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的新规定

浅析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的新规定

浅析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的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12月29日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2017,将于2018年11月1日实施。

新标准中对混凝土膨胀剂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

其一,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修改:①限制膨胀率和强度的要求;②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③检验规则;④包装。

其二,增加了两个试验方法,①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由原来的一个增加为两个,即试验方法A、试验方法B;②掺膨胀剂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和收缩试验方法也由原来的一个增加为两个,即试验方法A、试验方法B。

2017版混凝土膨胀剂新标准中的四个修改和增加的两个试验方法,也是相关人员在日常检验检测工作中时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现场评审中,检验检测机构常常对新标准、新方法的关注度非常欠缺,新标准已经执行了三个月甚至半年,有些检验机构仍然对此一无所知。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这个问题有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遇到飞行检查或国家抽查及省级抽检,处罚是必然的,且不只是罚款处理,可能会涉及到超范围经营,甚至可能会停业整顿。

正确理解和掌握新规定、新方法的具体要求,对于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检验检测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混凝土膨胀剂用于混凝土结构,如果混凝土结构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目前,对于建筑工程我国实行的是终身制追究制度,其重要性、严肃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如果检验检测时,相关人员对新标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必定会出现失误,进而得出不可靠的检测结果和错误的结论。

因此,检验检测人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学习新的规定和新的试验方法,在新标准执行之前,试验操作人员进行多次的操作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研究和探讨其具体的要求和方法。

在新标准实施以后,对于所检验检测的产品给出科学、准确、公正、合理的结论,避免漏判、误判和错判。

1混凝土膨胀剂的新规定1.1新规定之一:限制膨胀率和强度的要求1.1.1限制膨胀率1)强制性标准及指标转化为推荐性限制膨胀率由2009版的强制性要求改为推荐性要求。

其实,我们可以从2017版的编号中已经发现此标准已经改为推荐性标准。

其实,早在2017年3月23日,关于《水泥包装袋》等107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转化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公告2017年第7号文中,已经将2009版的混凝土膨胀剂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了。

但是,到选择2018年为止,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检验检测机构仍然再按强制性标准执行。

此问题可以从检验检测机构申请资质认定申请书以及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中看到。

2)检验指标的新规定限制膨胀率Ⅰ型检验指标:Ⅰ型①水中7d,由0.025%提高到0.0350%;②空气中21d由-0.015%提高到-0.020%。

Ⅱ型检验指标没有变化。

抗压强度Ⅰ型和Ⅱ型检验指标:①7d抗压强度由原来的20.0MPa 提高到22.5MPa;②28d抗压强度由原来的40.0MPa提高到42.5MPa。

1.1.2限制膨胀率的测试结果有分歧时如何处理限制膨胀率的试验检测在2009版时按附录A“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进行,而2017版则给出了新的规定,限制膨胀率按附录A“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进行,有两种方法即试验方法A、试验方法B。

当试验方法A、试验方法B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有分歧时,以试验方法B为准。

特别要注意,试验方法B为新增试验方法,检验检测机构及检验检测人员务必要在其实施之前,熟悉其原理,掌握其操作步骤,尤其要关注试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结论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1.2新规定之二: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1.2.1抗压强度材料用量1)水泥2009版国家标准的材料质量中水泥材料为(405.0±2.0)g,而2017版国家标准提高到(427.5±2.0)g,提高了约6%的用量。

2)膨胀剂2009版国家标准的材料质量中膨胀剂材料为(45.0±1.0)g,而2017版国家标准则降低至(22.5±1.0)g,降低了50%的用量。

这是一个较大的降低量了。

特别指出,降低50%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如果稍不注意掺加用量,势必会造成相反的测试结果。

3)标准砂依然维持2009国家标准为(1350.0±5.0)g。

4)拌和水依然维持2009国家标准为(225.0±1.0)g。

1.2.2试验方法特别注意,掺膨胀剂的混凝土限制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按版2017国家标准附录D进行,即“限制养护的膨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此附录属于资料性附录。

1.3新规定之三:检验规则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在日常的检验检测工作中,对试验检测标准中尤其是对产品标准有关检验规则部分的关注度不高,比较忽视。

但是,检验规则中往往包含检验批量、抽取方法及数量和检验判定规则,稍不注意,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1.3.1出厂检验进一步明确了四个检验项目,即细度、凝结时间、水中7d的限制膨胀率和7d的抗压强度。

1.3.2型式检验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需要进行型式检验,修改为“产品停产超过90d,恢复生产时”需要进行型式检验。

1.3.3编号及取样此内容维持原状,没有发生变化。

1.3.4判定规则判定规则由2009版国家标准的一条,修改为2017版国家标准的两条。

分为出厂检验判定和型式检验判定。

1)出厂检验判定型式检验报告在有效期内,且出厂检验项目结果符合要求,可判定出厂检验合格。

2)型式检验判定产品性能指标全部符合2017版的“要求”标准,可判定型式检验合格,否则判定该批号产品不合格。

1.4新规定之四:包装袋装产品每袋净含量50kg,且不得少于标志含量的98%提高到99%。

2新增试验方法2.1新规定之五:新增“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B”2.1.1试验方法A的修改原规定“纵向限制器不应变形,出厂检验使用次数不得超过5次,仲裁检验不应超过1次”,新规定将“仲裁检验”修改为“第三方检验机构”。

