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可研编号:GCL/SUN-GF215C主编单位:协鑫光伏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南京二○一三年二月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可研编号:GCL/SUN-GF215C批准:审核:校核:编写:本项目为新型能源渔光互补项目。
在水产养殖区水面上同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工程。
通过精心布置,将水产养殖同光伏发电二者进行立体结合,实现了科学布置,做到上层光伏发电,下层可以继续水产养殖的目的。
渔光互补项目极大的提高了对原有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目前建湖已建成20M W 光伏电站项目,并已经投运,20M W 光伏电站运行良好,对该区块的水产养殖无产生不利的影响,整个电站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好评。
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概述 (1)1.2 太阳能资源 (6)1.3 工程地质 (6)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7)1.5 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7)1.6 电气 (8)1.7 消防设计 (9)1.8 土建工程 (9)1.9 施工组织设计 (10)1.10 工程管理设计 (11)1.11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设计 (11)1.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 (12)1.13 节能降耗分析 (12)1.14 工程设计概算 (13)1.15 附表 (14)2 太阳能资源 (18)2.1 全国太阳能资源概况 (18)2.2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概况 (19)2.3太阳辐射量资源分析 (20)2.4太阳能资源评价 (25)2.5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25)3 工程地质 (29)3.1概述 (29)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3.3水文地质条件 (34)3.4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综合评价 (35)3.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7)3.6.基础方案论证与基础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预测及建议 (38)3.7.结论与建议 (40)4 工程任务与规模 (42)4.1 工程任务 (42)4.2 工程规模 (42)4.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2)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48)5.1 光伏组件选型 (48)5.2 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选择 (53)5.3 逆变器选型 (55)5.4 光伏方阵设计 (56)5.5 光伏子方阵设计 (57)5.6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61)5.7 辅助技术方案 (63)5.8 上网电量估计 (64)5.9发电量估算 (65)6 电气设计 (68)6.1 电气一次部分 (68)6.2 电气二次 (79)6.3 通信部分 (82)7 土建工程 (86)7.1 设计安全标准 (86)7.2 基本资料和设计依据 (86)7.3 电站总平面布置 (88)7.4 光伏阵列及逆变器设计 (89)7.5 主要建(构)筑物 (90)7.6光伏电站围栏设计 (91)7.7光伏电站道路及场地设计 (92)7.8 主要建筑材料 (92)8 工程消防设计 (93)8.1 概述 (93)8.2 工程消防设计 (93)8.3 施工消防 (94)9 施工组织设计 (95)9.1 施工条件 (95)9.2 施工总布置 (95)9.3 施工交通运输 (96)9.4 施工临时设施 (97)9.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7)9.6 施工总进度 (111)9.7劳动力计划 (113)9.8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进场计划 (115)10 工程管理设计 (117)10.1 工程管理机构 (117)10.2 主要管理设施 (117)10.3 电站运行维护、回收及拆除 (118)11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 (119)11.1 环境保护 (119)11.2 水土保持 (121)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23)12.1 总则 (123)12.2 工程概况 (125)12.3 工程安全与卫生危害因素分析 (125)12.4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 (127)12.5 工程运行期安全管理及相关设备、设施设计 (132)12.6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工程量和专项投资估算 (135)12.7 预期效果评价 (135)12.8 主要结论和建议 (136)13 节能降耗 (137)13.1 设计原则和依据 (137)13.2 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37)13.3 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39)13.4 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140)13.5 节能降耗效益分析 (143)13.6 结论 (143)14 项目的投资估算 (145)14.1 编制说明 (145)14.2 设计概算表 (149)材料清册 (157)附图 (157)1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2)建设单位:宝应兴能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3)建设规模:30MW光伏发电站(4)项目地址:宝应县射阳湖镇(5)安装方式:28°固定倾角安装(6)项目投资:工程静态投资27629万元,工程动态总投资27932万元。
1.1.2 项目所在地简介宝应县位于东经119°07′~119°42′、北纬33°02′~33°24′,地处江苏省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扬州市的“北大门”。
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
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
宝应属黄淮冲击平原,以京杭运河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高东低。
