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版MeGUI的x264编码配置详细解读

中文版MeGUI的x264编码配置详细解读

本帖最后由宁战网络于2012-7-30 14:58 编辑中文版MeGUI的x264编码配置详细解读有人向往和膜拜科班出身的,这个我同意,但若无视艹根的存在,那么我很生气,往往是民间高手如林,自己何必妄自菲薄。

一早我也说过不敢在压制的方向前进,那是因为这是个苦力不讨好的工作,有空我还不如多看看美女……只要关注,网络上的东西随处可以学习到,就对这个x264编码配置来说,网络上的资源多如脚毛。

我嫉妒恨的是科班出身的总会先天就有优势,民间人士门要蛋定,不要比,不要计较,自己玩自己的,不用理正统不正统。

我们的优势在于,科班人士再厉害他也没有拍电影也没做导演也没潜了哪个女优,嘎嘎,扯远了。

本文主要讲解x264编码的设置问题,是对应本人推荐的中文版MeGUI所做的一次详细配置论述,请用英文版的英雄路过不要取笑,也应该不要盲目的路过。

我还是传统的图文方式来一起研究,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那是因为网络上也是这么教的,可能一直都错着我也用错的来说,在这次解释中,我会用一些自己理解的来说话,也许更能让民间人士理解。

普及一下别的知识,在各大影视论坛基本不允许发布以RMVB格式的影片,你只要用上x264的编码就意味着你和RMVB说88了。

民间人士普遍认为RMVB体积小画面清晰,但科班的人士会用理论的知识告诉你,同样的片源和同样的码率下,x264的mkv绝对比rmvb画质更好,文件更小。

这是为什么?你要问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x264的编码机制发挥了无法想像的作用,你只要实践了就会明白这是真的,打住不说了反正就像磁带被光盘取代,windows98被xp顶上。

科班厉害之处是懂得比较多,早前的x264.exe是命令参数实现压制的,DOS级的工具很怕黑的就不要尝试了。

GUI,是图形界面操作,适合民间高手使用。

曾被科班出身的嘲笑过,说使用MeGU压制的都是水货,嘎嘎,我笑笑不能回答。

科班告诉我就这GUI不是只有Me 的,这下你明白没?像ripbot、staxrip 等都是GUI……行了行了,民间人士也不用惭愧,至少MeGUI能自动更新编码,还有汉化版可以用,batch的是高手,不和他们一起玩!安装MeGUI简体中文版(请回顾本人以前的大作,这里略去几百万字……)仿图挂,可下载中文版MeGUI的x264编码配置详细解读或是到QQ空间查阅软件下载转到论坛页面以前的中文版本MeGUI太不专业了,直到你碰到我这个民间人士才集合了比较强大的中文版MeGUI,不要怕出错,出错不是你的错。

等弄得差不多了可以还原成英文版更新你的编码,更上一层楼,英盲也用英文版,没人敢笑你。

正题:在MeGUI用内置工具AVS创建一个简单脚本(这里暂时不介绍AVS的各种滤镜使用参数),要求在点击DirectShowsource(手工、专业)能弹出视频预览窗就可以保存AVS了。

此时内建的AVS会自动加载到MeGUI 主界面,进入本文主题压制参数x264配置。

用内置工具建AVS脚本保存后会自动加载到MeGUI界面(AVS的保存最好和视频同在一起)视频输出,注意MeGUI分配的路径是和源视频同一处的,如果本身源视频就是mkv的那么视频输出要改一下视频名称或是存放路径,以免被覆盖转制出错。

没有勾选―显示高级设置‖英文―Show Advanced Setting‖设置界面没有显示完全。

勾选―显示高级设置‖后,配置界面完全显示出来,主要主要面板:编码模式有这么几种:ABR \ Const.Quantizer \ 2pass –1st pass \…… \ Const.Quality,说说常用的,ABR:平均码率,做动画基本不用,Const Quality:恒定质量模式(追求质量不计码率和容量大小的片子使用),一次编码,做动画基本不用,xPass:x次处理,能做到动态高码率,静态低码率,看到很多动画在激烈的打斗场面的时候都会有很高的码流,甚至有10m,20m的说,但是,在静态画面的时候码流较低,这是为了使体积都用在最需要的时候,如果激烈战斗的动态画面码率低的话那么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所以2pass 对于压缩后片子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

对于那么多的编码模式,最终要用的都是:Auto-2PASS,两次的编码压缩使得码率低,体积更小,质量也高,但是消耗的时间是CQ模式的大约一倍,CQ模式相当于只跑了第2PASS,而2PASS模式还要跑完第一PASS才跑第二PASS。

(加入列队编码时注意到,自动二次编是要跑完两个x264才完成视频输出,时间久就是因为这样来的。

)BITRATE:码率设置,以kbps为单位,片源好以1500kbps以上压制成1024X576的片子体积能减三倍以上,当然码率越高和源的差别越小。

这个自己可以用经验或是心理设置或是看别人压什么片怎么个设置。

预设值:不要动了,这个没见有人说动过,所以这个保持默认。

视频类别:对于视频播放器设备而定的值,和下面AVC 档次一起说。

AVC 档次:AVC(X264格式文件的版本),这项参数对于你要压制兼容的设备以及后面的参数都有影响,压制PSP兼容的用主要档次AVC级别选LEVEL 3.0必须,而且是官方定的。

