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1、贯穿国际经济学的七大主题是: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2、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贸易总是能带来收益,即国与国之间互相销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通常总是对双方有利,这可能是国际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3、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4、服务外包:曾经必须在一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国外实现,这种变化就是服务外包。
5、引力模型的基本关系为:经济体规模越大,贸易量越大;贸易双方的距离越远,贸易量越小。
6、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差不太大,但是相对各自的GDP而言,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7、答: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国际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两国的人口规模相差不多,意味着两国的GDP相差不大。
但是加拿大与美国相邻,且与美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根据引力模型,这两个因素对国际贸易起着正相关作用。
这就是加拿大的贸易额是澳大利亚的两倍的原因。
8、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贸易伙伴不同。
墨西哥主要与美国贸易,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
用引力模型解释这种现象。
答: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都表明两国的距离对贸易有负效应,典型的估计就是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就降低0.7%~1%.而墨西哥与不仅美国相邻,且与美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但巴西据美国与欧盟距离都很远,这就是墨西哥的贸易量相对其GDP而言很大。
9、在过去几十年里,东亚国家增加了它们在世界GDP中的份额。
同样,不仅东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而且东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
应用引力模型解释这一现象。
答:引力模型是这样的定义的Tij=A×Yi×Yj/Dij,其中Y代表贸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代表这两国的距离。
据引力模型的定义可知,东南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的份额增加,就意味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东南亚国家整体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加,相应的东南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
10、10、A国和B国GDP均为4万亿美元,C国和D国的GDP均为1万亿美元。
下表给出了四国间的距离,之后是一张表示贸易量的空表,其中一个数值已经给出,以便计算出常数A的值。
请完成其他数值的计算。
出口量1(单位:万亿美元)11、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进行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第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能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
12、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13、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的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14、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15、大卫·李嘉图指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16、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以单位的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量。
17(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答:本过在生产黄油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外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因为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少于外国,而外国在生产棉布的时候单位劳动投入少于本国。
(2)如果本国用5单位黄油交换外国3单位棉布,将获益多少?如果外国进行同样一笔交易,将获益多少?为什么?答: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外国3单位棉布,将受益2单位棉布。
本国自己生产只能产出1单位的棉布,交换外国3单位棉布,故收益2单位。
如果本国用5单位黄油交换外国6单位棉布,将获益多少?如果外国进行同样一笔交易,将获益多少?为什么?答:本国用5 单位黄油换外国6单位棉布将获益5单位棉布。
本国自己生产只能产出1 单位的棉布,交换后就能额为收益5单位棉布。
18、假设本国总劳动时间为1000小时,外国总劳动时间为1200小时。
每个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自行车和滑板。
本国生产自行车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小时,生产滑板的单位劳动投入是2小时,外国生产自行车和滑板的单位劳动投入都是3小时。
分别画出本国和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19(1)答:本国在网球拍生产上具有相对生产率优势,因为本国生产棒球棒的机会成本大于外国生产棒球棒的机会成本。
(2)本国以网球拍生产代替棒球棒生产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外国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本国以网球拍生产代替棒球棒的生产的机会成本是3,外国的的机会成本是1/4。
(3)你认为通过贸易达到的世界均衡中,网球拍的相对价格是多少?答:在1/3到4之间。
(4)假设世界市场上网球拍与棒球棒的相对均衡价格为2,解释为什么每个国家会实行专业化生产。
(本国专业生产网球拍,外国专业生产棒球棒。
)答:在本国,一个劳动者生产一单位的棒球棒所需要的时间是生产一单位网球拍所需要的时间的3倍。
而世界市场网球拍与棒球棒的均衡价格为2,所以本国工人生产网球拍能挣得更多,于是本国将专门生产网球拍。
(5)说明外国专业生产棒球棒时,它将从贸易中获益。
答:在直接生产时,4小时的外国劳动只能生产1单位的网球拍,如果用这4 小时生产棒球棒,则能生产4单位的棒球棒。
4单位的棒球棒能换2单位的网球拍。
显然,外国却是能从贸易中获益。
进行专业化生产可以获益以单位的网球拍。
20(1(2)如果本国工资率是外国工资率的8倍,本国将生产哪种产品?外国将生产哪种产品?答:本国生产A和B产品,外国生产C和D。
(3)如果相对工资率是6,两国的专业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会改变吗?新模式将是什么样的?答:如果相对工资率是6.两国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会改变。
