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礼仪训练(第一单元 概述)
1、礼仪训练(第一单元 概述)
•
•
•
•
古人称之为“仪规”或“仪轨”。
可见,仪就是礼的各种仪节、仪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我们给“礼”下这样一个定义:礼,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指导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 范《现代汉语同典》说:‘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 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如婚礼、丧礼”。这种准 则与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
•
也就是说,“礼”是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 定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的疑难问题,辨别古今的异同和异域的 差别,辨明各种社会现象与个人行为正确与否的一种准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 •
2.仪的含义
《说文解字》解释道:“仪,度也。” 《释名· 释典艺》云:“仪,宜也。得事宜也。” 仪是行为规前提,只
有彼此真诚尊重,关怀体谅,相互理解,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
系。
3) 适度 在施行礼仪的过程中,必须在熟悉礼仪准则规范的基
础上,注意各种情况下人际交往的距离,把握与特定环境
相适应的人们彼此间的感情尺度、行为尺度,以建立和保 持健康、良好、持久的人际关系。 4)自律 礼仪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们自觉地约束自
• 礼仪又被应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之中,其范围和准则 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可,才能在相当的范围内被人们所 共同遵守,这也决定了礼仪的共同性特点。
• 3.差异性
• 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运用要 受到时间、地点和环境的约束,同一礼仪会因 时间、地点或对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就是 礼仪的差异性特点。
• 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其时代变异性,它随着 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 4.规范性
• 礼仪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它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 性和制约性。这种规范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 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 礼仪的实 施,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地利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 的行为。 • 礼仪的规范性说明,不注意礼仪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会 处处碰壁,孤独、尴尬、失意等挫折总是难免的,而 自觉地注重礼仪,与人交往才有可能会一帆风顺,处 处受人尊重。
• 5.等级性
• 礼仪的等级性表现在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上礼宾待遇的不同。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用长幼之分、男女之别来规范每个人的 受尊重程度。 • 而在官方交往中,则要确定官方礼宾次序,确定官方礼宾次序的 主要依据是担任公职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这种礼宾次序带有某种 强制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尊卑贵贱,而是现代社会正常交往秩序 的表现,反映了各级公务人员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规范。 • 礼仪的等级性在社会交往中还表现为双向对等性,双方的交往还 应当是一种尊重互换、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礼节上要有来有往、 相互对等。这是工作需要与礼仪要求的结合统一。
荀子:“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
孔子编订的 《仪礼》,详细 记录了战国以前 贵族生活的各种 礼节仪式。 《仪礼》 与 《周礼》(西周政 治家周公旦) 和《礼记》,合称 “三礼”,是 中国古代最早、最 重要的礼仪著作。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是中国上 古唯一一部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文献,对汉、唐 以来的制度建设有重要影响。
下一页 返回
• 1.礼的含义
• •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礼仪,人类社会在出现阶级之 前就已经有“礼”了。 《说文解字》云:“程,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根 据它的解释,礼是古人为了“事神致福”而履行的一种仪轨。 所以我们说,礼出现在阶级产生之前。 《礼记 · 曲礼》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 异同,明是非也”。
• 《周礼》偏重政治制度, • 《仪礼》偏重行为规范, • 《礼记》则偏重对礼的各个分支作出符合统治 • 阶级需要的理论说明。 • 由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 也就是礼的全部内涵。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
2、礼的形成时期
夏商周三代 • 第一次形成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 • 周公制礼 • 五礼:吉、凶、军、宾、嘉
祭祀之事为吉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
宾客之事为宾礼
婚冠之事为嘉礼
• 吉礼用于对天地山川和祖先先贤的礼拜;
• 凶礼用于丧葬事宜; • 军礼用于征伐、狩猎; • 宾礼用于朝觐、聘使和君臣朝会; • 嘉礼用于成人、婚配等仪式以及贵族官员的服饰、仪 仗等。
《仪礼》是儒家传习最早 的一部书。以前人们说这 书是周公姬旦做的。是中 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 编,共十七篇。 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 丧、祭、乡、射、朝、聘 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 夫的礼仪为主。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 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 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 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 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 《礼记》语言也简洁生 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 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 礼仪的功能
• 1.维护个人形象
•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 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 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礼仪、运用礼仪, 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 形象、维护个人形象。
• 2.协调人际关系
•
良好的礼仪修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 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具有调节人 际关系的功能。
由此,天地和祖先一直成为原始社 会,甚至至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最主要的两个崇拜对象。 对这两者的崇拜,主要是通过祭祀 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通过祭祀,人类表 达了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期望能够得 到神灵和祖先的庇护,多赐福少降灾, 在这样的过程中,原始的“礼仪”就产生 了。
• 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 • 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 • 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 • 制定一些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恭 敬的动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 • 逐渐确立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
• 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 • 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 西方一些先进的礼仪、礼节陆续传入我 国,同我国的传统礼节一道融入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
•
现代礼仪的发展进入全新的发展时 期,人们学习礼仪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
•
军、宾之礼多为行为举止上的规定,嘉礼除行为 外,主要是服饰、仪仗及装饰上的规定。
凶礼和吉礼则需要依托特定的建筑才能进行,前 者对应着墓葬形制,后者则需要在各种坛庙中举行。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 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
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有着本质的区别,古
代礼仪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封建礼仪是一种愚
民政策,现代礼仪吸收继承了古代礼仪中的文明
成果,更多的是体现人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文明
素养、自由平等、相互尊重。
• 礼仪的特点
• 1)遵守 礼仪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稳定而形成和存在的,实际 上是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和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 自觉遵守。
西方的“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 “Etiquette”,原意指“法庭上的通行证”。
作为法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为 了展示司法活动的威严性,保证审判活动能 够合法有序的进行,总是既安排得庄严肃 穆,有要求进入法庭的人员必须十分严格地 遵守法庭纪律。
如在我国,法庭在开庭之前都应由书记 员当庭宣读法庭纪律。 在古代的法国法庭,也有类似的规定, 但不是当庭宣读,而是将其印在一张 “Etiquette”,即通行证上。
己的言行,将自己的本性纳入规矩,这就要求交往个体树
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并以此作为一 种内在力量,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
返回
• 礼仪的特征
• (一)礼仪的特征
•
•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的行 为准则,人们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 行为,协调和制约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 系。与其他行为准则相比,礼仪具有以 下特征:
• 3.约束公众行为 • 礼仪一经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成 为社会的习俗和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 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 作用。规范的礼仪有助于净化和维护社 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世界是多元的,因此礼仪也是丰富多彩的。 西方社会的礼仪也经历十分复杂漫长的历史过 程。
。
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春秋战国: 儒家礼治
• 孔子: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 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强调礼是人的普遍行为准则 • “和”、 “让”、 “序”
五伦关系—— “父子有别、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传统礼仪的核心。
儒家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伦”即 封建宗法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的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5、现代礼仪时期
•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资产阶级“自 由、平等、民主、博爱”的影响, 破旧 立新,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 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 剪辫子、禁缠足等,改变称呼、废止跪 拜礼,同时接受了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 式,如鞠躬、握手、鼓掌等。从而正式 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
礼仪训练(概论)
世博会礼仪小姐
世博会礼仪小姐
世博会的不文明现象
世博会的不文明现象
• 礼仪概述
•礼仪的概念
•
(一)礼和仪的含义
• 礼仪,在古代指的是行礼的仪式。 • 人们谈起礼仪的时候,往往跟礼节、礼貌、典礼、仪式相提 并论,到底了什么是礼仪呢? • 我们先来讨论什么是礼,什么是仪,从而分清礼仪的内涵和 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