2.1.2试验方法B(与试验方法A不同点)1)仪器测量仪由千分表、支架和标准杆养护水槽组成(图1),千分表的分辨率为0.001mm。

2)试体测长①测量前3h,将测量仪、恒温水槽、自来水放在标准试验室内恒温,并将试体及测量仪测头擦净。

②试体脱模后在1h后应固定在测量支架上,将测量支架和试体一起放入未加水的恒温水槽,测量试件的初始长度。

之后向恒温水槽中注入温度为(20±2)℃的自来水,水面应高于试体的水泥砂浆部分,在水中养护期间不得移动试体和恒温水槽。

测量试体放入水中第7d 的长度,然后在1h内放掉恒温水槽中的水,将测量支架和试体一起取出放入恒温恒湿室养护,调整千分表读数至出水前的长度值,再测量试体放入空气中第21d的长度。

也可以记录试体放入恒温恒湿室千分表的读数,再测量试体放入空气中第21d的长度,计算时进行校正。

③根据需要也可以测量不同龄期的长度,观察膨胀收缩趋势。

④测量读数应精确至0.001mm。

不同龄期的试体应在规定时间±1h内测量。

2.2新规定之六:新增“膨胀和收缩试验方法B”2.2.1试验方法B(与试验方法A不同点)1)仪器试验装置示意图(图2)。

测量连杆应采用直径8mm的低膨胀铁镍、铁镍钴合金,材质符合YB/T5241技术要求,左、右支架和紧固螺钉为不锈钢材质,测量连杆、支架与纵向限制器应牢固安装。

2)试体制作①用于成型试体的模型高度和宽度均为100mm,长度为400mm。

②同一条件有3条试体供测长用,试体混凝土部分尺寸为100mm×100mm×300mm。

③首先把装有左右测量支架的纵向限制器具放入试模中,然后将混凝土1次装入试模,把试模放在振动台上振动在至表面呈现水泥浆,不泛气泡为止,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抹平;试体表面用湿布覆盖,防止水分蒸发;然后把试体置于(20±2)℃的标准养护室,并牢固安装测量连杆和千分表。

3)试体测长和养护①装好连杆和千分表的试体在标准养护室内的静置120min,读取初始长度;当混凝土成型后12~16h抗压强度达到3~5MPa,在试体两端注满温度为(20±2)℃的自来水,水养护期间,试体表面应一直用湿布覆盖。

②在规定龄期进行测长。

③测长的龄期从搅拌加水开始计算,一般测量3d、7d和14d的长度变化。

④14d后将试体从试模中取出,并在1h内,移入恒温恒湿室养护,调整千分表读数至出水前的长度值,也可以记录试体放入恒温恒湿室时千分表的读数,计算时进行修正。

⑤分别测量试体放入空气中21d、42d的长度变化。

也可以根据需要安排测量龄期。

⑥在恒温恒湿室养护时,试体之间应保持25mm以上间距,试体支点距限制钢板两端约70mm。

4)结果计算长度变化率按下式计算:ε——所测龄期的长度变化率,%;L1——所测龄期的千分表读值,单位为毫米(mm);L——初始千分表读值,单位为毫米(mm);L0——试体的基准长度,300mm。

取相近的2个试体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长度变化率的测量结果,计算值精确至0.001%。

3结语对于检验检测机构以及检验检测人员来说,组织学习、理解、熟悉和掌握2017版膨胀剂标准已经迫在眉睫。

在新标准实施之前,一定要保证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在提前完成标准变更的程序并着手实际操作的练习和新方法的证实以后,积极准备迎接和开展新方法的应用,做到检验检测的科学、公正和准确。

(来源:《河南建材》);mso-big6�-ot�s0i|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6)严禁在工地现场不经检验,将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品种外加剂复配在一起使用。

2.2.3 关于产品的检验(1)聚羧酸系减水剂进场时,必须提供以下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应标明产品类别及其主要成分;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检验报告;产品应用范围及特性等。

(2)聚羧酸系减水剂运到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应立即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

(3)检验所用材料如水泥、砂、石、掺和料均应为工程取样材料,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条件应与施工条件相同,当工程所用原材料或混凝土性能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再进行检验。

2.2.4 计量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时,应严格计量,配料控制系统标识应清楚、计量应准确,计量误差不应大于外加剂用量的1%。

2.2.5 产品的复配使用(1)除木质素系减水剂和膨胀剂外,不推荐将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品种减水剂复配使用。

(2)当与其他品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必须密切注意它们的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严格的试验进行复配效果的评价,满足要求方可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