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关于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研讨摘要本文介绍了空调机温度控制系统。

本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的是AT80C51单片机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主要过程如下:利用温度传感器收集的信号,将电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向压缩机输出控制信号,来决定空调是出于制冷或是制热功能。

当安装有LED实时显示被控制温度及设定温度,使系统应用更加地方便,也更加的直观。

关键字 AT80C51单片机 A/D转换器温度传感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已成为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设备,人们也对空调的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的只能空调,不仅利用了数字电路技术与模拟电路技术,而且采用了单片机技术,实现了软硬件的结合,既完善了空调的功能,又简化了空调的控制与操作;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环境温度的不同要求,而且能全智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为此,文中以单片机AT80C51为核心,利用LM35温度传感器、ADC0804转换器和数码管等,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

一、总体设计方案空调温度控制系统,只要完成对温度的采集、显示以及设定等工作,从而实现对空调控制。

传统的情况时采用滑动电阻器电阻充当测温器件的方案,虽然其中段测量线性度好,精度较高,但是测量电路的设计难度高,且测量电路系统庞大,难于调试,而且成本相对较高。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了ADC0804将输入的模拟信号充当测温器件。

外部温度信号经ADC0804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8位的数字信号,通过并口传送到单片机(AT80C51)。

单片机系统将接收的数字信号译码处理,通过数码管将温度显示出来,同时单片机系统还将完成按键温度设定、一段温度内空调没法使用等程序的处理,将处理温度信号与设定温度值比较形成可控制空调制冷、制热、停止工作三种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空调的智能化。

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图 1 系统原理图二、硬件电路设计该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只要由单片机AT80C51最小系统、8段译码管、数码管、按键电路、驱动电路、A/D转换电路、温度采样电路等组成。

图2为该实验的系统框图,我们下面主要就几个模块进行扼要介绍。

图2 系统框图2.1 温度的采集——温度传感器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发现,温度传感器并不是什么复杂和神秘的电子器件,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应用中,可以使用一个型号为LM35【1】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外观与一般的三极管没有什么区别,温度传感器LM35只有3个管脚:+Vs、Vout、GND。

其中,+Vs接+4V~+20V 的电源,为器件工作供电,GND接地。

当加上工作电压后,LM35的外壳就开始感应温度,并在Vout管脚输出电压。

Vout的输出与温度具有线性关系。

当温度为0时,Vout=0V,如果温度上升,则每上升1°C,Vout的输出增加10mV。

如果温度为25°C时,Vout=25*10=250mV。

这样,使用一个简单的温度传感器LM35就可以把温度转换成电压信号,这个电压信号直观地反映环境的温度。

2.2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0804温度传感器LM35的输出电压是连续变化的,也就是说,Vout的电压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实时地改变,说明这是一个模拟信号,为了让液晶屏能显示,还需要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这个过程就称为模拟/数字转换(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使用的器件是模拟/数字转换器(A/D converter)。

【2】A/D到底是什么样的器件?就以ADC0804为例,它具有一般集成电路的外观,其引脚图如图 4 所示。

表1 ADC0804主要技术指标ADC0804是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其主要原理是:将一待转换的模拟输入信号Uin与一个推测信号U1相比较,根据推测信号大于或小于输入信号来决定增大或减小该推测信号,以便向模拟输入信号逼近。

具体算法为:使二进制计数器中的每一位置1,从最高位起开始比较,每接近一位都要进行测试,若模拟输入信号小于推测信号,则输出零,并讲此位清零;若模拟输入信号大于推测信号,则输出为1,并保持此位为1。

依次比较,直到最后一位为止。

此时计数器输出值即为对应的模拟输入信号的数字量。

工作原理:ADC0804是20脚双列直插式封闭芯片,采用差动模拟电压输入形式。

利用差动输入,不仅输入端应用十分灵活,且可以抑制共模噪声。

要保证ADC0804转换精度,首先必须保证基准电压稳定,其次最好选用温度系数较小的基准电压源。

其特点是内含时钟电路,只要外接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就可以自身提供时钟信号,在CLK-IN和CLK-R之间接电阻和电容,通过改变电容可控制时钟信号频率,时钟频率可用下式估算:f-clk=1/1.1RC.实验中应用参数为:R=10KΩ,C=150pF,则其震荡频率为640KHz.通过查资料发现:mVVVVrefref1001.025618.2*222/*22A88t=====所以,每当温度改变1度时,温度传感器LM35的输出Vout就改变10mV,正好与ADC0804的Vin+的转换精度相适应。

2.3 驱动电路如系统原理图上所示,单片机P2.1引脚与空调的压缩机驱动电路相连,实现逻辑控制。

当室温高于设定温度值时,压缩机控制线输出低电平使能驱动电路使压缩机工作,即开始制冷。

当室温低于设定温度时,压缩机不工作。

由于我们这次课设主要简单的显示,所以我以发光二极管来达到这种这种效果:制冷时,绿色的发光二极管是亮的;制热时,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是亮的;两种情况都不是,管子都不亮。

【3】三、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的任务包括启动A/D转换、读A/D转换结果、设置温度、温度控制等,其中启动A/D转换、读A/D转换结果、设置温度等工作在主程序中完成,温度控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即每隔一段时间对比测量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对比结果给出控制信号,令压缩机的运行或停止,实现温度调控。

【4】主程序主要完成对子程序的初始化,在判断初始化程序成功之后执行测温程序模块,并图3 ADC0804管脚图对温度进行显示,同时完成与设定温度的比较,形成可以控制空调制冷、制热与停止三种工作状态。

数字信号转换温度:Tem=(float)((Vref*temp)>>8)/10);//数字信号换算温度shi=(char)Tem/10;//十位ge=(char)Tem%10;//个位P0=((shi<<4)+ge);//输出温度控制程序:if(P2^7==1){anniu=0;}if((P2^6==0)&&(anniu==0))//减温温度设置{init_tem--;anniu=1;shi=init_tem/10;//十位ge=init_tem%10;//个位P0=((shi<<4)+ge);//输出delay1s();}if(P2^6==1){anniu=0;}if((Tem<init_tem)&&(Tem<16))/ /温控{P2^2=1;//制热P2^3=0;}elseif((Tem>init_tem)&&(Tem>26)){P2^2=0;P2^3=1;//制冷}else{P2^2=0;P2^3=0;}单片机的 P2^2,P2^3接按键1,按键2来实现温度的控制。

定时器程序timer0() interrupt 1{TL0=0xb0; //调入预定时值TH0=0x3c; //调入预定时值flag=0;} 我们使用定时器0,设置它的调入的预定初始值。

延时程序如下:delay1s(){uchar i,j,k;for(i=100;i>0;i--)for(j=100;j>0;j--)for(k=100;k>0;k--);}即通过分频来实现延时,在数码管现时温度现时模块中要调用这一程序,使得现时温度显示1S。

四、结论本系统具有设计原理简单、实现方便、测量精度高、热惯性、硬件连线简单、可靠性强等特点,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空调的核心就是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就是单片机。

单片机因为成本低,功能稳定,而大量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论文用MCS-51系列的8051单片机做成空调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采集,A/D转换,CPU控制,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等一系列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共同完成温度的智能控制。

通过这一次课程设计,让我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对自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参考文献[1] 何立民.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吴金戎. 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胡斌.图表细说电子元器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 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