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片钳

膜片钳


㈢分析
1.事件检测方法——50%阈值检测法: 将阈值水平设在开放水平与关闭水平中间
2.单通道电流幅度和电导的分析 ➢目的:揭示通道的通透性机制;帮助区分通道的类 型、通道不同的亚单位组成以及突变等 ➢单通道电流的分析—— 幅度直方图 ➢单通道电导的计算 ⑴斜率电导:步阶电压(voltage step);斜坡电压 (voltage ramp) ⑵拟合电流幅度直方图:高斯拟合
Rs的影响:使膜电位对命令电压的反应时间延迟;产生 电压降,影响钳制电位的数值;与膜电容形成一个单极 RC滤波器,限制了摄取电流信号的频带宽。
膜电阻(Rm):指电流通过细胞膜时所遇到的阻力。 在静息状态下,Rm主要来自脂质双分子层的电阻。
3. 膜漏电流去除:
➢电容器(capacitor):
被绝缘体隔开的两个导体 的组合,其储存电荷的能 力用电容(capacitance) 表示。
㈡ Ag/AgCl电极
Ag + Cl-
电子从Ag/AgCl 电极流向浴液
AgCl +e电子从浴液流向Ag/AgCl电极
➢长时间导通电流,AgCl会消耗掉,要定期镀AgCl: 含Cl-的溶液,长度为1~1.5cm
➢玻璃微电极尾端烧灼,防止AgCl被刮掉
电极电阻
二、封接
测试脉冲(20mV) 产生的电极电流
原因:离子通道的开放导致膜电阻迅速降低,电流 和电压的关系偏离了欧姆定律。
分外向整流和内向整流
外向整流:指随膜电位的去极化,I-V曲线靠近y轴
内向整流:指随膜电位的去极化,I-V曲线靠近x轴
(2)离子通道的激活(activation) (3)离子通道的失活(inactivation) 衰减(decay):通道在激活因素持续存在条件下的 失活。用衰减的时间常数来表示 稳态失活(steady-state inactivaion):反映通道 失活数目的电压依赖性,可用失活曲线表示 (4)通道失活后的恢复 通道失活后,必须将激活因素去除并维持一定时间, 才能使通道脱离失活状态,再次给予激活因素时通道 才能恢复开放。维持时间即通道失活后的恢复时间。 (5)离子通道的去激活(deactivation) 指在激活因素结束时通道的关闭过程,所记录到的电 流称尾电流。有些离子通道的尾电流也具有电压依赖 性,关闭过程呈指数分布。
3.单通道开关动 力学分析
方法:做通道开 关时间的事件频 数直方图;选择 合适的指数方程 进行拟合;求开 关时间分布的时 间常数τ值。
α 关闭 开放
β
速率常数: α=1/τo β=1/τc
T1=0.07ms T2=10.16ms T3=29.97ms
T1=0.02ms T2=9.02ms T3=50.00ms
时间常数:指从最大值变化到原来的37%或从0变化到 最大值的63%所需的时间。
二步法:垂直拉制器 三~五步法:水平拉制器 入水电阻:单通道6~10M欧
全细胞2~5M欧
3. 涂胶:降低噪声 ➢硅酮树脂Sylgard#184 ➢原则:离尖端越近越好,涂满整个颈部、肩部 4. 抛光 目的:使尖端光滑,利于封接;防止刺入细胞;烧 去涂胶时残余的树脂 5. 充灌 尖端:虹吸,时间尽量长 尾端:1cm左右高度 弹去气泡
自发突触开放 事件:
amplitude(pA)
gapfree
10
0
Minianalysis
-10
软件分析
-20
-30
-40
con dAPV con-dAPV
快电容与慢电容: 快电容:指分布电容,主要为电极电容(Cp)。与放 大器输入相连。瞬间被充电,封接后补偿快电容 慢电容:指电极尖端与地(或浴液)之间的电容。与 串联电阻相连。需经电极电阻充电。破膜后补偿慢电 容
去极化电流——微电极尖端流向细胞内的正电流 超极化电流——微电极尖端流向细胞内的负电流
膜片钳记录的大致过程
一、电极 ㈠ 玻璃微电极
1. 基本特性 ➢ 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几何形状:杆部,肩部,颈部(短,半径大),尖 部(决定Rp,1~3微米) ➢玻璃的选择:硬质硼硅酸盐玻璃
2. 玻璃微电极的拉制 ➢玻璃毛坯外径1.3-1.7mm,内径1.0-1.2mm,壁厚 0.2mm以上 ➢清洗:超声波法(无水乙醇+超声10min),重酪酸 法(24h) ➢拉制:不能碰铂金片
封接电阻
1. 电极安装 2. 电极入水(正压):
可检测系统密闭情况 3. 封接:(Rp变化0.1-
0.3)撤正压,施负压 单通道:>5G 全细胞:>1G
⑴.封接前补偿液接电位(liquid juntion potential, LJP),用放大器的pipette offset.
LJP:微电极内液与浴液之间、电极内液与细胞内液之间 产生的接触电位。
三、单通道记录
㈠记录模式 ㈡基本概念 o
1.基线(确定) c 2.事件(event) 通道开放与关闭 之间的矩形波 3.单通道电导 G=i/△V 恒定 4.亚开放状态(substate) 电流幅度比单通道电流幅度小的开放事件 原因:所记录膜片含几种通道;通道不止一个开放状态
5.闪烁现象(flicking) 由于通道的高速开放、关闭导致通道开放或关闭的持 续时间太短,记录到的关闭、开放时间不完全。 包括:高速短时开放和开放时高速短时关闭。 6.爆发式(burst)开放与簇状开放(cluster) burst:密集而短暂的开放事件 cluster:一系列的burst开放 7.驻留时间(dwell time) 反映单通道门控机制的动力学过程,但常用平均开放 或关闭时间 8.组距(bin):人为设置的一个组的宽度
外式 注,外部物质浓度可变
微管内需低钙以防囊泡形成
全细胞 可改变内部介质以分离电流 内部介质需交换,直径大于

