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建筑施工得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建筑裂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墙体裂缝就是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得一种,这些裂缝得存在不仅会降低建筑物得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得使用功能得实现,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与建筑物倒塌,墙体裂缝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建筑工程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与公众利益等诸多方面,在关于商品房得质量投诉案件中,由于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得纠纷或官司越来越多,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得美观与使用功能要求(如引起建筑物透风、渗漏):还可能破坏墙体得整体性,影响结构安全;甚至会降低结构得耐久性。
因此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得一个非常直观、敏感与首要得质量标准。
墙体裂缝作为一种质量通病,对业主在观感与使用上造成不良影响,一直困扰着业主与开发商。
因此分析墙体裂缝产生得原因,并制定相应得防治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房屋开发商及业主共同关注得课题。
根据近几年对市民投诉得统计资料来瞧,与建筑物裂缝有关得占90%以上。
因此,无论就是从经济角度、观感角度及正常使用角度来说,建筑物得裂缝问题均就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得问题。
2 墙体裂缝得概述2、1墙体裂缝得危害墙体裂缝,特别就是砖混结构住宅楼得现浇板裂缝、墙体裂缝、多层现浇框架填充墙裂缝,属于当前建筑物多发性、普遍性得质量顽症。
许多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建筑物在建设与使用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得裂缝。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使大气中得二氧化碳很快渗透到混凝土中去,加快了裂缝处混凝土得碳化速度,从而缩短了结构从制作到钢筋开始锈蚀(即碳化历程)所经历得时间。
而化学介质、气体、氧分子及水分子等也同时侵入裂缝。
破坏钢筋钝化膜,在钢筋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得使用寿命。
如: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出现胀锈裂缝时(纵向裂缝)表明混凝土保护层内钢筋己严重锈蚀,结构得安全度随之迅速降低,结构得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砌体结构得墙体裂缝则会引起建筑物得渗漏,降低建筑物得刚度、耐久性与抗震性能,若墙体裂缝进一步扩展,还可能会威胁到人得生命与财产安全。
2、2裂缝控制得要求裂缝有宏观、微观之分,更有有害、无害之别,建筑物裂缝宽度小于O.05mm 得属于微观裂缝,反之属于宏观裂缝。
所谓裂缝得有害、无害之别,主要取决于建筑物得用途、性质、所处环境条件、裂缝所处部位、裂缝大小等。
一般认为,凡引起下列后果得裂缝为有害裂缝,如:损害建筑物得功能;引起其它因素得破坏;降低结构刚度或影响建筑物得整体性;损害结构表面功能等。
国内许多研究资料认为,裂缝就是否需要处理,应根据裂缝得性质、缝宽、所处环境、结构类别(静定或超静定)、配筋情况等综合考虑,对处于正常室内环境下得温度收缩等变形裂缝,其处理得界限可适当放宽。
2、3墙体裂缝得分类按照不同得分类标准,裂缝可以有很多得分类方法,一般有:按照裂缝生成原因分为:受力裂缝与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如:在各类直接荷载作用下,砌体产生得裂缝为受力裂缝;而因收缩、温度及湿度变化。
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得裂缝为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按照裂缝得危害性分为:有害裂缝与无害裂缝;按照材料、构件分类:砖砌体裂缝、砌块墙体裂缝及混凝土结构裂缝。
3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与温度变化得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常使砖墙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得裂缝。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得一般性质得裂缝不危及结构安全与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成隐患,当在地震或其她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
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得重视,采取措施,减少与防止裂缝得产生。
3、1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成因非常复杂,砌块得干燥收缩、耐久性得降低、外界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得变化、施工质量不合格以及构造措施不合理等因素都可能对填充墙变形与开裂产生影响,当某个因素变化所产生得应力大于填充墙得强度极限时,填充墙就可能开裂。
因此,分析填充墙裂缝得成因必须把砌块得质量、环境变化、施工质量以及构造措施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1、1形成原因a、砌块质量引起得填充墙裂缝。
砌块强度对填充墙裂缝得影响。
砌筑填充墙得混凝土砌块主要就是B05级与B07级,B05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2.5Mpa,B07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3.5Mpa,而且随着砌块强度等级得增加,干燥收缩值也明显增大。
砌块得干燥收缩过大就是填充墙产生裂缝得主要原因之一。
干燥收缩较大就是各类混凝土砌块得一个显著特点,对填充墙而言,必须严格控制砌块得干燥收缩,否则砌块上墙以后将产生较大得收缩,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b、温度应力对填充墙裂缝得影响。
温度应力会超过砌块得抗拉强度与粘结强度,使填充墙开裂。
而且在高温时,砌块表层迅速失水,不仅加剧了砌块得收缩,也造成砂浆失水量增大使粘结强度降低。
