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简单的几何体,二年级上册,第37课时

观察简单的几何体,二年级上册,第37课时

第37课时观察简单的几何体
学习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例3,第71练习十六第5题,成长小档案。

学习目标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课文讲解
例2,观察简体的几何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过
的立体几何图形,初步渗透三视图1的知识。

观察时,要
让孩子目光平视,正对物体。

观察对象有3种:一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平面围
成的;二是圆柱体,有平面也有曲面;三是球,由曲面
围成的。

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
识,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
习立体图形的特征作准备。

例3,解决问题。

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
进一步体会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是本课的学习基础。

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
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进一步体会到局部
与整体的关系,是本课的新知。

辅导精要
例2,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学具,
学具上没有别的图案。

观测。

让孩子分别观察这些学具,依据已有的经验,他可能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发现:
长方体,前面和后面的形状相同,左面和右面的形状相同,但前面和左面的形状不同。

正方体,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图都一样。

圆柱体、球也如此。

画图。

让孩子说说看到的图是什么形状,用手沿着图形的四周画一画。

反思一: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吗?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有的一定是相同的,并举例说明。

反思二:能改变观察位置,看到不同的形状吗?引导孩子从上面看。

长方体、圆柱体能看到与前面不同的图形,正方体、球看到与前面一样的图形。

阅读课文。

让孩子把右边的三幅图与同学的名字连线。

在小刚批注“前面”,在小英批注“左面”。

反思一:为什么要从上面、前面、左面三个位置观察长方体?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反思二:再从别的位置观察,看到的会出现新的图形?后面与前面、右面与左面、下面与上面看到的分别相同。

所以,观察长方体只要从前面、左面、上面三个观察就可以了。

例3,整体阅读,读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这是解决问题的例题。

1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平面图形,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

再读题,在“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下划线,理解“看到的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它”的同一性。

第一步,知道了什么。

在原题中找出条件:一个面是正方形,学过的立体图形;找出问题:它可能是什么。

第二步,可能是什么。

拿出学过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推理:球一定不是;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面都是正方形。

追问:一定是正方体吗?引导观察各种不同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发现:有特殊的长方体和圆柱体也可能看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小结:想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只从一个角度观察,就给事物下结论,有时是很危险的
还可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孩子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反思:一般的,从几个位置观察就能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从前面、左面、上面等三个位置观察,把看到的三个图形结合起来,就能确定一个立体图形了。

阅读课文。

把中间的立体图形与题目中“学过的”连线,在结果补充“也可能是圆柱体”。

习题解析
第5题,观察组合的立体图形。

在情境图批注观察
的位置:前面、左面、上面。

想象观察结果,可从人物
确定平面图形,也可从平面图形确定人物。

连线。

还可以摆出组合的立体图形,让孩子观察,再连线。

“成长小档案”。

读插图人物的话,理解其意思,
找出课文的相应内容。

再结合具体习题说说自己的收
获:
知识方面。

如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图
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方法方面。

如观察时目光平视,正对物体;……。

感受方面。

如我会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一个立
体图形;……。

总结时,让孩子用肯定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
可以提出自己有疑问和学不好的问题,以此来检验自己
的学习进步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