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教材《济南的冬天》ppt1
部编版教材《济南的冬天》ppt1
(5)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 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2.全班齐声朗读第四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该段中的动词用的好,请举例说说。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 山腰用“露” ,几个字各得其所。 (3)山尖白了,为什么会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 边”? 这与前文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 描写相联系,紧紧连接、绵亘的山脉覆盖了 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 银边。
(1)以动写静: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写 出雪动人的形态;
(2)想象: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的《春》有些什
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1.都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2.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3.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 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语言朴实、清新。 5.细致观察、具体描写。
(1)听清字音,读准每一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 法。
(2)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情感。
1.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 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 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温晴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 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 景散文。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 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 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 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
不同点:1.《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 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2.《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 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 特点有所变化。如课文第二段,是从景物的上 方俯视下来,描绘出阳光朗照下的济南像被围
在小摇篮里,突出温暖如春的特点。
北平的寒 对比
(6)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作结,有什么好处?
强调“冬天的济南”,抒发了作者对 “冬天”这个特定时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 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 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 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 “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 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 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 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 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 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 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 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水清亮的特征。
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 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 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有的……有的……”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覆盖不均 和小山本色的若隐若现;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色彩 斑驳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 将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和风儿吹动下的小山描绘地富有动感和 美感,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全段写“小雪”之美妙,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 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 ,即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 写出了秀美的雪后山景。
(5)雪后山景“妙”在哪些地方?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 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 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 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 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 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 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妙”在何处?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薄 雪 好 像 忽 然 害 了 羞
伦敦的暗
热带的热
济南的暖 济南的明 济南的温
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里、上
写景顺序
城外远处的山
外、下
请你描绘一下你家乡的冬景。(200字以内)
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 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 松树林和竹子林,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 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像柳絮一般的 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 舞。小溪中的石头上都覆盖着白雪:好像有一群白 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睡狮在 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 走上溪岸。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 冬天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深层探究
1.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请你用“济南冬天美,
美在
”的句式说一段话。
(1)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 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 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 小水墨画。
预习与交流
(7)响亮: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上文“响晴” 意义相近。
(8)慈善:原指仁慈、善良,对人关怀,富有 同情心,本课指温和,合人心意。
(9)贮蓄:储存积蓄。
(10)空灵:本课指清亮,透明。美妙无穷 而不可捉摸。
合作与探究
听磁带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济南冬天美好 的风光 。并注意以下要求:
第二课时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 一个小摇篮里。 小摇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一圈小山” 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 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晒、睡、醒,烘托舒适 温暖的环境。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 点雪。
7.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 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微黄”“忽然”“微微”这三个词的运用,可见作者遣词 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 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将山腰的薄雪在 夕阳下发生的变化细腻地描写出来,使小山显得格外情态可 掬,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 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可选择文中的任一景点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自古素有 “泉城”之美称,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闻名的史前文化——龙 山文化的发祥地,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
济南的冬景可美啊!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 而能映衬出水里的水藻更加绿,天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 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 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 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
冰封雪飘
学习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 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 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 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 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 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 始用白话创作。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1)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2-3)
第2—5段:写
水 济南冬天的山 2)写雪后的山景(4)。
色 景。
3)城外远山(5)。
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作者所描绘的这些美景可归纳为哪几幅画面? 请你为这几幅画拟写一个标题。
三幅;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是雪 霁(jì)初晴图。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
4.作者通过描绘这几幅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卧”采用拟人手法,将小村庄人格化,形象生动 地写出来济南小村庄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 冬天的喜爱之情。
4.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 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水的绿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