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单位:邵刚中学姓名:纪生宏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
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4.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的差异,将学生按上中下为1:2:1的比例分成了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优秀,实验操作能力强;B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实验操作能力较强;C层次的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实验操作能力较弱。

同时每个班级按照1A、2B、1C分成实验小组,使每个小组实力均衡,便于开展实验分层教学。

也同时针对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重难点以及不同的教法。

本教学设计针对B层次的学生。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五、实验用品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
六、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七、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