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辩析
足关节和手指关节电水浴法
3.体内直流电药物导入法-将药液以口服,肌 服,病灶,腔内注射等方法输入体内,体表 相应做直流电治疗 4.体腔法-药液盛入特制的体腔电极 5.其他:创面离子导入法、穴位离子导入法
八.离子导入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神经科——末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 痛,肋间神经痛,肌无力症,功能性 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 2.内科——高血压病,胃溃疡,胃炎,胃肠痉挛, 关节炎 3.外科——淋巴管炎,淋巴腺炎,慢性静脉炎,肌 炎,肌痛
用直流电向机体内导入离子示意图
三.离子导入方法
入口:汗腺开口,足,手背,伤口 深度:可达1cm 电流密度 :0.05-0.2mA/cm2 时间:15-20min 常用药物:10%KI,10%CaCl2,利多卡因,青 霉素等。
四.离子导入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可以把药物直接导入浅的病灶并在 局部保持高的浓度 2.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由于离子堆的 作用而显著延长 3.不损伤皮肤,亦无痛苦,不引起胃 肠刺激副作用 4.兼有直流电的作用 5.兼有神经反射的治疗作用
(二)局限性
1.作用表浅 2.导入药物量少和不能精确地控制 3.除了对局部有直接作用,对全身的影响较小, 也较慢
五.药物离子进入人体后的去向
1.直接与组织发生反应 2.在皮肤内形成离子堆 3.部分离子被血流带走
六.离子导入的深度及数量
1.深度-最深可达1cm,真皮层 2.导入量的影响因素 (1)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 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 (2)药物离子的性质: 阳离子K+>Na+,直径大<直径小 阴离子I->Cl-, 轻>重 3.寄生离子存在的影响 4.药物浓度 5.皮肤状态
I
I
T T
T
I
T I
三角
正弦
矩形
梯形
锯齿
T
二.基本知识
1.频率 f=1/T T<=1/1000<=1ms (兴奋神经-肌肉) 2.周期 T=t1+t2
t1
t2
从一个脉冲波的起点到下一个脉冲波起点所需的时间,脉冲 持续时间与间歇时间组成脉冲周期
3.波形
I T 感应电流
1 1-t宽,T——周期 ---------T-------方波的参数
5.对CNS系统的影响 (1)对CNS的作用-可影响CNS的兴奋与抑制 (2)对植物系统的作用-反射性引起某些器官 和部位反应 (3)对感觉神经的作用-有蚁走感,针刺感, 灼痛感 (4)对运动神经肌肉的影响-平衡的直流电对 运动神经肌肉无收缩反应,只有断续的直流电 才对神经肌肉有收缩反应
中剂量的直流电通过神经,会使阳极下 组织的兴奋性降低和阴极下组织的兴奋 性增高 上行电流:兴奋中枢 下行电流:抑制中枢 6.对静脉血栓 7.对骨折愈合 8.对颅神经和感觉器官 9.电解产物对组织的影响
轴突反射: 皮肤感受器 接受直流电 刺激后不向 脊髓传导, 直接传导至 轴突支配皮 肤小动脉的 分支,引起 小动脉扩张, 皮肤弥漫性 发红—即刻 充血
3.改变组织的含水量 由于电泳的影响 (1)阴极下水增多,蛋白质易于吸收水而分解,膨 胀,松弛,故软化疤痕 (2)阳极下水减少而蛋白质增多,组织内渗透压 增高,易于治疗慢性渗出性溃疡,多汗症. 4.改善局部营养和代谢 膜通透性的改变,影响膜内外的物质交换,直接 或间接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组织的兴奋性
(二)促进局部血循环
1.血管舒缩神经有调节 2.引起肌肉收缩——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 机理: (1)轴突反射 (2)三联反应
小动脉直接刺激 轴突反射 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 (3)肌肉活动释放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刺激→肌收缩→ADP,ATP→肌肉血管扩张→血循增快 (4)对植物神经的作用
作用 离子浓度 电极下PH值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 对Pr影响 胆碱脂酶活性 组织兴奋性 对组织细胞影响 对神经作用 阴极 K+,Na+↑ 碱 增强 使其分解 降低 提高 使其疏松 镇静 阳极 Ca2+,Mg2+相对增 加 酸 减低 使其凝固 增高 降低 使其致密 镇静
二.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在阴极细胞膜渗透性增高,在阳极下细胞膜 渗透性降低 1.对离子浓度和细胞膜渗透性影响的改变 2.扩张血管,促进血循环 (1)使皮肤受到刺激释放组织胺引起三联反 应,pr分解组织胺 (2)组织蛋白分解成血管活性肽 (3)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直接通过轴突反射 引起血管扩张
NH2 P COOH + H+ P
NH3+ + H2 O COOH
