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
摘要:总结41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发作和降低体温;护理措施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刺激、皮肤护理、合理饮食、口腔护理、注意用药安全和心理护理等。
关键词:小儿惊厥;护理;体会
高热惊厥是指高热(体温39℃以上)出现不久,或体温突然升高之时发生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双眼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常伴意识丧失,可停止呼吸1min~2min,重者出现口唇青紫,有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1]。
本病属儿科急症,以婴幼儿多见,年龄多在6个月~3岁。
2010年6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高热惊厥患儿41例,经采取相应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均康复出院。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1例患儿中男26例,女15例。
年龄3岁以下25例,占61%;3~7岁的16例,占39%;其中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6岁2个月。
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致高热惊厥32例,肠道感染致高热惊厥6例,钙缺乏症致高热惊厥3例。
平均惊厥时间为0~5min。
1.2 急救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应迅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
氧气吸入、加强防护。
1.2.2 控制惊厥发作:惊厥持续时间长,易引起缺氧性脑损伤,故应尽快控制发作,需用止惊药物或刺激治疗[2]。
①地西泮:每次0.3mg/kg~0.5mg/kg,小婴儿一次剂量不得超过5mg,儿童不超过1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min后可重复,也可保留灌肠[3]。
②苯巴比妥:苯巴比妥为首选药物,每次15mg/kg~20mg/kg,30min 重复1次,肌肉注射。
③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1次最大量不超过10ml,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作用较快。
必要时30min~60min后可重复。
④刺激治疗:可按压人中穴、合谷穴。
1.2.3降低体温: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①药物降温:常用25%安乃近,按10mg/kg计算,进行肌肉注射或口服托恩、美林、泰诺林等。
②物理降温:乙醇擦浴,头置冰袋或毛巾冷敷或洗温水澡。
2 护理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不可将患儿抱起,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即刻松开衣领,取头侧平卧位,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若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雾化常选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病毒唑、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肝素钠等)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并托起患儿下颌防止舌根后坠引起窒息,一旦发生窒息,除清除分泌物或呕吐物外,要立即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2.2 给予氧气吸入:应及时吸氧,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吸氧可减轻缺氧与脑损害。
鼻导管吸氧法0.5~1.5l/min,面罩法2~3l/min。
2.3 注意安全,加强防护:抽搐发作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
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安静。
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敏捷。
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在抢救中保证给药,供给液体及营养的途径,是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最好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行留置针穿刺,以保证点滴通畅不渗漏。
2.5 保证足够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对于抽搐后意识障碍者可选用静脉或鼻饲补充营养,鼻饲前要抬高头部并检查胃管在胃内方能鼻饲,鼻饲量及进入速度要适当,早产儿和婴儿速度控制在每5~10min5ml,较大婴儿和儿童控制在每
10min10ml,必要时先使用镇静剂后再鼻饲。
同时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痰多者鼻饲前吸痰,鼻饲后30min内不宜吸痰,以免诱发呕吐及误吸。
2.6 高热护理: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使用退热剂。
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利
于脑细胞恢复。
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0%~50%酒精或35℃~40℃温水擦浴。
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发生。
降温后30min测体温一次并及时记录。
2.7 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昏迷、大小便失禁的年长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皮肤,并涂滑石粉,及时更换衣裤,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并注意更换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
为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完奶或进食后喂适量的温水以冲洗口腔。
对长期高热患儿,应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口唇干燥时,应涂滑润油。
2.8 病情观察: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黄疸及皮疹。
并观察血压、前囟是否膨隆、呼吸、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
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2.9 应用脱水剂的护理: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往往并发脑水肿,应严格遵医嘱在指定时间内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按0.25~
0.5ml/kg使用),注意输液的速度;一般在30min内滴完。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即刻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禁忌热敷。
2.10 使用抗惊厥药的观察:静脉注射安定应缓慢,每次0.1~0.3mg/kg,速度按1mg/min,必要时20min可重复,此药有抑制呼吸、心跳和降低血压之弊,曾用过巴比妥药物者,尤须注意,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有无频率、节律的改变。
用10%水合氯醛灌肠时,应用蒸馏水稀释1~2倍,尽量保留1h以上,以便达到药物吸收。
在使用镇静药物时,勿在短期内频繁使用多种药物,或连续多次用同一止痉药物,以免发生中毒。
2.11 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家属的解释工作:患病使小儿产生心理负担,又因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更会使患儿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沉默寡言或闷闷不乐。
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及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调节其心理状态取得其信任与理解。
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心理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3 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惊厥的复发率
3.1 指导家长对惊厥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小儿发生惊厥时家长十分紧张,因此,要告知家长在小儿发生惊厥时应立即送到医院治疗,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发生意外或使大脑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对多次惊厥发作的患儿,应指导家长使用体温表,并告知家长如何观察先兆现象及简单的自救方法。
3.2 药物预防复发: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安定可有效地控制高热惊厥发生,安定具有疗程短、毒性低、危险小、容易掌握使用方法等优点,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适用于以往有惊厥发作超过2次或惊厥发作一次15min以上的患儿。
用药方法是在患儿刚开始发热时立即使用安定0.3mg/kg口服8h后仍发热者则重复用药1次,如仍持续发热者,应及时就诊。
4 小结
惊厥发作时,医护人员须分秒必争、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因较长时间的惊厥或不正常的处理可加重脑损伤,引起脑缺氧、脑水肿等,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缺氧性脑损伤越大,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要做好小儿惊厥的护理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做到眼勤、手勤和腿勤,及时找出惊厥的病因,控制惊厥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由此可见,小儿惊厥的抢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对治疗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和必要的抢救护理工作是确保患儿转危为安的
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聪敏.小儿惊厥[j].医学综述,2006,12(8):747-749
[2] 刘利群,毛安定.小儿惊厥268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
究,2004,21(1):54-55
[3] 史源.短疗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j].实用
儿科临床杂志,2006,16(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