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探讨

推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探讨

推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探讨发表时间:2019-09-05T16:22:33.9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6期作者:陈玉梅[导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448000)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才能获得社会更高的满意度。

为此,如何对医疗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医院管理者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我们借鉴他人的管理和研究经验,结合医院实情,建立了医疗质量控制管理考核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加以运用,达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主要介绍以下的实践体会。

一、体系和制度的建设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坚实基础。

合理、完整的管理组织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

新医改的大背景要求医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质量、效率、服务流程等方面持续改进提高。

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不断完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提高医疗人员素质等层面勇于探索,积极实践。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战略,健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全面质量实施方案等医院质量管理决定;专业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把握关键,协调配合,加强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科室质控小组严格工作流程,强化质量自查,责任落实到位。

遵循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实践证明,构建符合全程监控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并不断完善,将从各个环节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全员医疗安全意识,达到持续医疗质量的目的,确保患者安全。

二、注重内涵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

现代医疗质量观强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把追求社会效益、构建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强调医疗质量包括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不仅涵盖了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强调关注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费用控制,医疗活动的连续性等等。

当前医疗质量管理存在一些如质量管理机构设置职责不明、医疗质量督察不力、质量考评体系奖惩机制不够完善、管理理论与方法相对滞后等诸多共性问题,成为医疗质量提升的障碍。

院级管理组织、科级管理组织和临床人员构成医疗质量三级管理结构,每一层级均需以患者为中心、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从细小服务环节入手,注重内涵建设,主动服务,建立患者就医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层层落实责任。

医疗过程中随时存在不确定因素,任何细小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而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注重内涵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

三、绩效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力抓手。

医疗质量的评价考核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反映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科学、全面、客观、真实在反映医务人员的绩效,同时与职称晋升、奖惩制度有机结合,将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力抓手。

把注重内涵建设的精细化管理过程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作为依托,科学评价,将为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

我们将不断运用和探索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逐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在为患者提供“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

?健康教育与管理?2018年宾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现况分析陈桂梅(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市宾阳县 530400)摘要:目的掌握宾阳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医疗卫生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及 PPS 抽样方法,抽取全县 4个乡镇非集体居住的 15 ~ 69 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51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结果2018 年宾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 4.82%,性别间无明显差异;15 岁以上,素养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3 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 10.02%、生活方式与行为 3.47%,基本健康技能 10.21%。

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最低的人群为 65 ~ 69 岁组和不识字/少识字组。

结论宾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低。

关键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分析;宾阳县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万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

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健康素养指标,将其作为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1]。

为掌握宾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医疗卫生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2018 年 3-5月,课题组依托2017 年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在 4个乡镇8个村委开展了宾阳县居民健康素养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宾阳县内4个乡镇8个村委 15 ~ 69 周岁常住人口,包括居住或寄宿达 6 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

1.2 方法1.2.1 抽样方法根据国家抽样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和 PPS 法[2],依次从省辖市、区县、街道(乡镇)和居委会(村)各层级中抽取监测点,最底层抽样单位采取随机数法抽取样本户,入户调查时采用 KISH 表法从每个样本户中抽取 1 名监测对象。

全县共抽取 4个乡镇8个村委会 522 户。

1.2.2 调查方法使用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设计的2016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调查员使用纸质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公民基本信息、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和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等。

正确回答 80% 及以上健康素养问卷内容的调查对象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某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在某方面具备健康素养(某方面所有题目得分在总分的80%及以上)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由通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社区、村相关人员配合下,进行入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如调查对象不识字或其他原因不能填写问卷,则由调查员面对面询问调查。

1.2.3 质量控制省级成立技术指导组,根据全国健康素养监测要求,提供统一的培训教材,进行省市县三级培训,统一调查方法、指标解释。

现场调查前收集辖区内常住人口数,并绘制区域地图,进行家庭户登记,随机抽取调查户。

调查过程中和调查结束后对各调查点进行督导和复核。

1.2.4 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录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完成,后期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Excel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计数资料无序分类采用 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2.1 基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 522 份,其中1份未完成,2份无效,回收有效问卷 519 份,获得可用问卷 519份,问卷有效率为99.43%。

其中男性 293 人,占 56.5%,女性 226 人,占 43.5%,男女性别比为 1 ∶ 0.77;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238 人,占45.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94人,占 37.2%,高中文化程度54人,占 10.3%,大专及以上9人,占 1.7%,识字少或不识字27人,占5.2%(表 1)。

2.2 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 2018 年宾阳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4.82%;其中,女性为 4.87%、男性为 4.78%,在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方面,15 ~24 岁年龄组最高,为 16.67%,之后健康素养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5 ~ 69 岁组最低,为 0;在文化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上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增高,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达33.33%,不识字/少识字者最低,为 0(表 1)。

2.3 健康知识、生活方式与行为和技能素养水平 2018年宾阳县居民在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 3 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健康技能 10.21%,基本知识和理念 10.0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7%;其中,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无明显差异;年龄方面,最高为 25 ~ 34 岁以下年龄组,最低为 65 ~ 69 岁年龄组;文化方面,3 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升高,大专 /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最低仍然为不识字 /少识字者(表 2)。

3 讨论从本次调查看,2018 年宾阳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4.82%,低于2018年广西南宁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1.71%)[4],严重低于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4.18%)[5],远远不能满足和维护促进健康的需要;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1],65 岁以上、不识字/少识字文化程度是在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以及3 个方面素养方面低素养水平出现频率最高的群体;3 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及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所呈现的特点与全国情况基本类似[6]。

广西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2017— 2020年)[ 7]要求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8%,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6%[ 8],2018年宾阳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只有4.82%,与2020年的广西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提示今后宾阳县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素养66条》,不断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和体系的建设,完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提高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宾阳县农村居民男性和女性之间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差异不大。

年龄在 15-24岁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为宾阳县在创建健康促进县的活动中,极力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推进健康66条的宣传教育有关,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既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同时形成了较好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具有较好的接受能力。

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这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接收途径更广,同时也较容易获得健康技能[ 9]。

本次调查,宾阳县抽取的对象都是农村地区居民,农民健康素养水平最低,这可能与他们接受健康相关教育机会的多少密切相关。

只有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知识传播计划和健康行为干预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改善人群健康素质工作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