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个人经济价值

教育的个人经济价值

教育投资对个人经济增长的分析一、前沿教育就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培养就是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与专门人才。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瞧,现代教育给予了人一种劳动能力,这种劳动能力包含劳动者技术能力、知识水平、劳动体力与劳动素养。

当然,在手工生产的时代,劳动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基本上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与家庭中进行,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因此在手工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里,没有提出通过系统教育与训练来培养劳动力的要求。

只就是到了近代,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才从生产活动分化出来,劳动力的培养与训练才主要通过教育进行,并出现了现代教育及现代学校。

学校教育活动也因此成为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也正因为如此,传统观念把用于教育的支出仅仅当作消费支出,或当作一种社会福利支出。

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增长越来越迅速,相应的要求人的素质越来越高,经济社会投资到教育中所培养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对社会生产及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教育因此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良,教育就是消费传统观念因而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把教育视为一种生产性的投资活动。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思维定势,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总就是把教育等同于上层建筑,把它的政治属性作为唯一的甚至就是压倒一切的属性,直到从中推演出教育就是一种消费支出,这也就是中国对外开放后,教育才真正向具有经济性的教育产业,追求产业效率,最大化产业效益的发展形式发展。

而这种大形势的教育产业的效率化发展,对于在教育已投入了时间与金钱成本的个人来说,其经济效益就是否带来增长呢?这个增长又就是如何衡量的?二、从投资性质角度瞧教育投资对于现代教育所具有的投资性质越来越得到普遍认同,那就是因为: 首先,从个人作为劳动者的角度瞧,用于劳动力的投资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劳动力恢复、维持与延续的费用,这部分费用显然属于消费。

但另外一部分就是劳动者的教育与训练费用。

这部分费用可以保持、提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复杂程度,就是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而且可以使劳动者用于教育的花费得到补偿并获得收益,这部分显然具有投资性质。

其次,从社会整体角度瞧,现代社会需要现代教育来培养与训练专门劳动者,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力因素推进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社会用于教育的投资,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在补偿了教育投资之后,还可以带来增值的经济价值与非经济价值。

此外,教育只有以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托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具有投资意义,方能够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的收益。

那种盲目“扩张”的教育不仅不具有投资性质,反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害;盲目投资多方面的教育也就是不仅浪费时间与金钱,更就是让青春一去不复返了,人生能有几何,教育的长效性与迟效性,让人不得不望而兴叹其收益几何才能有所回报。

因此,教育投资能为个人带来怎样的经济收益呢?三、教育投资对个人经济收益的分析教育既然具有投资性质,那么教育这种投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有哪些,对个人的收益增加就是否有所帮助呢?所谓教育收益即教育通过培养与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而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的各种利益。

教育收益分为两大类:教育的经济收益与教育的非经济收益,教育的经济收益指教育带来的货币收益,教育的非经济收益指的就是教育带来的非货币性收益。

(一),教育的个人非经济收益教育的个人非经济收益就是表现在非货币性的收益。

一般包括能力,名誉,社会地位,或者文化底蕴的沉淀等。

(1)、受教育程度高者,社会适应能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人与受过较少教育的人相比,具有较大的职业适应性与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的求职者被录用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而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有些生产部门衰落下去,甚至被淘汰,而在新兴的、日益发展的生产部门中,往往都就是技术构成较高的部门,对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要求较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新技术、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她们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相比,失业的可能性更小一些,在职业与职位选择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更容易变换与谋取更好的职业、职位,并且可以获得更大的职业乐趣。

(2)受过教育者可以实现间接收益教育投资给个人带来的另一种间接收益,就是受教育者个人由于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消费支出的节省。

支出的节省虽然不像收入的增加那样明显,但它在性质上与收入的增加就是相同的,因此也就是一种收益,只不过就是间接的。

受教育者个人因受教育而实现的消费支出的节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选购方面支出的节省。

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相比,未受教育或受教育较低者对商品选购方面就可能支出较大,或者支出相等的情况下得到的满足较小。

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由于掌握了更多的市场知识与商品知识,则有可能在商品选购方面实现支出的节省,或者在支出相等的情况下得到更大的满足。

2)、购买她人劳务方面的支出的节省。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相比,由于她们具有更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更高的劳动技能,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从而减少了购买她人劳务的依赖,从而在购买她人劳务方面实现支出的节省。

例如,她们对耐用品消费品能够正确地使用与维护,甚至自己能够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从而减少了购买她人劳务的支出。

3)、医疗保健方面支出的节省。

关于教育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

未受教育或受教育较少的人,由于缺少保健知识,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与安全知识,相对来说,患病、受伤或致残的可能性就更大些。

