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教案【篇一:小班角色游戏:小吃店(三)教学设计与反思】小班角色游戏:小吃店(三)教学设计与反思发布者:张燕芳发布时间: 2011-10-31 22:15:15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角色职责,培养幼儿角色意识。
2、引导幼儿进一步使用礼貌用语:欢迎光临、请稍等、谢谢等。
3、引导幼儿能进行角色之间的交流。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本地的风味小吃并提供品尝机会,共同讨论这些小吃是用什么做的?是怎样做出来的?2、物质准备:牌子“香香小吃店”一个、菜谱、记账簿,桌牌号2个、迎宾员的飘带,围裙、厨师帽、小吃成品6种,菜单若干张。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说出具有周宁特色的点心、小吃,并说说吃这些小吃时有什么感受?(如:好吃、很香、很滑、很嫩等)2、引导幼儿说说几种小吃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的?(如:鱼丸是圆形的,里外有两层,外面一层是由鱼和面粉搅在一起做成的;里面是由猪肉做的。
)3、幼儿讲述后,教师示范做出一个成品,启发使用替代物自制小吃。
(鱼丸、扁肉、汤圆)4、说明今天的游戏意图,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服务员、老板、加工小吃的师傅、顾客等)5、交代注意事项:(1)顾客进店后,服务员要热情的递上菜单,不能把顾客放在一边不理。
(2)顾客点好菜后,师傅才能开始做,不能浪费。
6、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用替代物自制小吃,如用橡皮泥、纸张、海绵纸等。
(2)观察幼儿运用礼貌用语的情况,引导服务员运用礼貌语言热情接待顾客,如:“您好!要吃点什么?”“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引导顾客文明用餐,不浪费食物。
(3)提醒幼儿注意游戏常规,遵守游戏规则。
(4)坚守岗位,不随便走动,有事要想“老板”请假。
7、结束(1)收拾玩具整理会场。
(2)讲评游戏:主要讲评小吃制作情况;遵守游戏规则情况;和礼貌方面的情况。
(3)对下次游戏提出希望。
活动反思:活动以引导幼儿说出具有周宁特色的点心、小吃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的?在幼儿的讨论下,师幼儿共同商定需准备和制作的材料,幼儿自带家中的废旧材料并参与制作,兴趣较高。
活动中发现幼儿想象、替带废旧材料的能力还不够,幼儿多是过于逼真的反应游戏材料,还不够大胆创新,创造想象的能力还不够。
调整策略:在下一次的游戏中会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给予启发性引导,请家长帮忙在家进行指导,给予知识经验准备。
【篇二:小班角色】角色游戏:糖果加工厂活动总目标:1.让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按意愿选择主题,扮演角色。
3.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让幼儿学会反映现实生活和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认识。
4.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5.结合游戏,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6.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合作,让其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糖果加工厂(一)活动目标1.尝试用几种包装纸包“糖”,将“糖”装袋,制作“糖果拼盘”的技能技巧。
2.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
3.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能力,体验角色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1.前期开展的“糖果”主题系列活动,丰富了幼儿对糖果种类、生产、科学的吃法等经验与体会。
2.“糖果”的包装纸(皱纹纸、电光纸)。
小泡沫块,有粘条的包装糖袋,工作纸帽,几何图形粘条的纸盘,范例若干等。
活动过程:1.游戏情景谈话引题:“糖果王国”里的“糖果宝宝”不会穿衣服,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来帮助他们。
2.教师以“糖果厂厂长”的角色通过讲解、示范对“小工人”进行岗前的技能培训。
“包糖车间”:学习将“糖”放在各种“糖纸”中,通过包、卷、拧、撕,给“糖果宝宝”穿好衣服。
“拼盘车间”:学习撕去盘上几何图形粘条后用“糖果宝宝”粘贴“糖果拼盘礼物”。
(初步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3.幼儿按意愿分组“进厂工作”,教师以“厂长”身份巡视指导,启发幼儿进行“角色讲述”,注意幼儿能力强弱的不同指导。
4.评比“美丽糖果宝宝”,欣赏、讲评幼儿活动。
5.工厂下班时间到了”,“小工人”们工作辛苦了,“厂长”请大家吃糖,活动自然结束。
反思与推进: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糖果加工厂(二)、糖果超市活动目标:1.幼儿对参与角色游戏感兴趣,并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中遵守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3.在游戏中大胆地按意愿玩耍。
活动准备: 1.银行:银行标志、自动取款机、“钞票”2.糖果超市:电脑、收银台、电子秤、小筐、糖果筐、各种空糖果盒若干、自制糖果若干。
3.巧手坊:糖纸若干、“糖芯”若干、橡皮泥、实物棒棒糖若干、吸管若干。
4.所扮演角色人物的标志(如小工人的胸卡、帽子等)。
活动过程: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角色游戏情况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师:上次小朋友当“小工人”来帮助“糖果宝宝”穿衣服,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复习包、卷、拧、撕的技能。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嘟嘟糖果超市,那里有更多好吃的糖果。
2.教师以“糖果厂厂长”的角色,向幼儿介绍嘟嘟糖果超市各种各样的糖果制作方法。
(1)加工厂的巧手坊:学习用橡皮泥团、搓的技能及小棒子、包装纸等辅助材料的使用,制作好糖果后放入糖罐或做成棒棒糖插放在筐上。
(2)糖果超市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糖果,有售货员、收银员、顾客。
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完要付钱。
售货员卖——收钱,顾客买——付钱,并买到自己喜欢的糖果。
(3)介绍银行:取钱时要排队,耐心地等待。
