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2. 李广人物形象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李广简介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名将。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
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
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李陵,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
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
2、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
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
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
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
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
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
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
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
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前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
1、注音:(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4)广讷()口少言(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课堂活动】一、这一部分(1—2段)写到了李广的哪些事?二、归纳本节内容中的重要实虚词,【作业布置】翻译1、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2、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3、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2.李广人物形象特点。
【前置作业】熟读3—7小节,完成下面任务。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3)行十余里,广详死(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课堂活动】一、熟读课文3—7小节概括内容:二、归纳本节内容中的重要实虚词,【作业布置】一、翻译1、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2、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3、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二、完成作业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跟从 4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是必射雕者也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④今如此以百骑走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①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 A. ①④⑥ B. ②⑤⑥⑦ C. ①③⑤ D. ②④⑦【课后反思】②③④李将军列传第三课时⑤【学习目标】:⑥ 1、熟读课文。
⑦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学习重点】:⑧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2.李广人物形象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前置作业】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⑩(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⑪(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⑫(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⑬(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⑭(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⑮刀自刭(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 2、翻译句子⑯⑰⑱⑲⑳2122聊城育才中学高二语文《项羽本纪》、作文教学案编制人:张代新审核:丁彦君 2014年3月3日23班级:使用人:时间:24 625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难句翻译:1、广家世世受射。
译:李广家世代传授射箭之术。
2、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按法应该斩首,经钱物赎罪后,削职为民。
3.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译: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几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认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4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译: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用网兜盛着使李广躺(在上面)。
5.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译: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
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都是这样。
6.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
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7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译:他那忠实心,确实已使真正的士大夫信赖和感动呀!8.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译: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