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的升华——浅谈舞蹈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艺术;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意义
【摘要】舞蹈艺术教育,无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实际演绎学习的角度来看,都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深远的教学意义。
顺应国家教育转型的大形势,愈发将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正文】
素质教育, 究其实质就在于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 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在人才素质教育中, 艺术教育, 尤其是舞蹈教育是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
艺术的思维与人类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密切相关, 而人的身体则是思想与生命的载体, 只有自由和和谐的身体, 才能承载最和谐的生命。
因此, 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 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舞蹈还仅仅是一门技术,或者说是一种高贵的技术,还没有意识到舞蹈艺术真正在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意义。
当下,我国教育也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当中,所以,舞蹈艺术的教育愈发显得重要。
接下来我会从两个角度谈一谈舞蹈艺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欣赏舞蹈艺术的意义
1、美育教育的作用
美育的含义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有正确的美学观念、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而舞蹈教育是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
生活中, 美是无处不在的,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强弱。
除此之外, 舞蹈教育还有利于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
舞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蕴涵着人文思想、哲学和美学思想。
人体是最美的, 而舞蹈又是一种高级化的人体运动, 是一种经过美化的人体运动。
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是一种高尚情操的体现。
大学生通过舞蹈教育, 其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会更加高雅。
大学生通过欣赏舞蹈作品,可以走进舞蹈中所演绎的世界,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一顰一、一举一动都是深刻的交流,艺术的熏陶。
2、提升思维能力,提高文化水平
舞蹈虽然作为一门艺术,但是其中蕴含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不可谓是不丰富。
从古老经典的神话故事,到古代文明的奇闻异事,再到流传百世的故事佳话,一直到现当代的时代精神缩影,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柔和在舞蹈当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这些无声的舞蹈动作语言,能够激发、启迪学生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训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可以将感知、联想、想象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间接的提高了文化水平。
3、开拓眼界,充实知识
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蕴含着中华传承的知识,同样国外的舞蹈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然而艺术是无国界的,舞蹈是全世界都通行的语言。
学生在欣赏和观看舞蹈的同时,首先是了解了舞蹈所讲述的情节故事;其次,可以看到舞蹈当中呈现的当地文化、服饰和风俗等等;再深远一些,学生可以了解到舞蹈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智慧勇气,同舞蹈交流,同时间交流,同文化交流。
可以脚不出家门,便了解到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经典佳话;进而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丰富的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内涵。
二、教学演绎舞蹈艺术的意义
1、形体和气质的培养
舞蹈首先能塑造一个人的形体和气质。
形体是指人的躯体线条结合人的情感和品质, 通过形象、姿态诉诸于欣赏者眼前的一种美, 人的手、臂、肩、胸、颈、腰、腿、足等等构成形体的整体。
从舞蹈教学的实践来看,受过一定舞蹈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健美的体形,舞蹈教学中的形体训练,住进了学生健美体形的形成,使许多曾经有过“驼背”“抠胸”“耸肩”“畸胸”等不良习惯的学生,在舞蹈的训练中通过挺胸收腹、沉肩直立等伸展动作,自觉的改变以前种种不良习惯。
形体美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一个人积极向上、文明乐观的精神面貌。
人的内在精神状况是通过外部的形体表现出来, 而强健的身体, 优美的动作,更能影响人的心灵世界。
中国先秦时代哲人孔子则已意识到舞蹈能够端庄人的容貌仪态, 他主张通过音乐、舞蹈来陶冶人的性情, 修饰人的行为举止, 培养内在美和外在形体统一和谐的完美品格。
而在现在的舞蹈教学课堂上,许多的学生可以通过有韵律的肢体动作,音乐的动感来调剂自己的体能,高雅而优美的律动训练与身体姿态训练,赋予人挺拔、优美的肢体和高雅的气质。
2、对身体素质的增强
舞蹈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化的强身健体运动, 它对体育教育的作用是非常直接而明显的。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分析, 从多方面探讨了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 他强调舞蹈艺术对人的体力和情感、对人的协调和健康都有一定的作用。
他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 去发展身体肌肉, 调整肌肉, 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 用于治疗,
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
舞蹈在这一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
”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再通过循序渐进的力度与耐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舞蹈教育对于人体的形态要求不象专业舞蹈教学那么严格, 但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的自然体态, 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姿态。
同时舞蹈还可以增强体质, 健身祛病。
譬如, 在进行身体专门素质训练方面, 象力量、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 都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得到全面发展。
又如在舞蹈素质训练中挺胸抬头不仅可以使胸部得到充分扩展, 也使学生在气质和精神面貌上得到培养,在腰腹的训练中, 它能起到按摩和揉挤的作用, 促进肝内液循环, 提高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经常进行腰腹运动还可以消化腰腹内多余脂肪, 达到减肥、美体的效果。
除了健身和祛病这两个功能外,舞蹈的教学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育,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舞蹈教育中,基本功训练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使正处在身体发育期的学生通过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使肢体各方面的力量、速度和耐力得到锻炼,这种锻炼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大有益处。
3、对道德精神和思想品质的教育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 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也同样把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 将审美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那么我们就不难看出舞蹈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
首先,学习舞蹈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道德意识的培养。
我们最为了解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粹,一个动律、一个道具乃至一个眼神都在表情达意的同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比如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 就可以通过学习和演绎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在学习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同时,就能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道德观的熏陶和洗礼,从中升华自身,正如儒家所提倡的“修身”。
而且,集体舞蹈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方面都有严格的统一性、强制性, 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配合意识, 加强纪律观念。
很多成品舞蹈是以群舞形式来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
对于力量型的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豪迈和进取的精神。
在一些舞蹈的训练中,为了完成某些动作就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那么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便是必不可少的。
;抒情性舞蹈可以丰富学生细腻的情感, 抒发爱国热情。
三、个人感受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可能原来觉得舞蹈的高雅、高贵让人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一直的观念便是舞蹈只是专业人员的一种高雅技能。
一个学期舞蹈作品赏析课程学习,通过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到美国音乐剧猫、再到法国音乐剧钟楼怪人等等,我渐渐明白了舞蹈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他为我打开一一扇发现美、欣赏美的窗户。
欣赏的习惯渐渐养成,以往高雅的舞蹈现在却有着迫切的欣赏兴趣。
各国各类的舞蹈,浓缩着不同文化的精华,欣赏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异国之境,领略世界文化,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我认为说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是通过大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 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原则, 有着书本知识及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 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而言之,舞蹈艺术教育,无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实际演绎学习的角度来看,都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深远的教学意义。
顺应国家教育转型的大形势,愈发将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修身养性;还为了塑造大学生优美的形体、高贵的气质,增强身体素质;最终提升道德精神和思想品质,
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舞蹈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