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电视新闻片的编辑制作技巧1

第五章电视新闻片的编辑制作技巧1

常见的几种利用转场镜头进行场景转换技巧: 同一主体转场、主观镜头转场、出画入画转场、声音转场、逻辑因
素转场、相似因素转场、“挡黑”转场、空镜头转场
同一主体转场,是指前后两个场景中,用同一个人物或同一个物 体来过渡(上下两个场景反映的是同一主体),近景转场。
主观镜头转场,是站在剧中人角度拍的镜头,是指前一个镜头是 人物看(近景或特写),后一个镜头是他看到的景物。这一看, 下个镜头就自然转换到另一个场景了。
4、交叉式蒙太奇
交叉式蒙太奇,又叫平行交叉式蒙太奇,是指将 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空间、主题内容具有呼应关 系的情节线索的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以形成一 种强烈的戏剧冲突的一种组接方法。
三、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画面 并列为基础,通过两个镜头画面的对列冲击,产 生一种特定的艺术效果的一种组接方法。(上个 镜头与下个镜头单独看没什么关系,但放在一起 让人产生了某种联想)
蒙太奇:狭义蒙太奇

——“剪辑台上的组接艺术”(画面组接的
章法和修饰手法)

广义蒙太奇

——“头脑中的结构艺术”(影视作品中构
成方法和构成形式的总称)
(背景介绍:电影介绍、电影剪辑的诞生、对电影剪辑 的不同习惯表述)
1895年,电影单部片诞生,即从头到尾一个镜头,类 似长镜头。
1897年,有意识把数个单部片连在一起,开始出现剪 辑意识。
相似因素转场,是指上下两个镜头的主体在形体上是相似的,利 用这种相似因素,可以巧妙地转换场景。
(四)动态镜头画面的组接方法
组接类型: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接运动镜头
注:固定镜头是机位不变、焦距不变、拍摄方向不变、一次性拍摄 下来的画面。
运动镜头是从开机到关机一段镜头内有推、拉、摇、移、跟。 1、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3种情况) 2、运动镜头+运动镜头(3种情况) 3、固定镜头+运动镜头
第一节 电视编辑制作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片编辑制作 二、电视新闻片编辑制作的基本内容 三、电视新闻片编辑制作的基本要求 四、电视新闻片编辑制作的前提条件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片编辑制作
电视新闻考,将前期采
访拍摄的分镜头素材有选择地、合理地组接在一起,成为 可供观赏的电视新闻片。还包括: 新闻解说 新闻标题制作 同期声字幕的制作 必要的示意图、图片、动画、三维演示等形象元素的插入 或叠化 音乐资料的运用 注:电视镜头的组接是主干,其他是枝叶。
二、电视新闻片编辑制作的基本内容
编辑=创作意图(前期叫摄像构思)
主题的把握(想表达什么思想) 结构关系的把握(一部作品的主次关系) 多种形象元素总体构成的把握 电视文稿的写作与修改(文稿即对一个主题的把握,对主题和结构
关系的具体化)
制作=具体操作(实现编辑思想)
画面组接 新闻标题制作 同期声字幕的制作 必要的示意图、动画、三维演示等的插入或叠化 新闻解说 必要的新闻资料的运用
在一部作品中可能会同时使用到。
心理逻辑具体指:观众需要了解的镜头画面内容

观众需要了解事件的全貌

观众可能对特别的镜头画面会产生特殊的欣赏需求

二、电视镜头画面剪接的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是指把上下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时 ,观众的注意力
能够从上一个电视镜头画面自然流畅地转换到下一个电视镜头画 面,看上去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五)场景转换的组接技巧
场景转换组接技巧:
1、利用转场镜头进行场景转换 2、利用电视特技进行场景转换
利用转场镜头进行场景转换
利用转场镜头进行场景转换,是指在上下两个不同场景段落之间, 寻找一个合理的过渡因素——过渡画面(也叫转场镜头),使之 承上启下,连贯流畅。
过渡因素:事件自身的生活逻辑、事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形式上的 某些相似之处
电视摄像与电视节目编辑
第五章 电视新闻片的编辑制作技巧
第五章 电视新闻片的编辑制作技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电视编辑制作的基本概念 电视镜头画面剪辑的理论基础 电视镜头画面的剪辑技巧 电视声音的剪辑技巧 电视声画的组合技巧 其他形象元素的立体构成 电视非线性编辑制作
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作品具体内容来。
情绪长度:最难把握,是指镜头画面中主体人物的心理和情绪舒展过程的 时间长度。
节奏长度:在电视节目中,节奏是指事件情节发展的速度和强度。在电视
镜头画面中,快节奏的段落,镜头画面可短些(广告片),慢节奏的镜头段 落,镜头可放长些(报告会、讲课、评书、欣赏编钟演奏等)

