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刑事侦查创新的背景形势——刑事犯罪形势

公安刑事侦查创新的背景形势——刑事犯罪形势

公安刑事侦查创新的背景形势——刑事犯罪形势[摘要]公安刑侦部门作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主力军,为保护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公安刑事侦查深化刑侦改革,刑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新形势下,犯罪形势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新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公安刑事侦查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因此,对于刑侦查工作来讲,必须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发展,提升打击犯罪能力、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切实提高社会安全感。

[关键词]刑事侦查;创新;犯罪形势;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但社会许多深层矛盾也逐步凸显出,犯罪形势呈现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人民群众也对刑侦工作充满新期待,这对刑事侦查部门打击犯罪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安侦查工作必须进行创新,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一、刑事犯罪形势与特点考察近几年的公安部门打击犯罪情况的统计、最高检发布犯罪嫌疑人数量统计以及最高法刑事案件受理案件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刑事犯罪情况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犯罪案件总量变化不大,总体趋于平缓2009年全国法院审理刑事一审案件情况统计表显示:收案总计768507件,前三位的为侵犯财产犯罪案件302157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案件180677件、妨碍社会管理秩序案件犯罪案件134380件,还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5240件。

2011年的统计显示:收案总计845714件,前三位的是,侵犯财产罪案件314219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案件188147件,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171840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4577件。

其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案件由2009年25240件,上升至34577件。

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837736人,提起公诉1069280人,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0.26%和5.7%。

可见,全国整体犯罪形势稳定,刑事案件总量变化不大。

这表明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逐步实施的社会保障和救济政策也逐步显现成效,潜在犯罪人和犯罪诱因会有所减少,犯罪的绝对数量会降低。

所以,总体的治安形势较好。

(二)不同犯罪类型特点不同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传统的暴力犯罪下降,而新型的犯罪类型不断增多,并呈现出新特点。

1.传统暴力犯罪下降。

传统杀人、盗窃、抢劫类犯罪下降。

根据《中国法治(2011)显示2010年大盗窃案件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比下降7.49%。

蓝皮书》根据全国公安机关的统计,2012年,全国发生的持枪、爆炸犯罪案件与2011年同比分别下降42%和27%,处在历史的最低点。

这与2009公安部开展严厉打击,依法从严惩处涉枪涉爆犯罪的活动有关。

而拐卖儿童犯罪有所下降。

公安部统计自2009年4月9日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2011年3月14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2946起,拐卖儿童案件7867起,打掉4535个拐卖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卖儿童13284人、妇女23085人。

按照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警力、多策并举,拐卖犯罪得到一定遏制。

2.财产犯罪上升。

2011年法院受理侵犯财产罪案件314219件,比2009年增加近1.2万多件。

3.经济犯罪增幅大。

首先,涉银行卡犯罪、涉发票犯罪、网络诈骗、食品药品犯罪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非法证券、内幕交易等比较突出。

特别自2007年以来,非法集资活动猖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非法集资类案件每年以约2000起、集资额度约200亿的规模快速增长。

2011年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尤为突出。

根据公安部统计,2011年,全国非法集资案件共立案1600余起,涉案金额达200亿元。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2012年1—10月共批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53558人,同比上升59.4%。

可见,经济犯罪中非法集资犯罪和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犯罪依然突出,网络诈骗问题、食品药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经济发展,涉及商业贿赂犯罪增多趋势。

2011公安部统计近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6500余起,涉案总金额11亿多元,惩处商业贿赂犯罪人员5000余人,有力震慑了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活动。

但是形势依然严峻,特别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如医药行业存在的一些“潜规则”,手段比较隐秘,犯罪手法翻新,要进一步加大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力量投入。

其次,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上升,并多样化。

公安部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9284起,比前5年增长60%。

其中涉及到网上侵权的案件达到了183起,涉案价值近5亿元,超过了案值总数的10%。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不断完善以及公安部门的“亮剑”行动,取得了对网络侵权以及盗版、利用网络进行知识产权犯罪打击的效果。

而另一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涉及民生领域。

随着如假冒伪劣食品、假药品、假农资,包括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

据了解,“亮剑”行动开展以来截至2010年已经破获直接关系到民生的案件1300多起,其中破获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1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名。

这些类犯罪直接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危害国家战略安全、粮食安全、农业安全,要继续重点打击。

最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刑事犯罪不容忽视。

由于自然环境变化,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一些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刑犯罪增多趋势。

2011年全国森林公安局长座谈会上指出,2011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办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刑事、行政案件23.12万起,比2010年上升了16.5%,创造历史新高。

