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微观部分又称为国际贸易部分(包括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属于实物层面的研究;宏观部分又称为国际金融部分,属于货币层面的研究。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小题)●对财富的看法,他们把金银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观点:由于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从而使财富增加。

因此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是一种保护贸易的观点●局限性:金银货币财富观,亚当·斯密提出物质财富观。

贸易保护主义绝对优势理论(计算题)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各国在生产技术进而产品成本上存在着绝对差异。

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即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即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相互交换,其结果将使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益。

政策主张: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贸易。

例:•分析贸易的可能性和贸易的基础本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外国生产布有绝对优势。

•如果交换条件是6W=6C,计算本国与外国各获利多少?本国1小时生产6W交换到6C 。

不进行贸易,6W=4C,所以贸易得益是2C。

外国用6 / 5小时生产6 C,交换到6W,如果不进行贸易,6C = 6 / 5W,所以多得到6- 6 / 5W。

•分析互惠贸易的交换范围多少?互惠贸易的范围:应该是两国没有贸易时产品的国内交换价格。

本国:6W=4C 即:1W=2 / 3C外国:1W = 5C比较优势理论(计算题)李嘉图认为,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即使一国由于技术原因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即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这两种商品生产的劣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利。

相互需求理论(小题)这一理论认为,两国贸易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决定其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实际的交换比例必定处于这一界限之内,它取决于两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

局部均衡分析(大题)本国的小麦市场SA –本国市场上小麦的供给DA –本国市场上小麦的需求外国的小麦市场SB-外国市场上小麦的供给DB-外国市场上小麦的需求贸易条件(计算题)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表示一国每出口1个单位的商品,所能交换到的进口商品数量的变动趋势。

N=(Px/Pm)*100N-商品(价格)贸易条件Px: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如果指数上升(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改善如果指数下降(小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恶化要素禀赋贸易模型(计算分析)2. 假设美国和加拿大的要素禀赋情况如上表所示,进一步假定生产1单位的钢铁需要两台机器和8个工人,生产1单位的面包需要1台机器和8个工人(1)哪一种商品是相对资本密集型的,哪一种商品是相对劳动力本密集型的。

为什么?(2) 哪个国家会出口面包,为什么?3.根据1和2的信息,解释当贸易开始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回报率会怎样变化的。

答案:1.美国:TK/TL=40/200=1/5加拿大:TK/TL=10/60=1/61/5〉1/6,美国是相对资本丰裕国;加拿大是相对劳动力丰裕国。

2.钢铁:K/L=2/8=1/4面包:K/L=1/81/4〉1/8,钢铁是相对资本密集型,面包是相对劳动力本密集型。

(2)加拿大属于相对劳动力丰裕国,面包是相对劳动力本密集型,所以会出口面包。

(应用理论:H-O定理)3. 贸易后,美国资本投入回报率上升,劳动投入回报率下降。

加拿大资本回报率下降,劳动投入回报率上升。

(应用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大题)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这一定理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H-O-S)定理以下三个假定是要素价格相等化的关键:●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同上述三个条件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第二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定义解释)根据要素禀赋理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因此,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1951年,里昂惕夫利用计算结果表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在国际贸易理论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解释:自然资源稀缺说人力资本说贸易壁垒说需求逆转说要素密集度逆转说重叠需求理论重叠需求理论认为,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档次存在相同的部分,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又一动因。

该理论的基本命题是:一种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它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条件;两国的偏好越是相似,其需求结构越是接近,它们之间就越有可能开展贸易;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其需求结构越是相似,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就越大。

技术差距模型根据波斯纳的分析,创新国与模仿国之间的贸易取决于模仿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对创新产品的反应即“时间滞后”。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一个国家出口和进口同一种产业的产品(规模经济)为什么贸易会盈利?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具有相似特点的国家之间仍然需要进行相互贸易。

●产业间贸易:一个国家出口某些产业的产品,而进口其它不同产业的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开拓市场规模;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T=1 - | ( X i– M i ) / ( X i + M i ) |其中X i和M i分别表示i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一般地说,该指数在0-l间变动,越接近1,说明该国该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大;反之,则产业间贸易的比重越大。

第三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除了产出的增长外,还包括伴随产出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即包括投入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公民参与等在内的所有变化。

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的数量方面,而经济发展既包含数量的增长又包含质量的提升。

