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缝施工布署 (3)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要依据规范有关规定和施工实际需要在预先设定位置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是结构构件中的一个薄弱点,如果施工缝位置留置不正确,就可能对整体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施工缝的留置一定要按下列留置施工缝的
工艺污水按8万吨/天,设备规模8万吨/天,用地面积82181平方米,绿化面
积27253平方米,绿地率33.34%。
污水处理排放表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准Ⅳ类标准(TN≤10mg/L)。
本工程为综合性市政工程,池体14个、配套地上建筑物6个。
三、施工缝施工布署
在浇筑整体砼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浇筑不能连续完成,需
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
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了解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本工程考虑分区分块施工,水池分区主要按伸缩缝分区;池墙施工缝留置在
1/3
5、浇筑单向板时,施工缝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6、梁施工缝的表面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的施工缝应与其表面垂直。
7、柱子施工缝留置在基础反梁顶面、顶板梁的下面。
8、水池内外墙水平施工缝留置在底板顶标高上500mm位置,导墙与底板一起浇筑。
3.2施工缝堵缝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1、梁的施工缝处应用木条、钢丝网封堵严密,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施工缝处存在蜂窝和不密实现象;
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
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合理调配混凝土的供应时间间隔和混凝土分层间浇筑的时间间隔,防止混凝土出现冷缝现象。
5、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
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
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
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
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
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
(5)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6)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7)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2.2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3.2 处理问题的措施
(1) 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是水池,有防水的要求, 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 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 丙凝) 灌浆堵漏。
(2)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 可沿缝剔成V 形槽, 遇有松散部位, 须将松散石子剔除, 刷洗干净后,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