对于蛋白质溶液来说 电泳:带负电的蛋白质向阳极移动就是~ 电渗:水向阴极移动就是~。 电泳和电渗的结果 使阳极下蛋白质密度升高,水分减少,阴 极下蛋白质密度减少,水分升高对细胞膜 的通透性和神经兴奋性有重要的意义。
直流电的两极对组织的影响
三、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
(一)兴奋N-M组织 1.电刺激引起的兴奋过程 2.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刺激强度——超过组织的兴奋阈,对> 100ms的刺激时间,强度必须达到基强度。 (2)刺激持续时间——引起骨骼肌收缩所需 要的最短时间至少在1/100000秒以上。
(3)刺激强度变化率——指脉冲电流在单位 时间变化的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电压或电 流增加或减少的数值。 (4)刺激电流的频率——电刺激重复次数, 应有一个适当的范围,超过此范围可使原先 的有效刺激变为无效刺激。再次刺激与前次 刺激的间隔时间必须大于有效不应期。
两3×4cm2椭园形电极 置于闭合的两眼上, (先向眼内滴入药液) 用分叉线连一极,另 一极60cm2置枕项部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眼杯法(角膜,巩膜与杯 内液体接触)
眼杯容量5~10ml, 底部和旁侧开孔, 底部通电极,侧孔 注药,副电极 置于 枕部。
鼻粘膜疗法
面部(面-肩胛区)
领区治疗
全身治疗
2.水电浴法(药液倒入浴槽中)
电泳和电渗 (1)电泳和电渗是直流电通过胶体时同时出 现的两种现象。 胶体 分散剂——均匀的媒质组成(水) 分散质——由1-10um的悬浮颗粒组成 (Pr)
蛋白质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两性电解质
在碱性环境中(人体PH偏碱性)
NH2 P + OHCOOH P
NH2 + H2 O COO-
在酸性环境中
(二)治疗剂量、时间、次数
1.成人治疗电流密度为0.03-0.1mA/cm2 2.儿童治疗电流密度为0.02-0.08mA/cm2 3.时间:常用15-25分钟 4.次数: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 个疗程
(三)操作方法
1.检查-零位,导线,极性,量程 2.皮损,皮肤感觉障碍 3.电极,衬垫(温水),沙袋固定 4.导线的金属与极板紧密连接,防金属烧皮肤 5.复查机钮位置,导线极性,调节电流量由小到 大 6.过程中询问有无感觉异常 7.结束后,旋转至零位,观察皮肤呈潮红 8.衬垫洗净,消毒晾干
七、治疗方法
1.衬垫法 与作用电极面积相同的滤纸或 纱布用药液浸湿后,放在治疗 部位的皮肤上,其上面再放衬 垫和铅片;
非作用电极下的滤纸或纱布用 普通温水浸湿即可。导入的极 性要正确。
常用的衬垫治疗方法
额枕法
一个5×10cm2的电 极置于额部 另一个7×10cm2的 电极置于枕部。
眼部: 眼-枕法
-----------T-----指数曲线型(三角形)电流
--------------T---------梯形波
t升,t降,T-周期,t有效
双向脉冲电流
--t止---
4.波宽 每个脉冲出现的时间,以t表示。包括上升时 间(t升)和下降时间(t降)。一般指有效 宽度。 5.间歇时期(常称t止) 前一次脉冲结束到下一次脉冲出现的间期。
电解
NaCl
Na+ + Cl-
在直流电作用下:Na+ 向 阴极移动
4Na +4 H2O = 4NaOH + 2H2
阴极呈碱性,释放H2
Cl- 向阳极移动
4Cl +2H2O = 4HCl + O2 阳极下成酸性,释放O2
离子的水化及运动速度 在电场中,各种离子的运动速度不同,当距 离一定时,离子的运动速度与离子有效半径 成反比,包括水化膜在内的半径,Ca2+, Mg2+>K+ ,Na+,故速度慢, K+ ,Na+聚集于 阴极下,而Ca2+,Mg2+阳极下较多。 水化膜:厚度与离子的电荷密度有关
直流电 低频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
一、概念: 方向、强度、电压不变的电流称为直流电 应用直流电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直流电疗法。 特点:电流小,电压(80-100v),方向不变 常用稳恒电流
相关的理论知识
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原子 阳离子:K+, Na+,Ca2+,Mg2+ 阴离子:Cl-, HCO3-
电极放置方法:对置和并置
直流电疗电极对置并置电力线分布情况 A-对置B-并置法
1)对置法 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身体某 部位的内外两侧或者前后面 例如膝关节内外侧对置,上 腹部与腰部前后对置等, 对置法多用以治疗头部、关 节及内脏器官等部位的疾病。
2)并置法 两个电极放在躯体的同一 侧面,例如左下肢前面的 并置。 并置法多用于治疗周围神 经和血管疾病。
4.五官科——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慢性 扁桃体炎,慢性咽炎,中耳炎, 神经性耳聋。 5.妇产科——慢性附件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闭经。 6.小儿科——周围神经损伤留下的后遗症,手 足抽搐症 7.皮肤科——皮肤疤痕,皮肤溃疡,皮肤化脓 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