,单细胞或群体、有胶质鞘,再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细胞周质、中央质。

2)制作压片观察发菜,观察丝状体及公共胶质鞘,再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细胞周质、中央质、藻殖段和异细胞。

3)制作装片观察颤藻的丝状体、隔离盘褐藻殖段,再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细胞周质、中央质、。

4)制作装片观察鞘藻属,不分枝丝状体、载色体及其颜色特点,同时观察衣藻,单细胞生物、杯状叶绿体、活细胞的颜色,再用稀碘液处理(滴一滴稀碘液到盖玻片一侧,用滤纸条从盖玻片的另一侧慢慢吸水,当碘液慢慢进入盖玻片下,衣藻等细胞会慢慢减弱游动能力,这时观察各种结构,尤其是鞭毛,会比较清晰。

),观察细胞核、淀粉核、鞭毛等5)制作装片观察紫菜的营养细胞,或果胞、果孢子、精子囊等。

紫红色、星芒状载色体。

6)制作装片,观察紫球藻。

单细胞生物、紫红色、星芒状载色体。

7)制作徒手切片,观察海带的孢子囊、多细胞组织体、表层细胞的载色体及颜色特点8.作业(说明实验和作业要求及考核的重点)1)绘图(要求表现出内部结构特点):颤藻一条丝体、衣藻一个藻体、水绵接合生殖、紫菜的几个细胞、海带的一至几个孢子囊三、板书提纲:实验一、藻类一、实验目的:通过多种代表藻类植物的解剖显微观察,重点了解和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对各类显微形态术语有感性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步骤、方法1.制作装片观察色球藻(单细胞或群体、有胶质鞘,再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细胞周质、中央质)。

2.制作压片观察发菜(观察丝状体及公共胶质鞘,再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细胞周质、中央质、藻殖段和异细胞)。

3.制作装片观察颤藻(丝状体、隔离盘褐藻殖段,再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细胞周质、中央质)。

4.制作装片观察鞘藻属(不分枝丝状体、载色体及其颜色特点),同时观察衣藻,(单细胞生物、杯状叶绿体、活细胞的颜色,再用稀碘液处理,观察细胞核、淀粉核、鞭毛等)5.制作装片观察紫菜(营养细胞,或果胞、果孢子、精子囊等。

紫红色、星芒状载色体)。

6.制作装片,观察紫球藻(单细胞生物、紫红色、星芒状载色体)。

7.制作徒手切片,观察海带(孢子囊、多细胞组织体、表层细胞的载色体及颜色特点)。

8.补充观察藻类的几种永久制片。

三、作业:1.绘图(要求表现出细胞或组织结构特点):颤藻一条丝体、衣藻一个藻体、水绵接合生殖、紫菜的几个细胞、海带的一至几个孢子囊。

2.列表比较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以下特点。

3.制作颤藻、绿藻丝体、紫菜或紫球藻装片、海带切片,检查制片操作技能。

四、下次实验需预习的内容1.菌类包括哪几个类群?2.细菌门有哪些原始特征? 哪几类形态?3.真菌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真菌门分为那几个亚门?几个亚门的主要区别特征有哪些?课程教案一、实验前准备物品:1.实验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成像系统2.易耗品:培养皿、烧杯、滴瓶、载波片、盖玻片、解剖刀、針等器具3.试剂及消耗材料:亚甲基蓝、碘液、蒸馏水、吸水纸、双面刀片、4.实验材料:培养的黑根霉、青霉菌、酵母菌,购买的平菇、木耳,5.浸制的或干燥的标本:猴头菌、银耳、羊肚菌、伞菌、多孔菌、灵芝等,6.永久制片:曲霉菌、酵母菌、细菌三形、放线菌二、讲授的内容:1.菌类共同特征:菌类包括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共同特征是:原植体植物、无胚、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异养(无光合色素)。

2.细菌主要特征:单细胞、微小、原核、无膜构成的细胞器、只有二分裂方式的繁殖方法。

3.真菌的主要特征:绝大多数为分枝丝状体、有隔或无隔,真核,光异养,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但都是产生孢子。

生活史都属于合子减数分裂,但核配与质配大多有较大的时空距离。

4.分类及各亚门的区别特征:5.实验目的:了解菌类的特征、类群;了解细菌形态;掌握真菌的主要特征,掌握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的主要区别特征6.实验内容、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1)制作装片,观察黑根霉,注意菌丝形态,有隔、无隔,孢子囊结构;2)制作装片,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酵母菌,注意细胞核、芽孢子、子囊(如果有)。

3)制作装片,观察青霉菌,注意菌丝有隔、无隔,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结构;4)取平菇子实体上新长出的白色菌丝,制作装片,观察菌丝和锁状联合5)取干木耳制作切片,观察木耳的菌丝和索状联合。

6)观察浸制的或干燥的标本:猴头菌、银耳、羊肚菌、伞菌、多孔菌、灵芝等,7)观察细菌三型、放线菌、曲霉菌、酵母菌、伞蕈、灵芝永久制片。

7.作业题:(作业的要求和注意点;要求按所观察到的材料绘图,实事求是;点线式绘图;要尽量充分反映所属类群的特征;伞蕈菌褶切面一部分要绘出几个担子及担孢子、子实层基。

)1.绘图:根霉菌、青霉菌的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酵母菌及其芽孢子、伞蕈菌褶切面一部分。