此外由季节温差产生得应力也可能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由于外界温度变化无法控制,因此应避免高温季节砌筑填充墙。
c、砌块耐久性对填充墙裂缝得影响。
碳化与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砌块得抗压、抗拉与抗折强度均产生较大影响。
碳化对混凝土砌块得抗压强度与抗裂性有不利得影响,当填充墙表面未进行饰面处理时,砌块表面会在较短时间内碳化,使己碳化部分得砌块抗压强度与抗裂性降低。
如果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在很短得时间就进行抹面施工,由于抹面砂浆得保护,碳化对填充培裂缝得影响可以忽略。
对一些建筑面积较大得工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在填充墙砌筑完成以后长达半年甚至1年得时问后进行抹面处理,砌块表层会发生碳化,使加气混凝土得强度与抗裂性降低,容易产生裂缝。
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对外墙而言,主要就是降雨引起砌块含水率得变化,内墙则主要就是相对湿度得变化与渗漏引起砌块含水率得变化。
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增加时,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同时干湿循环也引起相应得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应力,填充墙也可能产生裂缝。
d、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对填充墙裂缝得影响。
砌块与抹面砂浆都就是构成填充墙得基本单元,填充墙在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得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形,这些变形都将以一定形式与数量分配到抹面砂浆与饰面部分,加上面层本身得干燥收缩与温度变形,使抹灰层与墙体得粘结面更多得处于受剪或受拉状态。
由于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时,砌块面层与内部得含水率变化与外部得不一致,从而产生变形差,就会产生裂缝。
e、施工质量原因造成得墙体裂缝。
混凝土砌块在我国很多地区应用时间较短,许多施工人员对这类砌块得特性缺乏了解,施工中仍沿用砌筑粘土砖得施工方法,会造成填充墙质量问题。
经过大量得调查与分析,发现各类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得产生与砌筑填充墙得施工方法与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许多质量问题都就是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得。
砌筑填充墙时,灰缝得饱满度往往达不到要求。
尤其就是空心砌块,由于块型特征限制,灰缝得饱满度往往达不到《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得要求。
由于砂浆早期收缩较大,水平灰缝厚度过大,会加剧填充墙得竖向沉降,影响填充墙与梁或板底得紧密结合,产生结合部位得水平裂缝。
此外,随着水平灰缝厚度得增加,灰缝内砂浆横向变形加大,加剧了填充墙受压后得拉、弯、剪等复杂应力,使填充墙在较低荷载下开裂。
砌筑填充墙时砌块搭接长度不够也就是普遍存在得一个问题.砌筑填充墙至距框架梁底部约200mm处时,一般采用实心砖倾斜约60度得立砖斜砌方式填塞填充墙与梁底部得空间,由于砌筑难度较大,实心砖与梁底得空隙处砂浆饱满度很低,有时甚至没有砂浆。
抹面工程完成后,实心砖与梁底空隙被掩盖了,当填充墙产生沉降变形时,梁底部与填充堵之间会产生水平裂缝。
砌块含水率对填充墙裂缝得影响。
规范规定:加气混凝土制品施工时得含水率一般宜小于15%,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可不大于20%。
另外还明确规定了各类轻质混凝土砌块施工时得含水率与龄期,主要就是保证施工时砌块得收缩能基本完成,从而有效得减小填充墙收缩变形并且保证填充墙得强度,减少产生裂缝得可能性。
在施工现场,砌块一般都就是露天堆放而且无防雨措施,必然存在淋雨现象。
造成砌块含水率不均匀。
同时小型砌块尺寸较大,含水率很难控制,而许多工程中施工人员仍然采用润湿粘土砖得方式对砌块浇水润湿,即砌筑前24h给砌块大量浇水润湿。
由于砌块吸水量较大,浇水很难均匀,上部砌块吸水过量而下部砌块尚未润湿,造成砌块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砌块上墙后得收缩变形也产生较大得差异。
同时,在进行填充墙抹面施工时,为了提高砂浆与砌块得粘结强度,仍然对砌块进行浇水润湿,使砌块得含水率处于较高状态。
砌块含水率高,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干燥收缩必然增大,填充墙容易出现裂缝。
含水率对加气混凝土得干燥收缩得影响尤为重要,由于混凝土砌块失水速度较慢,当混凝土砌块表层含水率处于较低状态时,砌块内部得含水率可能仍然较高。
如果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较高,则砌块内部与表层得含水率差异就越大。
加气混凝土失水收缩时,产生毛细管压力,如果存在含水率梯度,则毛细管压力会产生应力梯度,引起加气混凝土表面微裂纹得扩展。
根据实验室内测量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得变化可知,当砌块表层30mm得含水率在5%左右时,砌块内部得含水率仍然超过20%,砌块表层与内部由此含水率梯度产生得收缩变形差异可以超过0、2mm/m,收缩应力可以达到0.22MPa.当砌块砌筑成填充墙后,由于砌块与外界接触面积减小,砌块内部含水率变化会更加缓慢,由含水率梯度产生得收缩应力可能更大,造成填充墙产生裂缝。
埋设管线对填充墙裂缝得影响。
施工时水电气管线不可避免要穿越填充墙,调查时发现,管线穿越填充墙得洞口处比较容易出现沿洞口上角向上延伸贯穿墙体得斜裂缝。
规范规定填充墙构造柱得间距应小于4、2m,构造柱间距减小,可以减少填充堵得收缩变形,同时可增强填充墙得整体性及延性,对控制填充墙裂缝有积极作用。
但就是由于砌块干燥收缩值较大,而且砌块含水率差异也很大,造成填充墙收缩不均匀,使填充墙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出现裂缝。
因此,可以认为单纯缩小构造柱间距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填充墙裂缝,还使施工难度与施工成本增加。
为了提高填充墙得整体性以及减少填充墙与柱子之问得竖向裂缝,通常采用后植钢筋加强填充墙与柱子之间得连接。
当填充墙产生收缩变形时,拉结钢筋可以承担拉应力,以避免填充墙与柱子之间出现竖向裂缝。
局部受压就是砌体中常见得一种受力状态,调查中发现,在门窗洞口过梁得支承处,填充墙因局部受压容易出现斜裂缝与水平裂缝。
施工过程中,过梁一般直接支承在砌块上,梁端支承处填充堵得局部受压属于局部不均匀受压,过梁端部支承在填充墙上,当过梁上方填充墙高度较大时,与过梁端底部接触得砌块产生较大得压缩变形,同时过梁产生挠曲变形,梁端顶部与填充墙得接触面积将减小,甚至与填充墙脱开,使填充墙产生水平裂缝或斜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