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
继发性TIN常见病因:
• 各种肾小球疾病、血管性疾病、肾脏囊性疾病、尿路梗阻 性疾病、反流性肾病等。
发病机制
TI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肾小管上皮细 胞的损伤和免疫机制在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 着重要作用,受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或受刺激 的组织巨噬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淋巴细 胞,招募其他炎性细胞浸润,并启动间质纤维化 进程。
急性间质性肾炎(ATIN)
定义 病理表现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简称急性间 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急性肾衰 竭、病理以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 管呈不同程度变性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 病理综合征,通常肾小球、肾血管不受累 或受累相对轻微。
• 电镜:肾小管基底膜不连续,部分增厚,基底膜分层。肾 小球正常或病变较轻。
• NSAIDs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有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弥漫融合,与微 小病变相似。
临床表现
• 缺乏特异性 • 主要表现:少尿性或非少尿性急性肾损伤,
可伴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 • 合并肾小管功能损伤:范可尼(Fanconi)
临床表现
典型的药物相关性TIN:
• 常在用药后10-20天出现肾功能不全,常表现为少尿性或非 少尿性急性肾损伤,部分伴腰痛,一般无高血压和水肿。
• 常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合并发热症状者约75%,皮疹者30 %-5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30%-60%,但三者 同时出现(三联征)者仅仅约30%;半数患者血清IgE水平 升高,15%-20%患者出现非特异性关节痛。
间质性肾炎
概述
• 肾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nephropathy) 又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 床病理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 不全,病理损伤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 不伴或仅伴轻微的原发性肾小球或肾血管 损伤。
概述
药物相关性TIN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以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为主;
感染相关性急性TIN: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细菌直接感染时以中 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时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等。
• 免疫荧光检查:多为阴性。
• 甲氧西林、NSAIDs、苯妥英钠及别嘌醇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TBM和 肾小球基底膜偶见IgG及补体沿肾小管基底膜呈颗粒性或线样沉积。
• 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间质性肾炎并非单 纯影响肾间质,由于肾间质分布在肾小球及肾小 管之间,其中包括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纤维等多 种与肾功能调节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因此肾间 质与肾小管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当肾间质发生病 变时,无论其损伤的严重程度如何,总会对肾小 管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肾间质损伤不仅使肾组织 结构大面积受损,其累及的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密 切关系又会影响肾小球滤过滤,因而对肾功能的 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目前间质性肾炎又被改称 为肾小管间质病(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s)或肾 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
一、流行病学
• 由于病因、发病地区、患病人群的不同, 各类TIN的发病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二、病因
• 病因多样化,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与感染,部分遗 传性疾病(如髓质海绵肾、髓质囊性病、多囊肾等)以及 某些地方性疾病(如巴尔干肾病)也可导致TIN。
原发性TIN常见病因:
• 感染:肾盂肾炎、EB病毒、螺旋体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肾小管基底膜病 • 药物性:NASIDs、抗生素、锂剂、中草药等 • 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 • 遗传性疾病:巴尔干肾病 • 血液系统疾病:镰状细胞病、轻链病、淋巴瘤等 • 其他:放射性肾病、铅中毒等。
综合征、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及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紊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又称deToni-DebreFanconi综合症)是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小管多种功能异常 的疾病。由于肾近曲小管功能多发性障碍,临床表现为全 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及尿酸等有 机酸尿,电解质丢失过多,肾小管蛋白尿,以及上述疾病 引起的各种代谢并发症,如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磷血 症、低钙血症、脱水、佝偻病、骨质稀疏及生长迟缓等, 测定对氨马尿酸清除率(CPAH)显示小管排泌功能也有损害。 肾小球功能一般正常或与酸中毒相比不成比例。以氨基酸 尿、糖尿与磷酸盐尿为基本诊断指标,分完全型和不完全 型(三项不全)。本病在国内较为罕见。根据发病时年龄分 为婴儿型、儿童型及成人型。
概述
广义的TIN还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梗阻性肾病、尿路上 行感染所致肾盂肾炎、肾小球疾病伴发的肾小管间质肾炎。
• 分类
按其肾脏病理变化的特点分为: ①原发性TIN:肾脏损伤主要位于肾小管和间质,无明显 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系统病变。 ②继发性TIN:肾小球和肾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肾小管和 间质损伤。 按发病的急、慢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炎症的病理特点分为: ①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以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②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CTIN):以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为主。
• 在各类病因导致的AIN中,药物和感染是最 常见的病因,较少见的原因为自身免疫相 关的特发性AIN。
• 此外,理化因素、代谢因素、血液系统疾 病、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如干燥综合 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尿路梗阻以及 肾移植等也可引发AIN。
病理表现
• 光镜:肾间质水肿,灶性或弥漫性炎细胞浸润。可伴不同 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再生。肾小球和肾小 管正常或病变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