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以城市为引领促进城乡融合:案例与启示
以城市为引领促进城乡融合:案例与启示
2018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提出宁波要全面实施城乡深度融合 发展行动。率先探索让农业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 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加 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提出九大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实施25项重点项目
亮点拾锦
加快卫星城 (中心镇) 建设, 有序适度推进产业和人口 集聚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欠发达地区、山区、海岛为重点 推动农网改造升级和网架结构优化,供电可靠率达到99.9%以上 数字乡村战略,行政村普遍满足用户百兆以上宽带网络应用需求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水质综合达标率达到95% 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和调整户口迁移制度,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
宁波市在培育和发展卫星城、中心镇 和特色小镇,推动产城融合和城乡统 筹等方面,走出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新 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宁波的做法与经验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慈溪作为全省户改试点地区, 2015年底全面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管理,在全市率先 完成户改工作。
同年9月,确定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省级综 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3年3月,《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经国 务院批复,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 域规划。
苏州推动城乡融合的做法
农民股东化与居住集中化在农民中大力推行换股、 换保、换房的“三置换”,加快“三集中”步伐。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通过各级政府强力 推动,促进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共建共享 共用。
推动农业与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方式融合,提高农民 收入
引导人才、技术、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落实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乡村地区开发强度、 产业门类和生态红线控制,切实强双流黄龙溪镇东岳村幸福美丽新居
《2018年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 合发展行动计划》
规划提升:以“乡村振兴走廊” 重塑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产业融合:力争农商文旅融合 新产业新业态产值增长20%
美丽乡村:启动建设特色镇(街区)57个,川西林盘修复保 护100个
民生保障: 力争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人才培育: 建立急需紧缺“人才资源库”.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 万名
城乡融合的苏南案例
农民就业 城市的形象面貌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是乡村
建设的标杆。
城乡融合的成都案例
2007年,成都和重庆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
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 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 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 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 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 制。2014年起,宁波市开始全面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 份合作制改革,到2015年底,全市2802个村经济合作 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达99.3%。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和老城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魅力。 近年来,宁波市提出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一手抓新型 城市建设,一手抓老城有机更新,统筹推进智慧城市、绿 色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
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引导城市和社会的资本、人才、技术和产业项目等资源要素更多
更好地向农业农村流动集聚和高效配置
经验与启示
经验与启示
加快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 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
同质化 优化空间布局,构筑中心城区-卫星城-中心镇为节点的网络
改革开放——2007: 城镇化到城乡统筹
乡镇企业 农民工进城 统筹城乡发展
2012年— 2019年: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
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新格局。
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立健全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产业布局的一体化。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 局。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城乡各自比较优势,集中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社会文明一体化与生活方式城乡融合。
苏南地区城乡关系与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融合的宁波案例
这里很难看出城乡 差别!
城市里,楼房前后绿树掩映、 花团锦簇; 农村里,万绿丛中的是一座座 典雅的别墅。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道路整洁 宽敞,溪流碧水清清。 人们的穿着、享受的福利待遇 也都在告诉人们,这里的城乡 鸿沟正在填平 !
2019年《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 系的意见》
城乡融合发展时间表
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
具体的改革举措
改革的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改革的抓手,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 化战略;
——苏南模式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
苏南模式三个阶段
发源阶段:“以工促农”的探索与实践。以 乡村的城镇化为特征,通过发展以集体经济 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走出了 一条与西方工业化迥然不同的工农相辅、城 乡协作的城镇化道路。
演进阶段:“以城带乡”的探索与实践。以城市的现代化 为特征,建立经济开发区,通过所有制改造和外资引进 ,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层次产业并重的多元格局。 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主要体现在: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不断 下沉,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品质生活。全市已建成乡 村卫生服务站711家,村卫生室882家,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站)2112个。1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村居民的精 神家园。
调整产业和居住布局 。通过科学调整行政区划,撤县设区、 乡镇改街道、建制村合并、规划中心村,推进人口、产业、 居住“三集中”,形成梯次合理的居住和产业布局,加强了 城乡基础设施的支撑力。
加快卫星城、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培育。宁波加快卫星城、中 心镇建设步伐,通过促改革、强产业等手段,着力增强集聚 辐射功能;同时,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培育,为新型城镇化发展 增添新动能。
2018年中国特色小镇50强名单中,浙江就占了23席,杭
州最多,宁波有两个特色小镇上榜。余姚智能光电小 镇(又称云城小镇)和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分列榜单第10 名和第13名。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 差距;
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城乡融合:丰富的时代内涵
什么是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的内容
城乡空间融合 城乡经济融合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合 城乡公共服务融合 城乡生态环境融合
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实现城乡融合必由之路
只有城镇化才能解放农民和富裕农民 城市汇聚了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和高端要素 城市经济实力和活力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
型都市圈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城市对乡村的产业带动和产业互动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守住底线,不犯方向性错误。
谢谢聆听!
1983年,市管县体制改革。城市国有大中型 企业与区县、乡镇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 联合和协作。
2007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 案,三个集中:
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
推进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做法
规划上重塑城乡空间形态和经济地理 确立农民土地权利,健全农村产权服务体系
全面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并轨。2012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实现“ 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3 年实现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乡并轨,2015年全面消除6000元 以下贫困人口现象,2016年起全面实现城乡居民低保、基本 医保和基本养老保障“三保”各自并轨。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目前,供水、电力、电信、广播 电视宽带、等级公路、公共交通已实现建制村全覆盖。截至 2017年年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99%,农村区域已建 成4G基站1099个,光网能力达到276万纤,在省内处于领先。
以城市为引领促进城乡融合: 案例与启示
xxx xxxx经济学院
城乡融合发展的提出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建立健 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城乡政策演变: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
1950S——改革开放前:城乡分离阶段
二元户籍制度 二元就业制度 统购统销政策 强制工业积累
一是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经商,带动了收入的增加。
二是许多农村企业不仅搬迁到了各类开发园区,甚至把总部设 到了大城市
三是城市资本参与农村资源的开发,推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 建设。
融合阶段:城乡互动与融合,城乡一体化。
2008年适时提出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 新的战略思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城市化,旨在打 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城乡之间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