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措施
摘要: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灵魂,广播电视新
闻编辑的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
特别是在
新媒体时代,想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更应该改进、完善广播电视
新闻编辑的工作质量标准,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做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特色优势,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吸引力。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引言:尽管每一天发生数不胜数的新闻,但人们发现各个媒体呈现的新闻重
合度较高,这说明新闻编辑功能与流程的差异性不大,区别在新闻编辑技巧里,
如何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要素并不断提升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1 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意义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其技巧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促使新闻信息更具
感染力的一门艺术。
更何况在网络新闻媒体日益发展的当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想
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新闻编辑技巧,如此才可以更好地还原
新闻的真实性,提高新闻的质量,将新闻内在的价值体现得更加充分,进而推动
广播电视新闻在网络媒体冲击下的持续发展。
2 新媒体时代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工作要求
第一,确保新闻节目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这是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
首要要求。
这要求新闻编辑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闻节
目的编辑制作过程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线索和题材进行严格的筛选编辑,切实反映和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确保编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应该全面地熟悉了解新闻素材的
各项基本组成元素,并根据不同的具体新闻案例对新闻素材的选材进行挖掘优化,同时不断提高新闻编辑的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进而编辑
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闻内容。
第三,确保编辑工作紧贴受众需求,对于广播电视
新闻来说,做好编辑工作最为关键的是新闻工作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这就要
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紧跟社会民生普遍关注的新闻话题和新闻线索,制作出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主要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式过于单一,经常
通过新闻标题或者是总结等简单的编辑技巧来吸引受众,但是在新闻节目的实际
内容上出现了固化思维,难以有效调动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也难以使广播电视
新闻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广播电视新闻也容易受到其他媒体的冲击。
另一方面,主要是新闻工作者在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过程中创新精神与进取精神不足,
大多数的新闻节目在编辑制作过程中普遍缺少丰富的叙事手段和艺术描述,有的
新闻节目甚至存在着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因而造成了新闻节目难以有效抓住受众
的收听收视兴趣的局面。
4 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措施
4.1 原始素材处理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材通常源自记者的拍摄,编辑人员面对的素材较多,需
要进行加工、筛选。
特别是民生新闻素材较多,很真实,一手新闻资料无法让受
众了解事件的真相,需要编辑人员从受众心理出发,立足于真实性、独特性科学
处理原始素材。
如时间长了“狗咬人”就不一定是新闻,但“人咬狗”能在一定程度
上调动受众好奇心,因为大多数受众都有较强的猎奇心理;时效性则是新闻的首
要性质,时事新闻的关注度也较高;有舆论导向的新闻吸引力更强,能和受众产
生共鸣,传播效果较好。
虽然新闻有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效果,但编辑人员要注
意新闻的负面影响,具备良好原始素材处理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筛选新闻材料,
正确分析,向受众传播真实的新闻。
4.2 新闻模糊处理技巧
模糊处理技巧是指编辑人员在处理新闻及记者写作新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
内容需要编辑人员实施模糊化处理。
原因在于编辑人员采写和编录新闻时难免遇
到敏感词语,必须考虑事件发展中出现的敏感元素,掌握究竟应在什么地方做出
模糊处理的新闻编辑技巧,基于事件真相妥善处理急发新闻。
如在一些专业称呼、新闻数据等方面,如果必须及时通过广播电视台播报,但尚未完全掌握情况,就
需要编辑人员仔细确认,有选择的使用模糊处理技巧,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
不影响新闻的时效性。
还有军事、法制等类别的新闻要避免泄露事实,需通过模
糊处理技巧起到保护作用。
4.3 新闻剪辑编排技巧
在剪辑广播电视新闻时,编辑人员要整理大量零散素材,从中找出主要的新
闻线索。
然而记者拍摄的很多新闻素材都不连贯,甚至有脱节现象,需要编辑人
员基于新闻主旨编辑不连贯的新闻素材,重新把支离破碎的一些新闻片段整理好,剪辑成完整的新闻播报材料。
在该工作流程中,编辑人员要运用一定的广播电视
新闻剪辑技巧。
新闻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怎样整理大量信息并有序排列,让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满足观众心理需要,这是编辑人员要思考的问题。
如针对政治
新闻,编辑人员要以国内事件为重点,把人大代表会议放在前面,把国外政治事
件安排在国内事件的后面。
同时要合理分析新闻编排对收视率的影响,基于以往
的经验把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话题放在重要时段进行播报,抓住受众的耳朵、眼睛,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
4.4 新闻舆论监督技巧
生活中的素材是原始的,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变成新闻,通过广播电视媒
介进行传播,在传播环节不仅具有一定感情色彩,也会在一定情形下引导社会舆论,需要编辑人员掌握新闻舆论监督技巧,使这样的舆论立足于整体,与社会发
展主旨靠近。
如针对政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从政治立场、和谐立场
出发,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牢牢把握老百姓的关注点,着重报道新闻事件。
在传
播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形成舆论,它具有监督作用,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展示急需解
决的问题,利用舆论的正确导向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新闻编辑人员在编辑这一类事件时要基于实际情况
加强舆论监督,为当事人保驾护航,预防当事人被伤害。
4.5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方面技巧新闻编辑
应该全面增强大局意识,尤其是对于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播出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等,及时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
容或者新闻的播出顺序等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
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应该
对于广播电视画面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增强画面的丰富性、活跃性,并在对同
一新闻线索的报道中形成独特的视角,以更好地吸引受众。
4.6 提高新闻素材拍摄编辑技巧
DV拍摄是采集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DV拍摄能呈现出非常真实的画面,起到很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并且,随着现如今影像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智能手机
的快速普及,DV、手机等拍摄设备已经逐渐被人们广泛应用,人们经常通过这些
拍摄设备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新闻素材的挖掘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而对
于新闻编辑工作者而言,更应该提高新闻信息的拍摄技巧,并善于挖掘群众所记
录的新闻素材。
在进行新闻素材编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素
材加工,进而提升新闻的特色与价值。
结束语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新闻
资讯,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要想突破瓶颈,寻求更好、更持久的发展,就需要从新闻编辑的全过程入手,由
前期采集素材到后期制作定稿,加强新闻编辑技巧,并注入一些创新性思维,进
而提高新闻信息的质量,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与挑战[J].当代电视,2016(6):93-94.
[2]祝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分析[J].新闻传播,2017(08):112-113.
[3]丰志辉.电视新闻编辑技巧运用及艺术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14):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