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建议一什么是好的教育方式?简单回答就是:有效。
成功父母的25个原则,用技巧、为何有效、深层信息和实例应用的分层讲解,告诉我们对孩子该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
1、控制自己的情绪。
2、对孩子多一点宽容。
3、勿死守原则。
4、停止唠叨,制定罚则。
5、保留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6、有点幽默感。
7、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8、当他做错事时,因势利导。
9、己所不能,勿施于子。
10、可以把孩子带到水边进行一次心平气和的交流。
11、掌握奖赏的方法。
12、帮孩子树立价值观。
13、实际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事情。
14、让孩子知道:谎言等于多重麻烦。
15、别视小错为大过。
16、惩罚有力。
17、使用暂停法。
18、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19、陪在孩子身边。
20、尊重孩子的想法。
21、给孩子一些隐私权。
22、给孩子悲伤的权利。
23、教孩子自我保护。
24、你可以道歉。
25、懂得宽恕自己。
给家长的建议之二国外家教40条如果你想减少作为家长的不安,并从教育自己有天赋的孩子中获得快乐,那么,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的建议可能会让你受益匪浅。
1、对孩子所出的所有问题,都最耐心和老实地做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
3、安放一个陈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显示自己制作的东西。
4、不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作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儿。
10、帮助孩子改善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
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从来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1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
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3、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儿。
25、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26、详细拟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30 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具有的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
38、勉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结果也好。
给家长的建议之三美国人教育孩子十法则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管束则是父母们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并尽量理解他们;后果法则:让孩子们了解其行为中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生产自救和法律的界限;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保持至少20码的距离;“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即Who)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即Where),在干什么(即What)以及什么时候(即When)回家。
给家长的建议之四“不及格”的家长.在家长的心目中有不及格的学生,在孩子心目中难道就没有“不及格”的家长吗?那么,什么类型的家长是“不及格”的家长呢?一、“赌博型”家长。
“麻将杠上花,害人又败家”。
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可是有些家长却整天在麻将桌上“修长城”。
既不顾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形象,又不关心孩子的学业。
成百上千的钱输了一点不心疼,几元钱的工具、书籍却嫌贵,舍不得买。
作业不辅导,家长会不参加,认为孩子成绩差是教师教得孬,孩子惹是生非是教师管得不严。
好像孩子在校读书,一切责任都是教师的。
二、“打骂型”家长。
有的家长性子急,教育孩子不讲方法。
孩子稍“不听话”,动手就打,开口便骂。
还美其名曰: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难成才。
打骂既损尊严,又失身份,更伤孩子的身心。
孩子说错话,办错事是难免的,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宽容。
个别中小学生正因为受不了父母过于严厉的打骂,才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受骗上当,给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的。
三、“陌生型”家长。
有的家长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婆婆家里,自己在外经商、务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
认为日日夜夜地挣钱,买房子,买车子,就能给孩子带来幸福。
孩子只看到花花绿绿的钞票,听到遥远的问寒问暖,却难见父母温和的目光,慈祥的脸。
“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那里找”,说明孩子不仅仅渴望物质和金钱,更需要父母的情感滋养。
四、“溺爱型”家长。
有的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生怕孩子饿着了,冻着了。
今天鸡、鸭、鱼、蛋,明天鞋、袜、冒、衫,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代为操办,致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大手大脚,吃穿不注节俭的坏习惯。
须知,过多的关爱等溺爱的危害胜于虐待。
五、“厚望型”家长。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今天买资料,明天请家教,白天练书法,晚上学电脑。
一心指望孩子考重点,考名牌,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哪怕是考个全班第三名,也责备孩子努力不够。
其实,过高的要求,不仅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中小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长身体,应该给他们自由安排的时间,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怡情悦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给家长的建议之五怎样与孩子交流。
为了使孩子获得心理和和谐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人格的健康塑造,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交流。
一、每天抽时间和子女交流。
心理专家做过测试:父母每天至少和子女交流半小时,会大大缓解孩子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
二、不要只问学习成绩。
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是正常的,但如果总是絮絮叨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会有逆反心理。
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还应了解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合理。
有时,孩子更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
三、关心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心理,父母切勿怕影响学习而阻挠孩子的兴趣爱好,否则孩子会觉得没有共同语言而拒绝与父母交流。
四、交流时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式的训诫口吻,孩子一般是不会接受的,他们更喜欢朋友式的、平等的、随意的交流方式。
五、尊重孩子的隐私。
很多父母对随意拆看孩子的信件,翻看孩子的日记觉得无所谓。
孩子们却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很反感父母的这种做法,认为此举很伤他们的自尊。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留一块自己的小天地。
父母的初衷都是相似的,教子方法却各有不同,当你的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时,就是当父母的该自我反省的时候了。
给家长的建议六创良好家风,助孩子成才。
家风是家庭成员文化修养、行为准则、人格品位、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家风虽然是无形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它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自动“调节器”,更是孩子陶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家风端正的家庭,其子女成才北高,犯罪率低。
此外,家风还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即凡是在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将来又会成为合格家长。
所以形成良好的家风,其意义非同小可。
要形成一种有助于孩子成才的良好家风,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在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是教育子女的先决条件。
家长的关怀,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爱护,民主平等的关系,文明礼貌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等,这些对孩子成长都是积极的动力因素。
其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庭的每个角落都能发挥教育功能。
良好的家庭环境不是时髦、豪华生活用品的堆积,而在于其整洁化、条理化、知识化,使孩子置身其中,能得到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产生愉悦向上的动力。
其三,树立良好的家长榜样。
“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
要想让孩子喜好读书,家长就不能通宵达旦地打牌搓麻将、聚众酗酒;要想让孩子讲文明有礼貌,家长就得首先从自我做起,自尊、自重、自爱,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素养。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妨从自己做起,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美好的成才环境。
给家长的建议之七相信你的孩子孩子没有考好,或者没有受到表扬,或者进步不快,有人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其实这样认识是没有根据的。
如果因此而埋怨孩子,甚至训斥、打骂孩子,更不是科学的,它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
我想告诉你的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所谓聪明或智慧,是一个人智力因素表现的程度。
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这五种能力。
凡是一个健全的人,都具有这五种能力。
两只眼睛就是用来观察,正常的大脑是用来思维、想象、记忆,注意力更是人的一种本能。
大量研究表明,智力因素超常的儿童只占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儿童智力水平是相同或相近的。
既然这样,怀疑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下,不够聪明,就没有科学依据,要相信你的孩子。
但是,智力因素本身并没有积极性,只有当它和情感、意志、毅力、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这些非智力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显得异常主动、活跃。
比如,当孩子对某件事非常有兴趣的时候,他的观察力、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当他对某位教师非常崇敬的时候,对这位教师所说的话和所代的课必然有强烈的兴趣;当他对某门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门课一定会取得优秀的成绩;当他的情感非常激动时,想象力就会插上翅膀,飞得很远很远;当孩子不怕吃苦,意志和毅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记忆力就会令人惊奇。
所有这些都说明,是非智力因素调动智力因素的积极性。
为了充分激发孩子的智力因素,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父母要从兴趣入手,精心呵护孩子已有的兴趣,大力激发与培养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最大动力。
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世界上所有的生灵,让爱心成为孩子的情感的主流。
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挫折,体验苦难,既要生在福中需知福,又要生在福中能吃苦,让意志和毅力成为孩子走向社会后的重要支柱。
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父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