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保靖职中向秀媛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养殖技术》是技术基地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是在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进行动物科学研究,指导动物生产所必需的课程。

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畜禽及特种动物生产中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的育种、畜禽的繁殖以及畜禽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一门概论性的课程。

二、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规律,了解畜禽的发展过程,熟悉动物生产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某些重要的生产技术。

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畜禽及特种动物的繁育、营养、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了解畜禽主要品种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猪的外型鉴定和评分、猪的活体测膘、屠宰测定、肉质测定的标准和规程;熟练掌握家禽蛋品质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了解孵化器构造和胚胎雌雄鉴别方法。

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牛的生产,熟练掌握各个生产环节以及科学研究和性能测定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需要。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等。

内容任务包括: 猪、牛、羊、禽及各类宠物(包括犬、猫、珍禽等)品种介绍、生物学特点、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及保健等内容。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等,使学生对动物解剖生理、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繁殖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没有后续课程,学习本课程为学生下一步生产实习或参加工作做准备。

适用专业:畜牧养殖专业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饲养知识,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观察及养殖生产实践,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其饲养方法及技巧,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畜牧业经济服务。

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畜禽生产的一般问题。

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媒体的选择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并配合实践教学。

文字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础。

录像教材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其声、像优势,用于明确教学目的,强化教学内容,指明重点,讲解难点,给出学习思路和方法,重现必要的教学活动。

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1)主教材: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力求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每章后有小结和思考题。

2)实验、实习教材:附在主教材后,主要是实验、实习内容及教学要求2.录像教材采用系统讲授专题结合的形式。

录象教材的优化设计重点体现在录像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和编辑制作的优化。

内容选择根据教学需要,有利于发挥录像课的特长,不搞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再现。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动物生产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观看录像教材,进一步了解、掌握动物生产实际中的技术要求和各种措施,并在生产实际中多观察、多了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些畜禽饲养管理工作。

第三部分大纲本文养猪讲授猪的生物学特征(繁殖规律)、品种(适应本地区)、解剖生理特征、不同阶段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种猪、仔猪、商品猪)、常见猪病的防治与猪场经营等。

养猪学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 学时)本章重点: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第二节我国养猪现状第三节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3 学时)本章重点: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有关内容。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性第三章猪的品种(3 学时)本章重点: 全面介绍中国地方品种、国外引入品种以及我国培育品种,重点了解各品种的特点,以及地方品种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第一节中国地方品种第二节国外引入品种第三节中国培育品种第四章猪的育种5 学时)本章重点: 性状选择的重要性及性状的有关情况,性能测定的方法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问题,种猪选择指数的设计、阶段选留与淘汰,外形与质量性状的关系等。

现代育种理论新技术如氟烷基因的分子检测等。

第一节育种目标第二节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种猪的饲养(8 学时)本章重点:重点掌握种公猪及以种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人工授精的基本操作步骤能够基本了解。

第一节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第二节猪的人工授精第三节种母猪的饲养管理第六章仔猪培育(5学时)本章重点: 掌握哺乳仔猪以及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一节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第二节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第七章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5 学时)本章重点: 掌握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八章现代化养猪(4 学时)本章重点: 重点学习现代化养猪场的工艺生产流程,各猪群的计算,猪场的规划建设,养猪的设备等。

第一节养猪的生产工艺第二节猪场建设第三节养猪设备简介第九章疾病防治本章重点:学习猪的常见主要疾病,了解掌握如何防治。

本课程的教学实习大纲(停课实习1周):实习一品种认识实习二种猪选择实习三猪的分娩与接产实习四仔猪编号实习五母猪哺乳行为的观察实习六猪的体尺测量实习七猪屠宰测定实习八猪肉质测定实习九猪舍测量养禽讲授禽的生物学特征、品种、解剖生理特征、孵化技术、商品蛋鸡、肉鸡、鸭、鹅的饲养管理技术(鸡)、常见鸡病的防治与禽场经营等。

《禽生产学》部分理论教学安排(共36学时)第一章绪论(3 学时)本章重点:现代家禽业系统工程的生产特点,世界和我国养禽业生产动态及和产水平,现代养禽必备条件,我国养禽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及最新研究进展。

1.现代家禽业2.国内外养禽业概况第二章家禽生物学(3学时)本章重点:家禽品种的分类方法,外貌部位的名称,外貌特征和性别、年龄的关系,家禽的新陈代谢、休温调节、繁殖特点、骨骼肌肉、呼吸、消化、生殖系统等,蛋的构造,产蛋机理及产蛋规律等。

