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日常养护监理制度探讨刘长革李永胜乔晓军张会荣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八日目录一、项目背景………………………………………………2-3二、实行日常养护监理制的必要性………………………3-6三、日常养护监理制开展情况……………………………6-9四、日常养护监理工作的特点…………………………9-10五、日常养护监理设置方案……………………………10-16六、需完善的工作……………………………………16-17城市道路日常养护监理制度探讨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完好状况及养护效率体现了养护管理水平和城市交通的服务水平。
养护监理制作为重要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促进规范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为提高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水平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2010年年初,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将“市管城市道路日常养护监理制”列入折子工程,重点推进。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根据总体工作要求,年初将其列重点工作,开始在日常养护工作中试推行日常养护监理制。
通过试推行工作,以探索其可行性、适用性。
一、项目背景(一)管养基本情况1、设施数量:截至目前,我市市管城市道路共448条(其中,快速12条,主干路316条,次干路120条),长度1185公里,面积3771万平方米;桥梁通道共1432座,252万平方米。
包括立交桥467座,跨河桥365座,天桥412座,通道186座,隧道2座。
2、养护管理项目划分:一类为日常养护,二类为中修,三类为抢修抢险。
一类项目又分为养护实体类项目和管理类项目,2010年该部分计划资金约6900万元。
3、养护管理组织机构:我市市管城市道路设施的养护管理单位是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下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养护单位两家企业,均为我市交通行业市级大型国有企业,分别为北京市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和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二)道路养护监理实施情况1、城市道路养护监理是养护管理体制转型改革时期形成的一个亮点。
2000年上海市松江区首先对道路养护工程实施养护监理制度;我市从2001年开始对道路大中修工程引入监理制,2003年,在郊区公路开始推行日常养护监理制度,在养护工程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
2、按照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道路养护工程分为:小修维护、中修、大修、改扩建四类。
目前市管城市道路的养护工程除小修维护部分试行监理制以外,其余全部实行了监理制,在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提高了管理规范化水平。
为推进日常养护监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我市在2005年对二三环路养护进行招标的同时,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了日常养护监理,为探索开展日常养护监理制工作积累了经验,为下阶段监理制的开展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实行日常养护监理制的必要性(一)城市道路日常养护管理特殊性的需要。
1、城市道路养护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的特殊性,使现场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难度大。
城市道路一般都处于交通闹市区,靠近商场店铺和居民生活区,养护工作质量和作业效率对社会影响较大。
所以,日常养护作业如何组织实施,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噪音、兼顾环境保护,在确保养护质量的同时,给市民提供和谐舒适的道路出行环境,增加了养护作业和管理难度。
针对北京市交通特点,日常养护作业多在夜间进行,且允许作业的有效时间短(00:00-05:30),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需投入高成本、多台套的机械设备、安全维护设施和大量管理人员。
随之带来养护成本的增加和效率降低,养护成本组成复杂,文明施工要求高。
引入监理制,加强现场管理,能够有效的对日常养护作业进行现场管理和成本测算,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和养护作业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提高养护作业管理水平。
2、城市道路养护点多、面广,管理力量严重不足。
我市城市道路呈棋盘式布局,中心城区面积约1040平方公里,市管道路路网密度约1.1公里/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五环路内及周遍地区,设施分布广,道路养护范围大,管理难度增加。
我们现实的管理队伍还很薄弱,城养中心养护科及设施科总共管理人员才10个人,而且还有地下穿越工程监督管理等诸多相关工作,管理力量相对不足。
实行监理制就可以有效补充日常养护管理力量,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3、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要适应城市的发展和日益提高的市民对道路交通的需求。
随着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的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城市的发展对道路设施的需求和服务要求越来越多,服务标准也越来越高,服务内容和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在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下,我们的管理工作也要不断细化,精细化,养护管理也要增加内涵。
我们建立养护监理制,依托社会监理力量,细化管理工作,就是要使之成为我们的眼睛和抓手,为实现养护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使养护管理工作形成养护业主决策-养护监理监管-养护企业实施的管理机制。
(二)具备的实施条件1、目前我市有多家(12家监理企业)有从事城市道路养护监理工作的经验。
这些单位均具有相应的监理资质,且人员相对固定,比较了解城市道路养护工程的特点。
2、工程监理制作为一种质量保证体系,在道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它对工程管理中各方责、权、利的明确,以及对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合理工期、满足质量要求等,均起到了巨大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工程的监理制我们已经熟悉掌握和应用,为我们的养护监理制提供了经验。