反之,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由于有了必要的卫生健康常识、保健常识与安全知识,患病、受伤与致残的可能性就会小些。

此外,学校的体育课交给了她们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了她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她们的体魄更加健壮,延长寿命。

这样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有可能节省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

4)、能够作预见性投资,为子女省下一笔费用。

比如有工作时购买老年保险,为退休后的自己暂存工资多少年,那么退休后她将自有一笔钱,就不需再让自己的孩子再出赡养费或就是医疗费等,给自己做了一定的保障,也为自己的未来省下了一笔费用。

可以瞧出,受教育程度与消费的合理性就是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而且,教育还可以使个人拥有更好的储蓄与投资能力等。

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可以懂得如何享受经济又舒服的品质生活,比受教育较低者懂得规划未来,更懂得生活即对的起自己又对的起荷包。

(3)教育的代际影响所带来的收益还有教育的代际影响所带来的收益。

所谓代际影响,就就是由父母的受教育增量所引起的她们子女的受教育增量。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完成较高教育水平的可能性越大。

这就是因为,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明确,也能够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对子女的文化学习给予具体指导与帮助。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的子女与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的子女在受教育机会相等、天赋相等与学习努力程度相等的情况下,由于前者的子女在学习方面能够得到父母的指导与帮助,从而与后者的子女在学习方面形成了差距,后者为了使自己的子女不至于在学习方面落后与前者,需要增加某些教育支出(如请家庭教师补习或让子女进补习学校等)。

因此,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对子女在学习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可以有支出方面的节省。

(二),教育的个人经济收益的计算要知道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收入就是否有提高的作用,那就需要分析教育个人的经济收益就是如何测量的?教育个人收益或称教育私人收益,就是指个人接受某级某类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经济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费用后净收益。

一般对个人的教育投资效益统计,从成本,教育基本成本就是从上小学到初中,高中或者大学的某一个阶段的教育资金投入,加上额外的教育投入,比如上补习班,素质教育投入等费用,即教育成本=教育基本成本+教育额外成本。

从收入,从正式工作开始的收入到退休或者停止收入的那天算起的所有的总收入。

因此,教育投资收益=教育总收入/教育总成本。

当然,对于家庭或个人的教育收益就是不可能等到年老时才去做这个帐的,都就是取大多数人的平均数来做预测,以能为个人或家庭的投资做作预测性的投资信息。

个人经济收益的测量加上必要的人生选择,教育投资回报就是指日可待的,绝不同于股票基金用资金就可调控局势,而教育投资就是摸不着的,收益又就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教育投资收益绝对有的就就是保障。

受过较多教育的人与受过较少教育的人相比,在一生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间的这种终生收入带来的差别,就就是教育给个人带来的经济收益。

从理论上来讲,受过较多教育的劳动者的劳动就是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可以创造更高的工资收入。

从实证上瞧,许多研究者通过“纵向跟踪法”与“横向比较法”,研究了就业者的工资与受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工资收入也逐渐增加。

尽管受教育层次高者在上学期间因没有收入与支付学费而有所损失,但在其毕业后,这种损失可以迅速得到补偿,并使其终身收入远远高于受教育层次低者。

(图一)由2000年国家统计局对以往受过不同层次教育,不同年龄人的收入统计调查分析表明,如图一,在大约22岁前的人,由于受教育较低者或未受教育者已经参加工作,因此收入比受教育较高者收入高,而且,受教育较高者属于纯消费,即投入还未到时期有产出或者说效益(这期间可能有参加社会兼职工作,但收入甚小,可忽略不计)。

而这期间(22岁前)发生的就是受教育较高者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

直接成本,即高等教育时的学费、书本费等,在纵轴以下;机会成本,即因为上大学而不能工作失去的工作收入,在纵轴之上。

由图我们可以瞧出,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机会成本就是远远大于直接成本的。

在22岁后的收入,受较高教育的人收入差距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差距在中年达到最大,然后受较低教育者的收益曲线开始下降,而受较高教育者的收益曲线继续上升。

四、结束语通过教育投资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带来的效益。

教育投资带来的收益不仅体现在货币提升,对个人生活或视野与智力的提升也带来了很大的提高,对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有报道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有一大部分就是来自技术与知识。

现在我国教育普及后,对国民收入的增长有很大帮助,从另外一个角度,教育也实现了国民富强的愿景。

教育投资就是一支增长股,增长局势缓慢但趋势一定上升,因为教育投资的就是不可见的因素,包括知识,技能,道德,人格等等都就是不能用金钱就能遥控的了的投资项目。

教育对受教者的收益来说只有增无减,而对社会发展来说更就是推动人类文明的铁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