第一节家禽品种的分类第二节家禽外貌第三节家禽生理解剖特点第四节蛋第三章家禽育种及繁育技术(6学时)本章重点:家禽的主要性状及其它遗传,鸡、鸭、鹅的品种,多性状选择法,禽类的生殖生理,选配分类,配种方法与注意事项,常规繁育技术和现代繁育技术等。

第一节家禽的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特点第二节家禽品种第三节家禽的选择与淘汰第四节家禽配种第五节现代家禽的繁育技术第六节家禽育种的工作技术第七节家禽的繁育技术第四章家禽的孵化(3学时)本章重点:各种家禽的孵化期,胚胎发育及其所需条件,影响孵化率的因素,种蛋选择、保存、运输与消毒,孵化器,孵化过程等。

第一节家禽的胚胎发育第二节孵化条件第三节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消毒第四节机器孵化法第五节我国传统孵化法第六节孵化效果的检查和分析第七节初生雏的分级和运输第八节初生雏的雌雄鉴别第五章家禽的管理(3学时)本章重点:家禽的行为,家禽的环境,不则类型禽舍环境条件的特点,光照对家禽的影响,家禽的各种管理方式等。

第一节家禽的行为第二节家禽的环境第三节常见的光照管理第四节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第六章蛋鸡生产(6学时)本章重点:育雏条件;雏鸡的饲养管理,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蛋鸡饲养管理等。

第一节雏鸡的培育第二节育成鸡的培育第三节产蛋鸡的饲养管理第七章肉鸡生产(3学时)本章重点:现代肉鸡的特点及生产体系的组成,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优制黄羽肉鸡,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现代肉鸡业第二节肉用仔鸡生产第三节优质黄羽肉鸡生产第四节种鸡的饲养管理第八章水禽生产(3学时)本章重点:水禽的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规律,鸭、鹅的品种及繁育方法,雏鸭、中雏鸭、种鸭的饲养管理;雏鹅、仔鹅、种鹅的饲养管理,品种的选择与杂交,填肥技术,屠宰技术。

第一节水禽的生物学特点第二节水禽品种与繁育第三节水禽的饲养管理第四节肥肝生产《家禽生产学教学实习》教学大纲(停课实习2周)实习一禽场介绍与禽场布局实习二禽的品种介绍、种禽测定与选择实习三禽场管理与禽场计算机管理系统实习四禽舍测量与禽场设计实习五鸡场生产的日常管理实习六水禽场生产的日常管理实习七家禽的屠宰测定实习八家禽的肉品分析实习九禽的日粮配合与饲料生产养牛学绪论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养牛业现状,掌握我国养牛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我国养牛业现状2、我国养牛业存在的问题3、我国养牛业发展趋势第一章牛的生物学特征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牛的毛色特征和主要生理指标,掌握牛的特征和瘤胃特点以及功能。

第一节牛的生态适应性1、毛色特征2、牛的主要生理指标3、牛的生态适应性第二节牛的消化特征1、牛的牙齿组成2、牛的消化道组成3、牛的反刍第二章国内外著名牛的品种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肉牛、兼用型牛和我国黄牛的体型外貌特征。

掌握不同品种奶牛的体型外貌特点。

第一节奶牛品种1、荷斯坦奶牛2、中国荷斯坦奶牛3、娟姗牛第二节肉牛品种1、夏洛莱牛2、利木赞牛3、安格斯牛第三节兼用牛1、西门塔尔牛2、短角牛第四节黄牛1、蒙古牛2、秦川牛3、鲁西黄牛4、延边牛5、南阳牛6、晋南牛第三章牛生产能力的评定本章教学要求:理解肉牛生产性能评定方法和影响肉牛产肉性能的因素。

掌握评定奶牛产奶性能的方法和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第一节牛的产奶性能评定1、产奶性能评定2、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第二节产肉性能评定1、产肉指标与评定2、产肉性能指标第四章牛的繁殖本章教学要求:理解母牛的发情诊断和种公牛的繁殖障碍,掌握母牛初情期、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期等的定义,掌握牛的排卵方式与人工授精程序,不同牛的妊娠期和奶牛妊娠期推算,种母牛繁殖障碍的预防与治疗。

第一节母牛的发情与发情鉴定1、母牛发情(掌握)2、母牛的发情症状(理解)3、母牛的发情鉴定(掌握)第二节牛的配种与人工授精1、牛的排卵2、牛的配种方式3、人工授精的程序第三节牛的妊娠与分娩1、妊娠期母牛的生理变化2、母牛的妊娠诊断3、牛的妊娠期4、奶牛的妊娠期推算第五章牛的饲养和管理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乳牛和肉牛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掌握幼牛、育成牛、泌乳牛、干乳牛、肉牛的科学饲养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