境内多数地区在海拔两米左右,属里下河江苏浅洼平原区。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以京沪高速公路为主干,淮江公路、丹宝明公路、金宝南线、安大公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淮江复线为骨架的“四纵二横”高等级公路穿越全境。
即将开工建设的淮扬镇铁路连接徐淮铁路和宁启铁路,必将使宝应跨过长江融入沪宁铁路等主干线。
淮安机场、苏中机场已开工建设。
江河海相通、水公铁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将基本形成。
宝应地处江苏承南启北、中心节点区域,与泰州、盐城、淮安市交界,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人口92万。
境内河湖密布,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
近年来还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40.2亿元,增长31.4%,一般预算收入20.6亿元,增长31.3%。
项目所在地图1-1 厂址地理位置图1.1.3 技术支持单位介绍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受宝应兴能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委托,承担本项目初步设计设计工作,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资源、工程地质、工程任务和规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电气、土建工程、工程消防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设计、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节能降耗分析、工程设计概算。
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内外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系统集成和逆变器及跟踪器的开发、研制和生产。
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依托在电力环保工程总承包EPC管理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将先进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应用到光伏工程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设计平台、项目管理平台和研发平台。
拥有来自新能源、电力、电建公司等经验丰富的研发、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营一条龙的全方位人才队伍,把研发、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业务完美融合,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建立逆变器和跟踪器研发中心,研制逆变器和光伏跟踪系统。
中环工程已承建了大批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成套方案和EPC总承包项目。
在国内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开发海外市场。
目前在东南亚和非洲有数个光伏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欧美市场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介入。
公司以建设可持续、稳步发展的国际一流专业性光伏系统工程公司为目标,面向太阳能产业链,真正做到将绿色能源带入千家万户。
2009年至今,由中环工程总承包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均一次性陆续并网:2009年12月30日,徐州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2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次性并网成功,该项目的成功并,填补了我国尚无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等级为66kV及以上)建设领域的工程、研究空白,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12月31日,盐城阜宁3MW屋顶发电项目一次性并网成功;2010年7月,国电宁夏平罗光伏10MW光伏电站项目一次性并网成功;2010年12月,中电投大丰20MW光伏发电项目、国信泗阳4MW屋顶光伏项目、中节能德州10MW光伏发电等项目均并网成功。
截止2011年,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已经投运项目100MW以上,在建项目达到200MW以上。
图1-3 盐城阜宁3MW屋顶发电项目图1-4 徐州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20MW光伏发电项目图1-5 国电宁夏平罗10MW光伏电站项目图1-6 甘肃武威10MW光伏并网电站工程1.2 太阳能资源宝应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60天。
日照2163.6小时,年平均气温14.4℃,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8.2℃,多年极端最低气温-17℃。
具有利用光伏发电,实施光伏发电工程的有利条件。
1.3 工程地质1.3.1 概述站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选定站址区基本以养殖塘为主,站址区交通条件一般,水系较发达。
1.3.2 土层力学性能拟建建筑场地位于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境内,紧邻201县道,勘察期间为鱼塘。
地面标高最大值(38#)4.00m,最小值(2#)1.30m,地表相对高差 2.7m。
由于场地面积相对较大、坡度不明显,场地地势总体相对平坦。
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上属由古泻湖经后期河海泛滥堆积而成的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微地貌单元上属微斜水网平原区。
本次勘察最大深度为20.00m,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内土层以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饱和砂(粉)土为主。
1层~8层土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新近沉积土;9层土层为全新世沉积土(Q4)向更新世(Q3)的过渡地层;10层及其以下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冲洪积土。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本期工程发电容量30MW,直流逆变为320V交流后,升压至10kV后并通过二次升压至110kV后再并入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