如幼儿在游戏中取钱时,按完密码以后才把钱取走。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1)了解幼儿游戏情况。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教师重点指导:扮演加工厂的“小工人”们,当听到“叮铃铃”的铃声响时,就知道下班时间到了,可以与其他人员进行换班,轮流扮演加工厂的“小工人”。
(交换所扮演角色人物的标志如:小工人的胸卡、帽子等)。
5.游戏评价:今天小朋友扮演了“小工人”玩得都很开心,还学会动手制作很多美丽的糖果,买到了自己喜欢的糖果。
6.收拾整理材料。
反思与推进: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糖果加工厂(三)、糖果屋活动目标:1.让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通过扮演“小工人”角色,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让幼儿学会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和自己对所扮的角色的认识,并能有礼貌的交往。
3.懂得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准备:1.银行:银行标志、自动取款机、“钞票”2.糖果超市:电脑、收银台、电子秤、小筐、糖果筐、各种空糖果盒、糖纸、小泡沫块各若干、自制糖果若干。
3.加工厂:橡皮泥、实物棒棒糖若干、吸管若干,小工人的胸卡、帽子等。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糖果屋里的糖果哪里来的?是谁制作出来的?谁来说说加工厂的“小工人”是怎样加工糖果?叮铃铃…叮铃铃,师接电话后说:糖果屋的糖果卖完了,急需一批糖果,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来帮助他们好吗?。
2.在前两次角色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及角色意识,要坚守“岗位。
如:加工厂的“小工人”要遵守上班的时间,当听到下班的铃声后,要把人物的标志胸卡放回指定的位置后,才能下班;超市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售货员卖——收钱,顾客买——付钱。
(2)请个别幼儿从头示范一遍,要有礼貌交往。
3.教师与幼儿一起商讨糖果加工厂的角色与人员的分工。
4. 幼儿进入游戏,师全面观察,了解游戏情况引导角色之间的交往。
教师重点指导:(1)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激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见闻,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见解。
(2)教师指导幼儿轮流进行活动(如:加工厂的“小工人”要遵守上、下班的时间)。
(3)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糖果加工好了,谁来把糖果运到糖果超市去呢?生成:推销员)。
5.评议幼儿游戏。
【篇三:小班角色游戏:公共汽车】游戏主题:公共汽车游戏目的: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2、逐步懂得角色职责。
3、在老师的提醒下,4、初步能与同5、伴合作游戏,6、友好相处。
7、学习在游戏中进行初步的交往。
8、培养幼儿礼貌待人,9、爱护玩具等良好品德。
游戏准备:钱等。
游戏指导:第一次指导:1、导入:师问:“小朋友们,2、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3、引导幼儿说说公共汽车上的司机是怎样开车的?乘客是怎么上车和下车的?并请幼儿进行模仿。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5、提出公共汽车的游戏规则:(1)、乘客应买票后才能上车。
(2)、乘客应该把想去的地方告诉小司机。
(3)、乘客要等到到站后,车停下来才能下车等。
6、幼儿游戏,7、教师以乘客身份平行介入游戏,起示范作用,并重点观察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的情况,帮助幼儿解决角色纠纷。
8、评价: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反思与推进: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在玩游戏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还不够强,出现抢的现象严重,幼儿都想当司机,不会正确的处理,而是通过你争我抢的现象,教师观察并及时进行引导。
教师通过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第二次指导:3 对上次游戏中声音大的问题,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要小声地与同伴交往。
4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说说自己想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
5 教师提出本次游戏的规则(1)、在游戏中要使用礼貌用语。
(2)、游戏时玩具要轻拿轻放。
(3)、在游戏中要监守岗位。
10 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小声交谈。
11 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反思与推进:本次活动增添了新的材料,红绿灯,让警察来指挥交通,这一材料的添置,更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幼儿角色的扮演也跟丰富了,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相对于上次活动而言在语言、礼貌用于方面都有进步。
第三次指导:1、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哪些安全?(如:不能将手和头伸出车窗外,手应扶住前排的椅背等)2、为售票员提供哨子和铃铛,到站后为乘客发出信号。
3、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和角色.4、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先扮演售票员,游戏一段后换班当乘客.了解售票员履行简单职责情况及乘客是否等到站后才下车5、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反思与推进: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仍出现抢玩具现象,本阶段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此游戏。
乘客应如何表现,不将手头伸出窗外,注意安全。
警察正确指挥路况。
幼儿都想玩此游戏时,可以轮流玩或者是锤子剪刀布来看谁先玩谁后玩。
第四次指导:1 教师以交通警察的身份表扬上次游戏能认真做好售票员和小乘客的小朋友并给他们佩带小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