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测定方法尿素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法,尿素直接和某试剂作用,测定其产物,最常见的为二乙酰一肟法;另一类是尿素酶法,用尿素酶将尿素变成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氨。
1)尿素酶法(直接法):尿素酶法利用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生成铵盐,铵盐可用纳氏试剂直接显色、酚-次氯酸盐显色或酶偶联反应显色。
尿素测定目前多采用尿素酶偶联法:用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氧化为NAD+时,通过34 0nm吸光度的降低值可计算出尿素含量。
此反应是目前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常用的测定原理。
此外,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的速率,也可用电导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电导的增加与氨离子浓度有关,反应只需要很短的时间,适用于自动分析仪。
2)酚-次氯酸盐显色法:尿素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酚及次氯酸盐,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形成对-醌氯亚胺,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此反应:对-醌氯亚胺同另一分子的酚作用,形成吲哚酚,它在碱性溶液中产生蓝色的解离型吲哚酚:此反应敏感,血清用量少(10μl),无需蛋白沉淀,一般用于手工操作测定中。
3)纳氏试剂显色法:尿素经尿素酶作用后生成氨,氨可与纳氏试剂(HgI2.2KI的强碱溶液)作用,生成棕黄色的碘化双汞铵。
尿素酶法的优点是反应专一,特异性强,不受尿素类似物的影响,缺点是操作费时,且受体液中氨的影响。
⑵二乙酰一肟法(直接法):尿素可与二乙酰作用,在强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粉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rom反应),在54 0nm比色,其颜色强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二乙酰不稳定,用二乙酰一肟代替,后者遇酸水解成二乙酰。
试剂中加入Fe3+或Cd2+及硫氨脲,可提高灵敏度,增加显色稳定性,其中Fe3+和Cd2+有氧化作用,还能消除羟胺的干扰作用。
提高酸的浓度可增加灵敏度。
二乙酰一肟与尿素的反应不是专一的,与瓜氨酸也有显色。
本法灵敏、简单,产生的颜色稳定,缺点是加热时有异味释放,一般临床已很少使用此方法。
尿素测定用血清或血浆,体液中尿素的浓度常用尿素中含有的氮来表示,称为尿素氮。
如欲换算成尿素,可根据60g 尿素含有28g氮计算,即1g尿素相当于0.467g尿素氮,或是1g尿素氮相当于2.14g尿素。
正常参考值:血清尿素氮为2.8-7.1mmol/L,相当于尿素1.8-6.8mmol/L。
检测方法尿素测定方法总氮含量的测定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关键词:尿素测定方法总氮含量的测定标准号:GB/T 2441.1—2001标准名称:检测方法尿素测定方法总氮含量的测定*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颁布部门:颁布日期:实施日期: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尿素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由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制得的尿素总氮含量的测定。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595—2000 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HG/T2843—1997 化肥产品化学分析中常用标准滴定溶液、标准溶液、试剂溶液和指示剂溶液3、总氮含量的测定3.1蒸馏后滴定法(仲裁法)3.1.1原理有硫酸铜存在下,在浓硫酸中加热使试料中酰胺态氮转化为氨态氮,蒸馏并吸收在过量的硫酸溶液中,在指示液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酸。
3.1.2试剂和溶液本试验方法所用试剂、溶液和水除特殊注明外,均应符合HG/T2843要求。
3.1.2.1五水硫酸铜;3.1.2.2硫酸;3.1.2.3氢氧化钠溶液,约450g/L;3.1.2.4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液;3.1.2.5硫酸溶液:[c(1/2H2SO4)=0.5mol/L]或[c(1/2H2SO4)=1.0mol/L];3.1.2.6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5mol/L;3.1.2.7硅脂。
3.1.3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和3.1.3.1蒸馏仪器带标准磨口的成套仪器或能保证定量蒸馏和吸收的任何仪器。
蒸馏仪器的各部件用橡皮塞和橡皮管连接,或是采用球形磨砂玻璃接头,为保证系统密封,球形玻璃接头应用弹簧夹子夹紧。
本标准推荐使用的仪器包括以下各部分:3.1.3.1.1蒸馏烧瓶,容积为1L的圆底烧瓶;3.1.3.1.2单球防溅球管和顶端开口、容积约50mL与防溅球进出口平行的圆筒形滴液漏斗;3.1.3.1.3直形冷凝管,有效长度约400mm;3.1.3.1.4接受器,容积约500mL的锥形瓶,瓶侧连接双连球;3.1.3.2梨形玻璃漏斗;3.1.3.3防溅棒,一根长约100mm,直径约5mm的玻璃棒,一端套一根长约25mm聚乙烯管。
3.1.4分析步骤3.1.4.1试液制备称量约5g实验室样品(精确到0.001g),移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水、50mL硫酸、0.5g硫酸铜,插上梨形玻璃漏斗,在通风橱内缓慢加热,使二氧化碳逸尽,然后逐步提高加热温度,直至冒白烟,再继续加热20min后停止加热,待锥型瓶中试液充分冷却后,小心加入300mL水,冷却。
把锥形瓶中的试液,定量移入500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3.1.4.2蒸馏从量瓶中移取50.0mL试液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300mL水,4-5滴混合指示液,放入一根防溅棒,聚乙烯管端向下。
