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规范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HSE风险的控制,特制订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QHSE 管理活动,
2、依据的标准及条款
Q/SY1002.1-2007标准中 5.5.1,5.5.6,5.5.7,5.4.5条款, GB/T GB/T28001-2001标准和24001-2004标准 4.4.6,4.4.3条款。
GB/T50430标准10.4,10.5,13.1,13.2条款,GB/T19001标准7.5,6.3,6.4条款,
3、职责
3.1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及过程的确认等管理工作3.2.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对项目HSE作业计划书的审核报批管理工作.
3.3项目管理中心负责项目地方关系的协调及工程进度的管理工作。
3.4公司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对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及资源提供工作。
3.4公司各生产单位及项目部具体负责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工作。
4程序内容
4.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4.1.1技术准备
●开工前,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计划书必
须编制完毕,并得到工程监理和发包方的审批,对审批中的问题已经完成了整改,并经监理或发包方确认。
●获得了所需的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和文件,设计图纸经会审确认。
●获得了施工所需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获得了公司制定的与该项目施工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规程。
4.1.2施工总平面布置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项目部必须在开工前,完成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场地、临时设施、供、排水、供电设施、消防设施的施工,并经验收合格。
4.1.3施工机具的准备
依据施工阶段及进度的要求,项目部在开工前组织所需的机具设备进场,并经检查(或验收)合格,特种设备的检验合格证必须在有效期内,检测器具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
4.1.4施工所需物资、器材的准备
依据施工进度要求,项目部必须组织开工所需的物资器材进场,进场的物资器材必须经检查(或验收)合格。
4.1.5施工人员(含分包队伍)
项目部在开工前,必须保证项目部各管理岗位人员按照要求到位,保证满足开工阶段所需的操作人员进场,对要求须持证上岗人员的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
开工前项目部要组织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进行入场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施工现场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要求等内容,并由项目部建立相应的入场培训记录。
4.1.6开工前,项目部要对工程项目的坐标、方位、高程与设计人员一起进行确认。
详见《工程测量放线管理办法》的规定。
4.1.7开工前项目部要依据工程承包合同的约定,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沟通,解决施工占地,穿(跨)越河流、道路、设施等有关赔偿事宜,疏通关系并签订相关协议,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1.8项目部在开工前就施工准备情况填报开工报审单,提出开工申请,经工程监理或发包方审批后,方可正式开工。
4.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4.2.1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依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用于交底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艺文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审核、审批和确认,本项目所使用的规范标准要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具体详见《技术交底管理办法》。
1).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
在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各相关岗位人员及作业队负责人、技术人员参加,对工程概况、施工的总体部署和安排、项目的目标指标及工期要求、关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
施工方案的要求、应遵守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公司有关的管理制度等内容向与会者进行交底,并建立交底记录。
2).单位工程及专项施工方案的交底:
单位工程及专项施工方案的交底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于开工前就施工方案的各项要求向各作业队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交底,并建立相应的技术交底记录。
3).分部、分项工程交底:
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就分部、分项工程的工作内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控制措施及HSE要求向作业队的相关班组进行交底,并建立交底记录。
4).班前交底
各作业班组在作业前由各班、组长就当天的施工作业内容、分工情况、操作规程、风险控制等事项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上述内容可与班前的安全讲话合并进行。
4.2.2人员的控制要求:
项目经理要根据项目施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配备符合作业要求的作业人员。
依法持证上岗人员的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并对各关键岗位人员的能力和技能依据其完成的部分作业项目进行确认,不能满足要求的及时调换。
4.2.3项目施工中需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控制,并在使用或者安装前对照施工图纸
和施工方案进行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或者安装。
施工中所需的施工机具、检测设备严格执行《施工机具及设施管理程序》和《检测设备管理程序》的相关要求控制,并依据施工作业及检测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确认。
4.2.4施工工序的控制要求:
1).各施工工序的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及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作业,每道工序作业前要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本工序完成后要依据标准要求对本工序进行自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对于关键工序的施工经自检合格后,由项目部质检人员进行检查,合格后报工程监理进行确认。
3).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依据施工方案中对本工序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严格控制工作环境,凡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报告,经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4.2.5实施样板引路:
必要时,项目部在全面施工前,依据工程的规模、特点及发包方的要求,实施样板工程引路。
样板工程完成后必须依据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报工程监理和发包方确认,后续工程以此样板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进行。
4.2.6“四新”技术应用的策划和控制:
当工程项目施工依据工程设计、发包方或者公司要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
术、新设备时,项目部要对“四新”技术应用编制实施方案,报公司技术发展部审核并经工程监理和发包方审批后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记录监控结果。
实施完毕,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报。
4.2.7工程进度的控制:
施工中项目部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工程进度的要求,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严格、合理地控制,建立施工网络计划或者施工进度运行大表,定期检查工程进度的完成情况,记录进度的实施结果,定期召开生产例会,分析施工进度存在问题,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当因特殊的客观原因不能实现策划的进度要求时,项目部要针对客观实际情况,与发包方和工程监理沟通,对原策划的进度计划做出必要的调整,并将调整结果报发包方和监理审批确认。
4.2.8施工过程的确认:
当施工过程的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测量加以验证时,公司要对这些过程进行确认,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需要确认的过程有防水、焊接、砼等施工过程,对上述过程的确认通过如下方式进行: 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过程施工中的工艺参数,如焊接及电缆接头可通过实验确定达到要求的控制参数,依据实验的结果,编制工艺文件(如焊接工艺评定),工艺文件必须经技术主管审批。
●选用的适用的规范标准,从标准规范中确定施工过程的工艺参数
和控制要求,如防水作业过程。
●编制上述过程实施的作业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明确施工过程的控
制要求、各项工艺参数、施工方法、步骤、作业人员的资格、设备的能力及应建立的记录。
●施工中严格进行监控,按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记录,记录各项工艺
参数的监控结果。
●过程确认的策划由技术发展部负责,由各项目部具体负责实施。
4.2.9.顾客财产的控制..
发包方提供的材料、设备及检维修项目中拟检修的设备设施、工作场所,装修的建筑物和设施等均视为顾客财产。
对发包方提供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识别、确认和防护按《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管理程序》中的规定实施管理。
对于承担检维修项目及装饰装修项目施工的单位在施工前,由项目部对检维修的设备设施及装饰装修的房屋及设施共同进行查看确认,并记录确认结果。
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向发包方报告。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其完好。
如施工中发现其损坏或丢失时,要及时向发包方或者监理书面报告。
4.2.10.施工中成品、半成品的标识和防护
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识别和防护按照《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管理程序》中的规定实施管理。
对施工中使用的器材及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半成品、成品的检验状态,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记录或称挂牌的方式标识其检验、试验状态。
各施工工序之间、
各专业施工之间对半成品、成品的防护要在施工方案和措施中明确其防护措施,各作业队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防护措施实施防护。
各项目部的技术质量人员要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