外部物质浓度可变
30~40 μm的细胞难钳制
新应用范围: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1. 通过检测膜电容的变化分析单个分泌囊泡与细胞膜 融合过程。 2. 检测单细胞中mRNA分子的单细胞PCR技术 3. 全细胞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 4. 检测细胞或膜片分子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5. 研究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压力钳技术
具体做法:在刺激脉冲施加前或后,软件向细胞施加N个漏减 脉冲诱发漏电流,将漏减脉冲电流的总和与刺激脉冲电流相减。
㈡分析
1.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1)离子通道的I-V曲线 反映通道的激活过程、阈电位、反转电位、整流特性
整流(rectification):通道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不满 足欧姆定律的直线关系。
膜电容:脂质双分子层
➢漏电流:
当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发生改变时,膜电阻和膜电容有电 流通过,产生电阻电流和电容电流,两者合称膜漏电流。
膜漏电流去除: ➢电容电流可通过膜电容补偿 ➢电阻电流的补偿:
放大器的漏减功能(leak subtracition) ; Clampex软件中的P/N漏减功能:
P指刺激脉冲,用于诱发离子通道电流;N指漏减脉冲的个 数,漏减脉冲用于诱发膜漏电流。
接触电位指导电体相接触的界面产生的微小电位差。
⑵.电极电容(Cp)补偿: Cp:包括电极浸液部分的电极内液与浴液之间的跨 壁电容、电极非浸液部分与邻近地表的漂浮电容。 影响: ➢电极尖端的电压变得缓慢 ➢不能区分电极电容与膜电容,膜电容被过高估计 ➢参与形成噪声
补偿: ➢加厚电极管壁:加厚玻璃毛坯;涂硅胶树脂 ➢减小电极浸液深度 ➢放大器补偿:fast钮,slow钮
4.通道开放概率的计算 ➢一个通道:Po=to/T ➢多个通道,且通道总数N已知:Po=To/NT To为通道开放的总时间,等于各个通道水平开放时间和 ➢多个通道,且通道总数N未知: 开放概率用NPo表示:NPo=To/T
四、全细胞记录
㈠全细胞模式的形成
1. 破膜:快速给负压;电击(Zap) 2. 串联电阻和膜电容补偿
四种记录模式的比较
分型
优点
缺点
细胞贴 不需灌注,不干扰胞浆,调 不能改变细胞内介质,需用 附式 制系统完整 ;确定第二信使 另一电极测量膜电位
的作用
内面向 膜两则均可接近,细胞内离 实验中膜外介质不能改变, 外式 子或调节物质的浓度可变, 需低Ca2+液灌流防囊泡形成
可向膜内表面加酶
外面向 膜两则均可接近,不需浴灌 实验中膜内介质不能改变,
2.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1)浓度依赖性
根据不同配体浓度所产生的全细胞电流幅度的大小, 可作出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2)电压依赖性
(3)失敏 (desensitization) 受体长时间暴露在 配体或外源性激动 剂的情况下,受体 离子通道会发生自 发性关闭。 衰减过程可反映失敏 (4)使用依赖性(use-dependence) 指作用于受体离子通道内部的拮抗剂随着通道开启次 数的增加,其作用不断增强的性质。
I=V/R I=gV g=I/(Vm-Vrev)
膜片钳技术的分类:
电压钳(voltage clamp) :向细胞内注入恒定或变 化的电压刺激,记录由此引起的膜电流的变化。
电流钳(current clamp) :向细胞内注入一定的电 流,抵消离子通道开放时所产生的离子流
膜片钳所需设备:
倒置显微镜、膜片钳放大器、A/D转换器、微操纵器、 电极拉制器、 电脑与 相关软件、 防震台
膜片钳的基本 记录模式
细胞贴附式---内面向外式 全细胞模式---外面向外式
穿孔膜片模式(perforated patch mode)
传统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中 存在机械稳定性差,对细胞的损伤大,以及胞内液的 被渗析影响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控有关 的第二信使物质的正常运行.而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 术应用二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在细胞膜上形成特定 的孔道,选择性地允许一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从而 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 述缺陷,实验成功率也相应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