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9 古诗文默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9 古诗文默写
17.与人交往,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应当采取的正
确态度是:“ 辅相成,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都用《论语》中的语句回答)
18.时间都去哪了?它在孔子“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 论语 十二章》)的感叹中,它也在王湾对“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新老交替的感悟中。
期末复习专题九 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默写 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2.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5.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 6.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7.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9.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10.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2.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 13.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7.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
12.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13.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论语》中所言: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4.正如孔子所说“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对已学 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 人的科学学习方法。
14.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15.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16.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17.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8.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理解性默写
1.谭嗣同在其诗歌《潼关》中,能让人强烈感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 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的两句是: 河流大野犹嫌束 ,
10.七年级(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
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11 . 选 择 无 处 不 在 。 博 学 的 孔 子 选 择 虚 心 地 向 他 人 学 习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山入潼关不解平 。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面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
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3.刘禹锡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越挫越勇,《秋词(其一)》一诗中
表达其豪壮情怀的两句诗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诗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8.唐代诗人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突破单纯的惜花和 思乡之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 是: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
9 .《 诫 子 书 》 中 常 被 人 用 作 “ 志 当 存 高 远 ” 的 句 子 是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15.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因个人心境而异。游子 马 致 远 在 《 天 净 沙 ·秋 思 》 中 描 绘 秋 天 的 树 木 的 句 子 是: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政治家曹操在《观沧海》 中看到秋天树木的句子是: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16 . 夜 晚 的 声 音 能 勾 起 诗 人 的 情 绪 。《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 中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句借芦笛声唤醒了 “ 征 人 ” 的 思 乡 情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 其 二 ) 》 中 “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两句用风雨声编织诗人 的报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