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频电疗法课件

低频电疗法课件


四、低频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一)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低频脉冲电流的主要治疗作用之一是引起
神经肌肉兴奋。

动去
胞<——作——极 <——阈上刺激

电 化<——局部现象
一切活组织的细胞,不论在安静 状态还是在活动过程中均表现有电的 变化,这种电的变化是伴随着细胞生 命活动出现的,称之为生物电。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 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 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都能完 成的,因此是条件反射。
-55
mV
-70
-85
threshold potential
动作电位的特点:
1. “全或无”现象。 2. 不衰减性传导。 3. 脉冲式传导。
(五)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
可兴奋细胞受到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较短时间 内,它无论再次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 电位。细胞兴奋性为零。
强度-时间曲线 强 度
时间
请问:直流电能够引起神经肌肉 兴奋吗?为什么?
(四)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虽然达 不到阈电位时,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但在膜的局部出现较小的去极化, 称为局部电位
局部电位的特点 ★ 等级性
随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 衰减性
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和消失
★ 总和
极化:把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 外正状态,称膜的极化。
超极化: 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 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去(除)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 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倒(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 与静息电位的极性相反。
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或反极化后,又向 原初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
(二)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电位会在静 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并有扩 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是细胞兴 奋的标志。
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原理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1)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膜去极化达到阈电 位时,引起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激活), Na+顺电-化学梯度呈再生性内流,直至膜内正 电位接近Na+平衡电位。
(一) 细胞的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
差。一般为内负外正。
mV
0
-70
mV
0
-70
+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胞内K+高,并 且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2) 促进K+外流的驱动力和阻止K+外流的阻 力达到平衡—K+平衡电位
4.脉冲上升时间和脉冲下降时间. 5.有效波宽
6.脉冲间歇时间 即脉冲停止的时间。即周期减去有效 波宽

参数及其意义
7. 波幅 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量。
8. 通断比 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间歇时 间的比例。
9. 占空因数 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周 期的比值。*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 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 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 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 非条件反射。
低频电流的特点是: ①均为低频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 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 ②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 ③无明显热作用。
感应电疗法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二.常见低频电流
(1)交流电:电流方向与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电流 (2)脉冲电流:电流按一定规律地瞬间出现,然后瞬间
神经刺激器
三、低频电流的参数及其意义
⒈ 频率(f) 每秒钟内脉冲出现的次数,单位为 赫兹(Hz)。常用100Hz以下的频率..
⒉ 周期(T) 一个脉冲波的起点到下一个脉冲 波的起点相距的时间,单位为ms或s。
⒊ 波宽 每个脉冲出现的时间,如方波波宽指脉冲持 续 时间,三角波指脉冲上升的时间。.
相当于神经细胞锋电位的持续时间 Na+通道失活
.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4、低常期
三、低频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二) 镇痛 1. 即时镇痛作用 是电疗中和电疗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所发生 的镇痛作用。 2.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多次治疗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能减轻局 部缺血、减轻组织和神经纤维间水肿、改善局 部营养代谢,从而消除或减弱了疼痛的刺激因 素。
消失 (3)三角波电流:波形缓升缓降呈三角形 (4)方波电流:将直流电不断通断所获得的波形 (5)正弦波电流:波形呈正弦规律变化的电流 (6)梯形波电流:波形类似等腰梯形的电流 (7)指数曲线形电流
常用于 电诊断
常用于 :电睡眠 电兴奋 超刺激
常用于间动电疗法 臂丛神经麻痹膀胱麻痹
(2) Na+通道的迅速失活及电压门控K+通道的 开放,是动作电位复极化的主要原因。
(3) Na+- K+泵的活动,使Na+、 K+重新回到 原来的分布状态。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三)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刺激强度
} 反变关系
★ 刺激持续时间
★ 时间-强度变化率
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 化率后,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动 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如果当年曹操的士兵都没有吃过 梅子,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梅子 是酸的,那将是什么样的一种结 局。
反射弧的定义
低频电疗法 (2)
内容提要
一 低频电疗概述 二 低频电疗常见电流 三 低频电疗参数及意义 四 低频电疗生理和治疗作用 五 低频电疗的应用 六 举例 低周波治疗
一. 低频电疗法概述
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 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 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