新模式将会是,本国除了可以生产A 和B外,还可以生产C。
外国专业生产D,C可生产也可不生产。
(4)讨论:为什么在现实中,专业化分工不像你对问题3回答的那样极端?答:原因有三个:1.生产中多种要素的存在会减弱专业化生产的趋势;2.有时,国家会针对外来竞争保护名族产业;3.由于产品和服务的运输费用昂贵,一直有时运输费用过高,使得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产业部门实行自给自足。
21、绝对优势:当一国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生产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我们说改国家再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2、贸易所得:23、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24、如何理解当本国对外国的工资率之比上升时,对本国劳动的相对派生需求会减少?答: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本国劳动相对外国的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产品的价格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也升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第二,本国的工资上升之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增多,进一步减少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25、非贸易品:各国自给自足的产品。
26、李嘉图模型的缺陷是什么?答:首先中,如我们讨论非贸易品时所提到的,简单的李嘉图模型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这种专业化分工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
其次,李嘉图模型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据此认为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始终能够从贸易中获利。
但在实际中,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再次,李嘉图模型忽略了各国资源的不同也是贸易产生的一个原因,因此漏掉了贸易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李嘉图模型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国际贸易的起因,这是它无法解释明显相似的两个国家之间大量的贸易往来。
27、李嘉图模型的基本预见是?答:国家应当出口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28、存在非贸易品时,对贸易所得的影响是什么?答:存在非贸易品时,各国消费选择范围缩减,因此也降低了各国具名的福利水平。
29、美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很高,但是大部分服务是非贸易品。
一些分析家认为这给美国带来了问题。
因为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无法在世界市场上出售。
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答:某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为过高并不足以确定国家是否应当出口这个部门的产品。
只有当这个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都高时我们才能定论。
30、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香蕉和苹果。
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3动投入是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2)(3)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3/2)31、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32、要素价格均等化:产品价格的相对趋同导致了土地和劳动的相对价格趋同。
33、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扩时,在不同方向上的扩张程度不一样。
34、相对价格的变化对收入分配会产生什么影响?答:商品价格不仅会改变收入的分配,而且这种变化总是使得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利,同时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利益受损。
3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1.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资源的产品;2.贸易对收入分配相对报酬有重要的影响。
3 贸易导致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36、充裕要素,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供给相对少的要素.37、国际贸易收入分配效应的一般结论是什么?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可以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38、里昂惕夫悖论: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
39、特定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
40、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要素价格没有实现均等化?答:1.只有在两个国家的状况相似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发生要素价格均等化。
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品不同,国际贸易就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3.要素价格的完全相等取决于产品价格的完全趋同。
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故没有实现。
41、斯托尔帕-萨缪尔森效应:关税并不会改变贸易条件,其结果是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那么,商品国内相对价格的上涨,一定会提高该商品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42、假设一国拥有400单位劳动力和600单位土地,并用于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其中,生产1加仑葡萄酒需要10单位劳动和5单位土地,而生产1磅奶酪需要4单位劳动和8单位土地。
(1)奶酪生产中密集使用的是那种要素?(劳动)葡萄酒生产中密集使用的是哪种要素?(土地)(2)使用这些资源能否生产出90加仑葡萄酒和50磅奶酪?解释你的答案。
答:不能。
生产90加仑葡萄酒和50磅奶酪需土地850单位,劳动1100单位,现有的不足以支撑。
(3)画出这个国家中土地和劳动对生产的约束。
43、电视机的生产过程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生产一台电视需要20单位劳动和4单位土地。
每台电视价格为6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