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辨析方法PPT课件

成语辨析方法PPT课件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 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 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 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3)、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 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 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7
第二类 对象误用
“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多,不能指人多。
例(5).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
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 困,无出其右。(2004年湖南题)
“无出其右”指没有谁人能胜过,此处误指 “生
活”。
9
第三类 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 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 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正确使用成语
1
一、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 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 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 。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 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2
二、学习过程注意事项
1 、既要理解成语意义,更要注 意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 内容)。否则,即使知道成语或熟 语的含义,也会判断错误。
2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 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 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 在成语。
3
3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 ,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 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 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4 、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 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和种含义导致判 断失误。
这是个贬义词,例句(2)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类似(1)、(2)的误用,情况较多。 成语中,像"生龙活虎,赤胆忠心"之类,一
看便知色彩是褒义,但还有不少褒义成语,色彩 容易被搞错。如"狼心狗肺,害群之马",一看便 知是贬义,也有相当部分不易看出。
11
第四类 语义轻重的误用
引诱你不知深浅,在大小轻重不分上设题。
5 、掌握高考试题成语运用中的错误类型对 答题大有帮助。
4
三、成语运用中的错误类型
5
第一类 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 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 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 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 文生义的误用。如:
例如(1)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 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 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 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 的错误。
10
例(2)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 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 处心积虑。
第一句夸大了,大词小用。 第二句言重了,言过其实。 第三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 程度很重,不适用此句。 第四句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显得用轻了, 该用“无可厚非”(不可多加责难)。
12
第五类 语境不合
成语、熟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成语、熟语 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 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 判断。有些成语、熟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 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或风马牛不 相及,或前后矛盾而造成误用。
例(3)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 见肘。
“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 应付不过来,但无论何意与“不合身”均油水不相溶。
14
第六类 形义相近的误用
有些成语有一个或多个共同语素,它们 的意思可能有相同的部分,但是,仔细辨 析,又同中有异。如“本末倒置”与“舍 本逐末”,前者是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 轻重,后者是舍去事物根本而去追求细枝 末节;“不足为凭”与“不足为训”,前 者指不能作为凭证、根据,后者指不值得 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因为有相同的语 素,容易使我们见同而忘异,而机关多半 就设在这里。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 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 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 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 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 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6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 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 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1)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 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 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例(2) 、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 容,实不为过。
“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后常用来 称美女,不用于“各种花卉”。
8
例(3)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 景观;
例(4).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题)
例1、刚一起跑,高三(4)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 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的第一名。
例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 哀鸿遍野。
例3、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发挥。
例4、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分析:
例(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 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 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13
例(2)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 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 为难的事,这个语境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强人所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