两种类型的经济增长●生产要素的增长●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增长问题:●假设:小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问题:● 1 当资本和劳动以相同比例增长时,生产可能性曲线如何移动?● 2 仅有劳动增长或者劳动供给增加的比例要大于资本供给增加的比例,生产可能性曲线如何移动?● 3 仅有资本增长或者资本供给增加的比例要大于劳动供给增加的比例,生产可能性曲线如何移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不同类型:(1)中性技术进步。

发生中性技术进步时,劳动与资本的生产效率以相同比率提高,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资本与劳动相互替代的情况,资本和劳动的比率也不变。

(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发生该种技术进步时,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生产过程中有资本大量替代劳动,在w/r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的比率上升。

(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发生该种技术进步时,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于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

生产过程中有劳动大量替代资本,在w/r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的比率下降。

问题: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假设:小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答案:b悲惨的增长●增长后一国参与国际贸易所获得的国家福利比增长前绝对的减少,这种情形的经济增长即为“悲惨的增长”。

“ 悲惨的增长”的条件:●增加的要素用来生产可出口的产品●本国是一个大国,可以影响贸易条件●世界其他国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的价格和收入的需求弹性非常低(解释)●本国对贸易的依赖性很强,以致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引起国家福利的减少复习题掌握● 1. 两种类型的经济增长以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有何区别?● 4.什么是“悲惨的增长”?这种增长的条件是什么?第四章贸易政策工具分析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正常)进口税: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分为: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普通税:适用于没有与该国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按税率从高到低为:普通税>最惠国税率>普惠制税率>特惠税率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大题画图)如果征税国是一个小国,其进口量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很小,征税引起的进口量的减少不会影响进口商品的世界价格。

Pw-自由贸易下的国际市场价格Pw+ t-征税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几种效应:●价格效应--征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就等于关税税率●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财政收入效应• b --生产扭曲•d--消费扭曲•从静态的纯福利经济效应角度分析,关税弊大于利。

例: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1)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2)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3)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答案:(1)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Dc= Sc2000 - 0.02P = 1200 + 0.02PP=20000Q=1600(2)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P=10000时,需求量=1800 供给量=1400进口量=1800-1400=400(3)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大国与小国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的比较国内消费者和外国出口商共同承担了关税。

征税后,大国除发生一个与小国相同的社会福利损失(图中面积为 b + d 的部分)外,还会产生一个面积为e 的额外收益,这是征税使进口品世界价格下降所带来的贸易条件效应。

这样,关税对大国社会福利的净影响要视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和保护成本的大小而定。

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率是指关税使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其计算公式为:V VV g -='式中:ERP(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ve)——有效保护率Vˊ——保护贸易条件下被保护产业生产过程的增值。

(即国内加工增值)V——自由贸易条件下,该生产过程的增值(国外加工增值)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双皮鞋的国内价为100美元,其中皮革价为50美元,假定对皮鞋进口征收20%的从价税,请结合以下情况计算有效保护率。

(1)对皮革进口免税(2)皮革征收10%的名义税率(3)假定对皮革征收一样的名义税率20%(4)对皮革征收30%的关税(5)对皮革的进口征收50%的关税答:(1)假定对皮鞋进口征收20%的从价税,对皮革进口免税,则:Vˊ=(100+100×20%)-50=70V=100-50=50所以E=(Vˊ-V)/V=(70-50)/50=40%(2)假定对皮鞋进口征收20%的从价税,皮革征收10%的名义税率,则:Vˊ=(100+100×20%)-(50+50×10%)=65V=100-50=50所以E=(Vˊ-V)/V=65-50/50=30%(3)假定对皮鞋和皮革征收一样的名义税率20%,则:Vˊ=(100+100×20%)-(50+50×20%)=60V=100-50=50所以E=(Vˊ-V)/V=60-50/50=20%(4)如果进口皮鞋的名义税率不变,而对皮革征收30%的关税,则:Vˊ=(100+100×20%)-(50+50×30%)=55V=100-50=50所以E=(Vˊ-V)/V=55-50/50=10%(5)如果进口皮鞋的名义税率不变,而对皮革的进口征收50%的关税,则:Vˊ=(100+100×20%)-(50+50×50%)=45V=100-50=50所以E=(Vˊ-V)/V=45-50/50=-10%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是指进口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