压制PSV的可以直接高档次AVC级别选Level 3.1。

想在电脑上看的比较好的可以用高档次LEVEL 4.1,个人表示一般不考虑兼容PSV可以选择高档次LEVEL 4.1或是AVC级别LEVEL 5.1,基本High@4.1和High@3.1用来压制720P都不会有啥区别,前提是在电脑上看的话…在PSV上的话 4.1就不兼容看不到了(官方标准解释,我们只能遵守) AVC级别默认Unrestricted/Autoguess自动选择High@3.1。

目标回放设置,默认缺省值就行了。

设置完成就得到上面的图了。

帧类型(Frame-Type)H.264特征去马赛克:开启环路滤波,去除马赛克,默认值:勾选筛选强度:当勾选了去马赛克可设置数值,设置环路滤波的AlphaC的参数,提供范围在-6—6。

选负值时,画面会锐利,建议值为0筛选阈值:同上,设置环路滤波Beta的参数,提供数值同上,建议值同上,默认。

CABAC:基于上下文自适应的二进制算术编码(Context-based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默认开启,选上后使码率降低10%左右而基本无质量损失,禁用后可以占用更少的CPU,就是压制速度会加快,但是会影响压缩性能,并会使得x264的一些高级功能被禁用。

对比另一种熵编码算法CAVLC要好上不少。

GOP大小:默认即可,基于帧。

GOP最大值:就是keyint,默认值250,设定最大IDR帧间隔,为0时则永远不插入非场景变更的IDR帧。

默认值对于大多数视频没什么问题,一般来说,用片子的FPSX10得到的值对于大多数视频都很好,除了蓝光,广播或者其他专业流编码才设置为较低值。

对于动画来讲,可以设稍大一些,一般默认即可。

GOP最小值:设定最小IDR帧间隔,默认为keyint/10,如果GOP最大值是250那么最小值可以设为250/10=25,过小的值会导致产生―错误的‖IDR帧,I帧和IDR帧都是参考帧,一旦出错接着参考他的P帧和B帧都会错误,所以,动画可以设小一些但是20以下不推荐。

注意此项与scenecut(插入I帧值)相关,后面会说。

打开GOP:打开-GOP是一个提升压缩效率的编码技术,但是有些解码器不能完全支持打开GOP流,因此默认关闭,为了兼容性一般也不开启。

切片:这部分的设定关于切片的,做动画与之无关,如果是在为蓝光编码,才需要使用,否则那三项默认都不需要设置。

B帧-B帧加权预测:允许B帧加权预测,可以减少相邻B帧质量低的影响,对质量和压缩比都有提高,且对速度影响极少。

建议默认开启。

可插入B帧数量:指在I帧与P帧之间可插入B帧数量的最大值,就是设置x264可使用的B帧的最大连续数量,范围0-16。

数值越高,压缩速度越慢,一般不需要过高,基本5以上的数值都提升不大,高B帧没有意义,你即使写上16,实际上可能B帧数量只有6,而高B帧要跑adaptive b-2的时候会非常慢,因此建议根据片源来选择该数值大小,一般默认3都行,5左右性价比都行。

B 帧偏好设定:B帧倾向。

控制是否更多或者更少地插入B帧,数值越高越容易插入B帧,是x264码率控制的参数之一啦,大于0的值会更多的插入B帧,负值则相反,范围从-100到100,一般来说x264会自动控制,不需要我们在这个数值作更改,毕竟x264的位元率控制也不错,不需要更改。

自适应B帧判定模式:设定弹性B帧位置决策算法。

此设定控制x264如何决定要放置P帧或B帧。

0-关闭:停用,总是挑选B帧。

就是全部是B帧…这与旧的no-b-adapt设定相同作用。

1-快速:―快速‖算法,较快,越大的--B帧数量值会稍微提高速度。

当使用此模式时,基本上建议搭配--B帧数量16使用(最大值)。

2-优化:Optimal―最佳‖算法,较慢,越大的—B帧数量值会大幅降低速度。

这里表示做动画蛋定的用低B帧数量值并用最佳算法,总觉得比快速算法科学那么一点,画质我是分辨不出差别不过速度倒是差不多。

B帧作参考帧:指是否允许B帧作为参考帧禁用-Disabled始终-Strict标准–Normal首先,B帧是虚幻帧,如果B帧可以作为参考帧就是类似于I帧或IDR帧,这样看上去应该画质会有所提高,但是,作为参考帧的话,压制后PSP不兼容!…不考虑压制PSP兼容可以Normal(标准),相比没开的效果应该好些,默认标准无须更改。

最大参考帧数:范围从0到16,这个参数简单的来说,就是设置P帧可以选择它之前的多少帧作为参照帧(B帧的值要小1-2,取决于那个B帧能不能作为参照)。

最小可以选择值1,只参照自己前面的那帧。

注意x264标准限制了每个level可以参照的帧的数量,因此如果乱设置的话后果是啥谁都不知道…。

例如:如果选择level4.1,1080p最大选4,720p最大选9。

这里附上常见的分辨率对应的最大可取考帧数值1280*544 121280*720 91920*800 51920*816 51920*1080 4如果你的视频分辨率不在上面的范围,你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自己计算你的的最大考帧值,公式为8388608除以(视频长和宽像素的乘积)。

然后这个参数,做动画的对质量和压缩比都有要求,因此这个参数很重要!!这个值要参考之前设置B帧的数量,还需要注意是否超出分辨率对应的最大值,一般720P的话该值3到5都可以,过高还是会使压制速度变慢,毕竟做字幕压制都是要速度完成的,考虑速度和质量的平衡点很重要。

插入I帧最低值:用于场景变换检测的值,也可以说是决策使用I帧、IDR帧的阈值,x264会计算每一帧与前一帧的不同程度并得出一个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