三、电视镜头画面的组接方法
一、电视镜头画面剪接的逻辑关系
剪接的逻辑性:电视镜头画面的剪接,必须合乎生活逻辑和
人们的心理逻辑(或叫欣赏习惯),换句话说,只须讲究上下 两个镜头、上下两个段落、上下两个场景之间结构关系的合理 性。
生活逻辑具体指:事件情节的发展逻辑 人物之间的关系逻辑

主体动作的连贯逻辑 时空转换的内在逻辑
注:比较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结构上的文章,从整体上一个事件的章法 和叙事结构;表现蒙太奇是在一个点上做文章,不存在 结构问题,是修饰问题。
所以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就是结构关系与修饰关 系的对比。
第三节 电视镜头画面的剪接技巧

一、电视镜头画面剪接的逻辑关系

二、电视镜头画面剪接的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有:景别匹配、方向匹配、光线和色彩匹配
景别匹配指,上下两个电视镜头画面的景别有渐进性的变化,即 景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这样才能保证视觉的自然连贯。
严格意义上的景别依次变化: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不是很严格的景别依次变化: 远景——中景——特写 两极景别的跳接:远景——特写(一般生活表现最好不用跳接)
注:比喻和象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象征多蕴藏在同一镜头画面的内部 比喻则产生在两个镜头画面的对列之中。
积累式蒙太奇
积累式蒙太奇,是指将一系列性质相同的或相近的镜头 画面组接在一起,以创造一种气氛和积累效果的组接技 巧。
积累式蒙太奇相当于修辞学里的排比句手法
反映一种气氛、一种节奏、一种效果。
(三)剪接点的确定
剪接点的确定,是指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之间的连接点。
剪接点的类型: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声音剪接点
动作剪接点,是指以镜头画面中的人物(主体)的形体动作和变化姿态为参照系,
选择动作的开始点,或动作过程中的转折点,或 动作完毕后的结束点为剪接 点。动作分切后的组合要流畅、完整、恰到好处。(开始、结尾、转折) 情绪剪接点,是指以镜头画面中主体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为依据,选择其 舒展过程的起点、转折点、或结束点为剪接点。完全是一种主观揭示。 声音剪接点,是指以声音为画面组接的先决条件,选择声音的开始点、结束点或 语调的起落点为剪接点。(把声音的上行或下行为剪接点)
出画、入画转场,是指前一个镜头画面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镜 头画面是他走进画面,以动作与方向的连贯性来实现场景转换。 主体是否是同一个人没关系,主要是主体从画框左边走出从右边 走进来。
声音转场,是指前一个镜头画面是主体听到声音,然后随声音转 换到声源所在的场景。如:打电话
逻辑因素转场,是指前后两个场景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或呼应 关系,利用这种逻辑关系,可以实现两个场景的自然转换。
表现蒙太奇:对比式蒙太奇、比喻式蒙太奇、象 征式蒙太奇、积累式蒙太奇
对比式蒙太奇
对比式蒙太奇,是将两个性质、内容或形象完全 相反的事物的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以创造一种 强烈的对比效果的一种组接方法。
注:对比要典型
古人诗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赴奉先咏怀)
战士军前半死身,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二、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指根据事件自身情节发展的时间 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将多个电视镜头画 面有机地组接在一起,以连续、流畅地叙述事态 的发展的一种组接技巧。
叙事蒙太奇的四种基本形式(四种章法) 1、顺序式蒙太奇 2、颠倒式蒙太奇 3、平行式蒙太奇 4、交叉式蒙太奇
(二)电视镜头画面长度的取舍 画面长度的取舍,是指在选择好一个镜头画面之后,在具体剪接
时,决定从哪一点开始(入点),又从哪一点结束(出点)。镜 头画面的长度也就是剪接入点和剪接出点之间的时间长度。
制约镜头画面长度的三个因素: 内容长度、情绪长度、节奏长度 或是叫作:本身镜头内容、镜中人物情绪、镜头反映生活的节奏
美、英国人喜欢把 蒙太奇叫剪辑。法、俄国人喜欢把 剪辑叫蒙太奇。中国人喜欢把蒙太奇剪辑叫画面组接。
注:1、总之蒙太奇就是剪辑方法,指按一定的结构关 系,有机组合我们前期的素材镜头画面,即镜头的章 法和修饰手法。
2、影视作品的表现功能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单 个镜头的表现力;其次是镜头之间有规则组接后,产 生的一种预示的效果(1+1>2)
第二节 电视镜头画面剪辑的理论基础 ——蒙太奇
1、什么是蒙太奇 2、叙事蒙太奇 3、表现蒙太奇
一、什么是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 术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
把“蒙太奇”用到影视创作上来,是指将前期拍摄到的 许多镜头画面素材,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结构关系组接在 一起,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蒙太奇技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比喻式蒙太奇
比喻式蒙太奇,是指用后一个镜头画面中的事物,对前 一个镜头画面中的事物进行比喻,以深刻表达前一个事 物的某种意义的一种组接技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