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南海问题研究

专题二:南海问题研究

《国际热点问题研究》
专题二:南海问题研究
2014,10
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

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

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

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四大群岛。

所谓南海问题,就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以及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进而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举动。

第一章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
1、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历史依据
南海诸岛及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持续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使主权管辖。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元朝的“万里石塘”;1279年郭守敬“南海测验”的一个观测点就是黄岩岛;明代的郑和下西洋;1946年12月接受南沙群岛仪式在太平岛举行;
2、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
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和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以及1930年《英美条约》约定的菲律宾领土界线图均显示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界线之外;1948年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是第一份由中国政府公开发行的印有南海断续线的地图,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对南海疆域最有法律性质的主权主张;1990年菲律宾政府官方地图中明确显示黄岩岛在菲律宾领土界线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
了南沙群岛。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对于这一段历史经纬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3、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资源问题是南海问题的直接根源----丰富的渔业资源、充足的油气资源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也间接刺激了沿海国家对海洋利益的争夺
4、南海问题的性质
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中国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它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更在于南沙群岛所拥有的丰富油矿资源、海产资源和军事战略地位。

核心:资源的占有和开发
根源: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
第二章现状:域外小国纷蚕食域外大国齐介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南沙问题十分复杂,已经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

除我国占据8个岛礁之外,目前已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

周边国家在强化对已占岛礁及海域实施军事管控的同时,又加紧了“主权”宣示和资源的开发与掠夺。

美、日及印度等区外大国积极介入南海事务,强化军事存在,使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1、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
南海岛礁被占领,海域被蚕食---越南占29个、菲律宾占7个、马来西亚占3个、印尼占2个、文莱占1个、台湾占1个
90年代以来,菲律宾开始染指黄岩岛。

2012年4月黄岩岛危机爆发,美国华人举行示威,坚决支持中国维护黄岩岛主权
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
2012,6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亚洲安全会议)上表示,美国削减国防预算不会妨碍美国增加在亚太地区存在的战略部署。

美国将在2020年前把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他说,届时美国海军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分别部署50%战舰的格局,改变为太平洋60%对大西洋40%。

帕内塔还声称美国加强在亚太部署军力“不是为了遏制中国”。

值得警惕的是,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采取挖墙脚、甩石头、造舆论等方式,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挑拨离间,已成功组建了一个包括蒙古、南韩、日本、菲律宾、澳洲、越南、印度在内的对华包围圈;同时,缅甸、北韩、老挝、柬埔寨等国亦开始与中国若即若离。

国际石油公司掠夺南海油气资源
2012,6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对越南展开高调访问。

这次充满象征意义的访问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美越军事合作全面升温的前奏。

2012年10月,美国第七舰队“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在穿越南海靠近越南海岸时,美方邀请越南官员登上航母参观。

此举展示了美国与越南这对曾经的夙敌之间日益密切的军事关系。

越南官员表示,他们“很高兴”能获得美国的帮助,来“抗衡强大的邻国中国”。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12年10月17日报道,美国和菲律宾官员已证实,美方人员将在苏比克湾半永久性驻扎。

苏比克湾的港口设施是冷战期间为满足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停泊要求而建造的。

这里曾是美国第七舰队驻扎港口及美国最大的海外海军基地。

1992年美军撤离后,这里成为自由港口区。

2012年10月美军发表声明称,计划到2016年驻澳大利亚军将增至2500人,并将配备各式先进战机、战舰。

美国这一动作无疑是进一步完善对中国的围堵,更是对进一步介入南海争
端的布局,这是二战以来美军在澳洲的最大规模部署,将使美国获得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支点,同时美军也拥有了向中国南海投送兵力的前沿阵地。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化
首先,鉴于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在美国等域外大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南海岛屿声索国企图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

这与中国一贯主张的双边谈判磋商解决背道而驰。

无疑增加了今后中国争取南海争端和平对华解决的难度和复杂性。

其次,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东南亚邻国对中国产生的疑虑以及压力紧张导致它们在对华战略上有误区,从而在具体的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

比如菲律宾近年觊觎黄岩岛和美济礁。

越南不断强化对南海部分岛屿的实际控制。

2012年6月,越南国会上甚至通过《越南海洋法》强化其对南海部分岛屿的占领事实。

再次,美国等大国出于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以及所谓“重返亚太”战略需求,在中国周边搅混水、挑拨离间,也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

因此近年南海地区摩擦冲突的风险明显增加。

第三章立场:政策原则讲明确多种模式促合作中国政府一直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持了极大克制,并以建设性姿态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致力于通过对话与谈判妥善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

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中国希望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与有关国家双边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争议。

1、中国的南海政策主张
宗旨: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首先,坚决维护南海岛屿主权原则。

其次,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再次,多种模式推进区域合作原则(政治、经济、军事)
政治合作案例之一:东盟“10+1”年度峰会首脑会晤;政治合作案例之二:2002《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经济合作案例之一:2010年1月1日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
利、合作、共赢---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3600多亿美元。

经济合作案例之二: 2011年中国--东盟高铁项目开建(连接中国-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军事合作案例:加强军事交流,促进军事互信,努力消除中国威胁论
2、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原则
首先,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容置疑,坚决维护南海岛屿主权原则
其次,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共同开发,平等分享,符合各方根本利益。

再次,多种模式推进区域合作原则(政治、经济、军事)。

★总结过去十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落实进展,有这样几点经验:
其一,南海争议应由当事国双方协商谈判解决,坚决防止外部干扰。

其二,南海问题的一些争议可能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现实的应对之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其三,南海问题以和为贵,这不仅符合相关国家的各自和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和国际形势。

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一提法最早见诸于2009年7月,时任国务委员的戴秉国曾概括了中国的三个“核心利益”,即“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2011年9月中国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界定出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指出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①国家主权;②国家安全;③领土完整;④国家统一;⑤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维持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措施
首先,在强化主权宣示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法》;2012年6月国务院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设立三沙市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保护南海海洋环境。

在南海进行常态化巡航维护我领土和海洋
权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底宣誓中国主权。

其次,积极推动南海资源开发与其他领域合作
再次,有限军事自卫,捍卫主权---主要针对越南、菲律宾。

如:1974年西沙保卫战、1988年南沙3·14海战;我海军远洋战力有限也是南海问题难解决重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