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脑DIY的知识扫盲

电脑DIY的知识扫盲

电脑DIY基本知识扫盲CPU类:1. ES版的CPU:ES(Engineering Sample)是工程样品,一般是在新的CPU批量生产前制造,供测试用的CPU。

2. CPU与存同步(异步)超频:CPU与存同步即调整CPU外频并使存频率与之同频工作。

举例:Intel Core 2 Duo E4300默认外频是200MHz,宇瞻黑豹II代DDRII667 1G默认频率是333MHz,若将CPU外频提升至333MHz,此时CPU外频和存频率相等,即CPU与存同步超频。

CPU与存异步则是指两者的工作频率可存在一定差异。

该技术可令存工作在高出或低于系统总线速度33MHz或3:4、4:5(CPU外频:存频率)的频率上,这样可以缓解超频时经常受限于存的“瓶颈”。

3. CPU的CnQ技术:CnQ是Cool & Quiet的简称,跟Intel的SpeedStep及AMD移动平台CPU的PowerNow!功能近似,这是AMD用于桌面处理器的一项节能降耗的新技术。

其作用是在CPU闲置时降低频率和电压,以减少发热量和能耗;在CPU高负荷运行时提高频率和电压,确保任务运算的顺利完成。

CnQ的这种CPU能耗的调节功能可以事先通过相关的CnQ管理工具预置并随时调整。

在目前CPU发热量和能耗都大幅提升的前提下,CnQ显得非常实用,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Athlon 64系列处理器除了ClawHammer核心的部分产品不支持CnQ外,其余均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AMD低端的Sempron系列处理器也支持该项技术。

不过由于Athlon 64产品核心和步进代号不同,对CnQ的支持程度也有所不同。

4. 扣肉CPU:是intel推出的新一代CPU是他们用来对付竞争对手AMD的最新产品AM2的武器采用CORE DUO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构架了。

它的中文发音是"酷瑞"(标准的应该是酷睿,这里方便各位理解),所以读起来有点像扣肉。

5. DIY领域中的OC:“OC”,英文全称“OverClock”,即超频。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超越标准的时钟频率。

超频者就是"OverClocker"。

6. CPU外频和CPU的总线频率之间的关系(感网友大头彬提供资料)(1)前端总线(FSB):英文全称Front Side Bus。

对Intel平台来说前端总线是PC部2台设备之间传递数字信号的桥梁。

CPU可以通过前端总线(FSB)与存、显卡及其他设备通信。

FSB频率越快,处理器在单位时间里得到更多的数据,处理器利用率越高。

对于AMD,K8以后系列CPU来说,由于其CPU部集成了存控制器,也就没有了前端总线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H-T总线频率。

(2)前端总线(FSB)带宽:FSB带宽表示FSB的数据传输速度,单位MB/s或GB/s 。

FSB带宽=FSB频率*FSB位宽/8,现在FSB位宽都是64位。

举例:Intel Core 2 Duo E4300的FSB频率是800MHz,则其FSB带宽=800*64/8=6.4GB/s。

AMD Athlon 64 X2 3600+(65nm)的H-T总线频率1000MHz则其H-T总线带宽=1000*64/8=8GB/s(3)CPU外频与总线频率的关系:Intel FSB频率=Intel P4 CPU外频*47. CPU主频CPU的主频,即CPU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

通常所说的某某CPU 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

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 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 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

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

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

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8. CPU核心类型核心(Die)又称为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

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为了便于CPU设计、生产、销售的管理,CPU制造商会对各种CPU核心给出相应的代号,这也就是所谓的CPU核心类型。

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类型(例如E6300的核心Allendale、E6600核心Conroe等等),甚至同一种核心都会有不同版本的类型(例如Northwood 核心就分为B0和C1等版本),核心版本的变更是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提升一定的性能,而这些变化普通消费者是很少去注意的。

每一种核心类型都有其相应的制造工艺(例如0.25um、0.18um、0.13um、0.09um以及65nm等)、核心面积(这是决定CPU 成本的关键因素,成本与核心面积基本上成正比)、核心电压、电流大小、晶体管数量、各级缓存的大小、主频围、流水线架构和支持的指令集(这两点是决定CPU实际性能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功耗和发热量的大小、封装方式(例如PLGA等等)、接口类型(例如Socket 775、Socket 939等等)、前端总线频率(FSB)等等。

因此,核心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CPU的工作性能。

一般说来,新的核心类型往往比老的核心类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核心类型刚推出时,由于技术不完善或新的架构和制造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的核心类型的性能反而还不如老的核心类型的性能。

例如,早期Willamette 核心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的实际性能不如Socket 370接口的Tualatin核心的Pentium III和赛扬,现在的低频Prescott核心Pentium 4的实际性能不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等等,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CPU制造商对新核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核心的中后期产品的性能必然会超越老核心产品。

CPU核心的发展方向是更低的电压、更低的功耗、更先进的制造工艺、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更小的核心面积(这会降低CPU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会降低CPU的销售价格)、更先进的流水线架构和更多的指令集、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集成存控制器等等)以及双核心和多核心(也就是1个CPU部有2个或更多个核心)等。

CPU核心的进步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最有意义的就是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性能更强的CPU。

在CPU漫长的历史中伴随着纷繁复杂的CPU核心类型,以下分别就Intel CPU和AMDCPU的主流核心类型作一个简介。

主流核心类型介绍(仅限于台式机CPU,不包括笔记本CPU和服务器/工作站CPU,而且不包括比较老的核心类型)。

(1)INTEL核心Tualatin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构上的最后一种CPU核心,采用0.13um制造工艺,封装方式采用FC-PGA2和PPGA,核心电压也降低到了1.5V左右,主频围从1GHz到1.4GHz,外频分别为100MHz(赛扬)和133MHz(Pentium III),二级缓存分别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赛扬),这是最强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过了早期低频的Pentium 4系列CPU。

Willamette这是早期的Pentium 4和P4赛扬采用的核心,最初采用Socket 423接口,后来改用Socket 478接口(赛扬只有1.7GHz和1.8GHz两种,都是Socket 478接口),采用0.18um制造工艺,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主频围从1.3GHz到2.0GHz(Socket 423)和1.6GHz到2.0GHz (Socket 478),二级缓存分别为256KB(Pentium 4)和128KB(赛扬),注意,另外还有些型号的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居然没有二级缓存!核心电压1.75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Socket 423的PPGA INT2,PPGA INT3,OOI 423-pin,PPGA FC-PGA2和Socket 478的PPGA FC-PGA2以及赛扬采用的PPGA等等。

Willamette核心制造工艺落后,发热量大,性能低下,已经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这是主流Pentium 4和赛扬所采用的核心,其与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0.13um制造工艺,并都采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分别为128KB (赛扬)和512KB(Pentium 4),前端总线频率分别为400/533/800MHz(赛扬都只有400MHz),主频围分别为2.0GHz到2.8GHz(赛扬),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 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封装方式采用PPGA FC-PGA2和PPG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