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可能性的大小》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可能性的大小》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可能性的大小》听课评课稿(2020)
今天有幸聆听了袁丹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可能性的大小》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内容看似简单,理解起来却非常抽象。

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四线,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

这两点,在袁老师的课上得以具体
的体现。

四线是:以全体参与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线,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渗透为暗线。

在四条线,也能明显地感受出来。

在此之前,听了很多次袁老师的课,与以前比,这节课的设计更加丰满,袁老师对课堂的调控把握更加到位,课上的灵活,大气。

学生的参与度高。

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游戏活动式的数学课。

整节课在活动中开始,在活动中结束,力争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以个体参与、小组参与、动手参与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具体的数据统计过程,感受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情境与问题——探
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定位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的主持人角色,与学生是朋友的关系。

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大小形成的探究过程。

在袁老师的课堂上,袁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袁教师的这节课安排了几个课堂活动,活动采取学生网部个组合作完成,整个活动做到了要求明确,分工合理、各司其职,让学生在玩中学,从活动中悟。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参与活动,合作交流,从而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且会在具体
的情境中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个人建议
教师的语言可再简洁些,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可更紧凑些,这样时间分配可能更合理些。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浅评,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2020年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