养护监理制的推进,需要相关养护监理工作规范化文件的支持。
目前,我市在城市道路养护方面虽然还缺少相应的支持性文件,但是,城养中心结合近年来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经验,在2009年制定并修改完善了《市管城市道路养护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对监理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及奖惩制度,对推进监理规范化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养护监理制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三)施行养护监理制是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1、实施“标准明确、绩效挂钩、按质论价、合格计量、奖优罚劣”为核心的养护监理制,形成“养护单位自检、监理监管并验收、管理单位监督检查”的质量保证制度和投资控制体系,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控制养护成本、确保养护质量、保证合理工期内完成相应养护工作量等目的。
2、通过养护监理制的推行,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养护企业的考核,逐步形成养护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推动养护市场化,为逐步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创造条件,使“日常养护”更加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3、赋予养护监理必要的协调和管理职责,可以调整养护管理分工,使我们的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日常事物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管理内容和内涵,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日常养护监理制开展情况(一)准备工作情况1、养护维修数据分析根据历年对日常养护维修作业(单块维修面积400平米以下)的统计数据看,每年日常养护维修作业量约1.3万处,平均每天维修36处;维修总面积约12万平米,平均每天维修330平方米;平均每处维修面积约9平方米。
经过查阅有关维修记录,大部分日常维修单处面积均在50平米左右,约占总量的80%;维修面积50平米~200平米约占15%,维修面积200平米~400平米占约5%。
主要维修工作量集中在4月份~10月份之间,约占95%。
由此看出,日常养护维修作业具有地域分布广、分散、计划性较差、季节性明显等特点。
2、日常养护组织情况目前,为规范日常养护作业行为,使日常养护作业标准化,要求养护单位以作业班组为单位组建了标准化养护作业单元。
共设置20个标准化作业单元,其中市政处11个作业单元,公联公司9个作业单元。
根据养护设施分布情况,各作业单元分别负责固定区域内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做到了人员、设备固定。
3、工作研讨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在2010年3月份即组织召开日常养护监理工作研讨会,参会单位包括部分监理公司和相关养护企业。
初步明确了监理工作内容和基本工作要求。
监理单位根据工作任务情况,研提了投入人员和设备以及费用需求等。
通过研讨,形成了共识,为下一步实施创造了条件。
4、确定初步方案根据收到的反馈文件,经过研究,暂时对日常养护工程中的小修工程,即单块维修面积在50~400平方米、按周报送维修计划、经核实审批后予以集中修补的项目,试推行监理工作,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行全面推进实施的工作计划。
监理单位确定的原则是委托原中修工程监理单位,便于监理与养护单位顺利沟通,加强配合,更好的开展日常养护监理的现场核实和质量管理、数量确认等工作。
(二)小修工程监理开展情况在2010年4月初开始试推行一类小修维护工程监理工作,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监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旁站,对工程质量控制、数量确认、进度控制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作用,为全面推进日常养护监理制积累了经验。
1、初步确定监理服务内容日常养护协议内《2010年城市道路桥梁及附属设施日常维护项目表》中所列道路保养小修工程,维修单块面积在50~400平方米。
监理单位在开展监理工作中,按照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对监理范围内纳入维修计划的养护项目进行现场核实、质量控制、数量确认和工作协调等工作。
2、监理工作要求在工程质量监理中,监理人员根据当天的作业项目进行重点旁站,特别是路面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重点病害,监理人员严把质量关,对旁站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在工程量计量中,随工程结束,及时计量,监理与养护单位共同签字确认。
同时监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检查。
3、监理费用的确定根据小修工程监理工作情况,按照《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标准确定监理费用。
以所监理的小修工程费用作为取费基数,考虑到工程特点和复杂性,在取费文件规定的幅度内费率上浮20%,调整后监理费率为3.96%。
全年完成小修工程总费用约1800万元,监理总费用71万元。
4、修改完善法管理办法根据小修监理开展情况,修改完善了《城市道路养护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对日常养护监理单位在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监理费用挂钩。
小修工程监理工作的推进,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增加了管理控制环节,细化了管理工作,通过监理人员对集中维修病害的事前调查,较好的控制了维修规模,同时,监理全程巡视旁站更好的达到了控制质量和及时确认数量的效果,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监理制的引入,在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计量支付、竣工结算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日常养护监理工作的特点1.监理人员素质要求高城市道路日常养护作业环境特殊,且日常养护作业多为零星修补,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小,但时间长,效率低,所以,具体参与监理工作的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够做到及时到场监理,公正开展质量控制和计量等工作,较好的为业主提供现场管理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