2.列表总结真菌的分类和各类的特征。

3.制作根霉、青霉、酵母菌、蘑菇的菌丝或木耳的装片或切片,备检。

三、板书提纲:实验二、菌类一、要实验目的:1.了解菌类的特征、类群;2.了解细菌形态;3.掌握真菌的主要特征;4.掌握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的主要区别特征二、实验内容、步骤、方法、要点、注意事项1.制作装片,观察黑根霉,注意菌丝形态,有隔、无隔,孢子囊结构;2.制作装片,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酵母菌,注意细胞核、芽孢子、子囊(如果有)。

3.制作装片,观察青霉菌,注意菌丝有隔、无隔,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结构;4.取平菇子实体上新长出的白色菌丝,制作装片,观察菌丝和锁状联合5.取干木耳制作切片,观察木耳的菌丝和索状联合。

6.观察浸制的或干燥的标本:猴头菌、银耳、羊肚菌、伞菌、多孔菌、灵芝等,7.观察细菌三型、放线菌、曲霉菌、酵母菌、伞蕈、灵芝永久制片。

三、作业题:1.绘图:根霉菌、青霉菌的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酵母菌及其芽孢子、伞蕈菌褶切面一部分2.列表总结真菌的分类和各类的特征四、下次实验之前需要预习的内容:1.苔藓植物的生活史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3.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4.地钱、葫芦藓的配子体结构、颈卵器、精子器结构;孢子体结构课程教案一、实验前准备物品1.仪器、设备:显微镜、实体显微镜、显微成像系统、数码实体显微镜2.活植物体:葫芦藓、某种小型藓、月牙苔3.永久制片:见实验内容步骤4.易耗品及消耗材料:培养皿、烧杯、载波片、盖玻片二、教学分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地衣的形态、地衣的结构和繁殖;掌握苔藓的主要特征、生活史和分类;对苔藓植物的代表—地钱、葫芦藓等的各时期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二)、难点、重点分析,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但条目较多,不易记住,首先要求学生将其生活史的各主要环节记住,然后按照环节的顺序找出个特征;在观察多种制片时,最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重点看什么,这样也就看不明白,因此,将观察材料或制片与生活史环节对号,再去寻找重点结构观察,效果较好。

三、讲授内容:1.配子体颈卵器卵精子器精子原丝体2.根据生活史的顺序突出讲述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1)观察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的风干标本;2)观察叶状地衣过裸子器纵切永久制片,注意藻胞层、子囊和子囊孢子;3)有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发达,孢子体简单并寄生于配子体上;4)出现了茎叶分化,但还无真正的根;5)还没有出现维管组织;6)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颈卵器、精子器;7)精子具鞭毛,受精离不开水;8)出现了胚9)有原丝体10)植株矮小,生活于阴湿的环境3.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4.简述实验内容、步骤、方法和观察重点;(强调观察的各步骤都是围绕生活史来安排的,让学生观察时紧密与生活史的各环节相联系;)1.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葫芦藓的配子体和孢子体;2.月牙苔的配子体,注意胞芽杯;3.显微镜下观察以下永久制片:1)地钱精器纵切2)地钱卵器纵切3)地钱苞芽杯纵切4)地钱孢子体纵切5)叶苔精器纵切6)叶苔的孢子体纵切7)藓精器纵切8)藓原生腺装片4.作业1)写出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并将观察的材料或制片编号标注在生活史的环节上。

2)绘图:地钱的一个精器切面图、地钱或藓颈卵器切面图、地钱或叶苔的完整的孢子体纵切面图、原丝体本次实验的操作成绩一方面考查实验过程的认真程度,另外一方面根据绘图的实事求是程度和观察的正确程度评定。

四、板书提纲:实验一、藻类一、实验目的:了解地衣的形态、地衣的结构和繁殖;掌握苔藓的主要特征、生活史和分类;对苔藓植物的代表—地钱、葫芦藓等的各时期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步骤、方法、要点、注意事项1.观察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的风干标本;2.观察叶状地衣过裸子器纵切永久制片,注意藻胞层、子囊和子囊孢子;3.牙苔的配子体,注意胞芽杯;4.显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葫芦藓的配子体和孢子体;5.月微镜下观察以下永久制片:1)地钱精器纵切2)地钱卵器纵切3)地钱苞芽杯纵切4)地钱孢子体纵切5)叶苔精器纵切6)叶苔的孢子体纵切7)藓精器纵切8)藓原生腺装片三、作业1.写出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并将观察的材料或制片编号标注在生活史的环节上。

2.绘图:①地钱的一个精器切面图②地钱或藓颈卵器切面图③地钱或叶苔的完整的孢子体纵切面图④原丝体下次实验前的预习内容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史;2.蕨类植物包括哪几个亚门?3.各亚门植物在茎、叶、孢子囊着生位置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课程教案一、实验前准备物品1.仪器、设备:显微镜、实体显微镜、显微成像系统、数码实体显微镜2.其他用品:3.实验材料:盆花铁线蕨等二、讲授内容1.蕨类的生活史2.蕨类的特征4)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配子体简单、二者都可以独立生活;5)孢子体出现了真正的根;16)出现了维管组织;7)仍有颈卵器、精子器的结构;8)精子居多鞭毛,受精仍然脱离不了水;9)现存蕨类植物均为草本,仍需生活于阴湿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