全年森林公安机关共打击处理涉林违法犯罪人员34.49万人次,收缴木材50.19万立方米,野生动物89.83万头(只),涉案金额40.1亿元。

4.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2010年,全国禁毒执法部门保持主动进攻和严打高压态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整治行动,全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9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1万名,缴获海洛因5.3吨、鸦片1吨、冰毒9.9吨、氯胺酮4.9吨、大麻3.2吨,查获易制毒化学品869吨,整顿、取缔涉毒娱乐场所3800多家,成功破获一大批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大案,抓获境内外毒枭和重要毒贩40多名。

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秩序,加强对网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信息的管理,打掉网上贩毒团伙46个。

可见,我国禁毒斗争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势仍不容乐观,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加剧、国内制贩毒活动较为活跃、新发现吸毒人数持续增加、非列管化学品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的挑战和压力,禁毒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艰巨。

5.有组织犯罪出现新特点。

体现黑社会性质犯罪上,根据《中国法治蓝皮书》(2011)统计,2010年1—6月,各级法院新收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同比上升22.94%。

其主要呈现“公司化”特点,即借助于公司的形式与架构,掩盖非法活动,以公司的身份从事非法经营、强迫交易、开设赌场、组织卖淫、贩卖毒品等非法经营活动,以获取暴利。

(三)犯罪手段、方法、形式多样化1.利用互联网犯罪。

互联网犯罪类型增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钓鱼”诈骗、电信诈骗、股票诈骗、电子币集资诈骗、快速洗钱、网络走私、网络诽谤、组织卖淫、网络色情、网络传销等犯罪案件增多,其中分红式网络诈骗呈爆发趋势。

2.犯罪跨区域化性、跨境化。

根据公安部统计,2011年,全国非法集资案件共立案1600余起,涉案金额达200亿元。

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等地连破亿元以上大案。

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涉及全国超过80%的地市州盟;担保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非法集资案件增多。

一些民间担保公司出现了“挤兑潮”现象。

非法集资类案件,具有跨省性特点。

而电信诈骗案件往往跨境作案。

犯罪分子往往将主机设到国外,再通过网络VOIP电话从这些地区将诈骗电话打到美国和日本。

拐卖犯罪活动案件、互联网犯罪案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都同样具有跨区域化甚至跨国化特点。

3. 犯罪形式“合法化”,主要体现在涉黑犯罪。

借助于公司的形式与架构聚敛财富、用经营活动掩盖非法活动,用公司利润掩盖非法获利,即涉黑犯罪继续呈现“公司化”特点。

即同时,根据《中国法治蓝皮书》(2012)显示:犯罪组织有松散化趋势,组织者、领导者“幕后化”、“隐蔽化”,一般成员“临时化”、“市场化”;使用“软暴力”手段威胁和恐吓被害人趋势明显;腐蚀农村基层政权的黑恶势力,从事高利贷、暴力追债、“地下出警”等黑恶势力突出。

二、新犯罪形势下的侦查创新犯罪趋势的新变化,是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所利用。

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积累,社会分化,人民价值观的变化,利益驱使,导致大量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智能犯罪居高不下,并呈现手段、方法的多样化等特点。

刑事侦查工作必须进行创新,才能适用新形势下对于刑侦工作的挑战。

(一)把握犯罪的总体趋势,有针对性制定预防、打击犯罪策略,提升发现和打击犯罪能力在近几年犯罪总体量上化不大,总体趋于平缓趋势下,针对个别高发的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毒品犯罪等要加大打击力度,继续实施已经开展的富有成效的打击活动。

特别是针对新的一些涉及民生领域的食品、药品、农资犯罪、自然资源犯罪要联合有关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林业等部门开展专项打击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同时,针对呈增加趋势的犯罪,尤其要做好犯罪预防工作,特别是犯罪预测工作。

要总结在打进犯罪活动中的经验,继续加强社会管理,减少犯罪诱因。

(二)针对犯罪类型多变,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隐蔽化、区域化、跨境化等特点,创新不同的刑事侦查模式、方法、手段注重高新技术应用,针对利用互联网犯罪,特别是跨省、跨境作案,要创新加大揭露犯罪的科技手段的运用,注重电子证据的发现收集,创新揭露犯罪的传统方法,来有效打击网络犯罪,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

对于涉黑案件的一些新的犯罪呈“公司化”发展趋势,犯罪方式隐蔽化、等特点,对其侦查取证愈加困难,要提高多渠道发现犯罪,要注意发动群众,发现举报线索能力,注意创新控制犯罪对策,以掌握充足证据后一举消灭。

对于商业贿赂案件增多趋势,特别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如医药行业存在的一些“潜规则”,手段比较隐秘,犯罪手法翻新,要创新多种侦查方式、方法。

(三)创新刑事侦查全面预防、协作机制要系统推进社会面各项防范工作、都要形成案件侦防协作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