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3.8 拿来主义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3.8 拿来主义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8 拿来主义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孱.头(càn) 国粹.(cuì) 残羹冷炙.(zhì)B.脑髓.(suǐ) 给与.(yù) 冠冕.堂皇(miǎn)C.自诩.(xǔ) 玄.虚(xián) 揠.苗助长(yà)D.吝啬.(sè) 蹩.进(piē) 高屋建瓴.(línɡ)【解析】B项,“与”读yǔ;C项,“玄”读xuán;D项,“蹩”读bié。

【答案】 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古懂陷阱拭目以待积薪厝火B.摩登譬如磕头贺喜人才备出C.时髦包涵亟待解决祖上荫功D.炫耀鱼鳍勃然大怒走投无路【解析】A项,“古懂”应为“古董”;B项,“人才备出”应为“人才辈出”;C 项,“祖上荫功”应为“祖上阴功”。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________衰亡。

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__________,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③在美国,以快捷、价廉取胜,并被大众所广泛________的麦当劳,在北京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A.以至捉摸接受B.以至琢磨接收C.以致琢磨接受D.以致捉摸接收【解析】以至:一般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说“以至于”;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句①表示延伸,用“以至”。

捉摸:猜测、预料。

琢磨:反复思索。

“捉摸”“琢磨”都是动词。

“捉摸”多用于不确定的说法。

“琢磨”原来的意思是对玉石的雕刻和打磨,后来引申为对文章的加工使之精美或对一件事要弄清楚,翻来覆去地思考、推敲。

显然,②句应用“捉摸”。

接受: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收:收受、接纳和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

根据③句的内容,用“接受”更恰当。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黄桥烧饼节”经过多年的积累,黄桥已从单一的旅游美食到集歌舞、经贸、文化交流于一体,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B.与西方相反,中国文化在感性和理性的两极都不发达,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艺术和工艺相互交融,彼此渗透。

C.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由于反叛冥王而被惩罚将一块巨石推上陡峭的高山,每次他拼尽全力将要把巨石推至山顶时,巨石就会滑下来,一路滚回原处。

【解析】A项,“黄桥……成为……节庆活动”搭配不当,删去“黄桥”,主语应该是“黄桥烧饼节”。

B项,结构杂糅或语序不当,可将后一分句改为“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艺术和工艺”。

D项,成分残缺,“西西弗斯是”缺少宾语,“高山”后应加“的一位神”。

【答案】 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②③①④⑤⑥B.②③⑥④①⑤C.③①⑤②④⑥D.③④②①⑥⑤【解析】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位于句首。

【答案】 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6.“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请理解文中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句话是反语,意思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

7.“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送去”是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的一种表现,它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

这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送来”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

帝国主义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敝,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进程。

“拿来”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的做法。

这有利于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8.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尼采的自诩和结局作对比,意在表明国民党政府的自夸与尼采的自诩一样,实际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并以尼采的结局暗示如此自夸的可悲结局。

9.“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与“而这回接受一切”两者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相同。

前者“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只是第一步;后者是全盘接受,连糟粕也接受。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国人相当严重的“国粹病”廖保平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界的声讨对象。

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尼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

变脸真是国粹么?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

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人)。

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儿”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

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了。

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

现在呢,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

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是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