用滴定管、移液管或自动加液器加40.0mL[c(1/2H2SO4)=0.5mol/L]或20.0mL [c(1/2H2SO4)=1.0mol/L]硫酸溶液于接受器中,加水使溶液量能淹没接受器的双连球瓶颈,加4-5滴混合指示液。
用硅脂涂抹仪器接口,按图示装好蒸馏仪器,并保证仪器所有连接部分密封。
通过滴液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足够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中和溶液并过量25mL,应当注意,滴液漏斗内至少存留几毫升溶液。
加热蒸馏,直到接受器中的溶液量达到250mL-300mL时停止加热,拆下防溅球管,用水洗涤冷凝管,洗涤液收集在接受器中。
3.1.4.3滴定将接受器中的溶液混匀,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直至指示液呈灰绿色,滴定时要使溶液充分混匀。
3.1.5空白试验按上术操作步骤进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料外,操作步骤和应用的试剂与测定时相同。
3.1.6分析结果的计算试料中总氮(干基计)含量(X)以氮(N)的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公式略)式中:V1———测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2———空白试验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c———测定及空白试验时,所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m———试料的质量,g;0.01401———与1 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氮的质量;XH2O———试样中水分,%。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所得结果表示至二位小数。
3.1.7允许差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0%;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5%;磷酸二氢钾纯度测定(国标法)葡萄糖纯度测量方法碘量法实验原理:碘与NaOH作用可生成次碘酸钠(NaIO),葡萄糖(C6H12O6)能定量地被次碘酸钠(NaIO)氧化成葡萄糖酸(C6H12O7)。
在酸性条件下,未与葡萄糖作用的次碘酸钠可转变成碘(I2)析出,因此只要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便可计算出C6H12O6的含量。
其反应如下:⒈I2与NaOH作用:I2 + 2NaOH == NaIO + NaI + H2O⒉C6H12O6和NaIO定量作用:C6H12O6 + NaIO == C6H12O7 + NaI⒊总反应式:I2 + C6H12O6 + 2NaOH == C6H12O7 + NaI + H2O⒋C6H12O6作用完后,剩下未作用的NaI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3NaIO == NaIO3 + 2NaI⒌在酸性条件下:NaIO3 + 5NaI + 6HCl == 3I2 + 6NaCl + 3H2O⒍析出过量的I2可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I2 + 2Na2S2O3 == Na2S4O6 +2NaI由以上反应可以看出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NaIO作用,而一分子I2产生一分子NaIO,也就是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I2相当。
本法可作为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含量测定。
步骤:1.配制250ml 0.1mol/L Na2S2O3溶液。
称取一定量的Na2S2O3·5H2O,溶解于适量新煮沸且刚冷却的水中,加入约0.05gNa2CO3, 配成250ml溶液,放于棕色瓶中。
放置1-2周后再进行标定,暗处保存;2.配制150ml 0.05mol/L I2溶液。
称取2g预先已研磨好的I2置于小烧杯中,加入4gKI和几毫升水,搅拌使I2全部溶解,稀释后配成150ml溶液,放于棕色瓶中,置暗处放置;3.标定Na2S2O3溶液。
移取25.00mlK2Cr2O7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10﹪KI溶液和5ml6mol/L HCl(勿三份同时加入),用表面皿盖上瓶口,于暗处放置5 min,取出后,加入水50-100ml,立即用待标定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试液呈黄绿色时,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兰色恰好褪去为终点;4. I2溶液的标定。
移取25.00mL I2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蒸馏水稀释,用已标定好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草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
计算出I2溶液的浓度;5. 葡萄糖含量测定。
取5%葡萄糖注射液准确稀释100倍,摇匀后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准确加入I2标准溶液25.00mL,慢慢滴加0.2mol/L NaOH,边加边摇,直至溶液呈淡黄色。
加碱的速度不能过快,否则生成的NaIO来不及氧化C6H12O6,使测定结果偏低。
将锥形瓶盖好小表皿放置10~15分钟,加2mol/L HCl 6mL使成酸性,立即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3mL,继续滴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记下滴定读数。
PAC纯度检测方法国标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
该产品主要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各种污水的处理。
示性式[AI2(OH2)nCI6-n]m2 引用标准GB 191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102 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9723 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3 技术要求3.1外观:液体产品是无色、淡灰色、淡黄色或棕褐色透明或半透时液体,无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