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昌县“名校长”培养计划

会昌县“名校长”培养计划

会昌县名校长培养计划
(讨论稿)
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培养一批师德优良、学养深厚、理念先进、视野开阔,具有教育创新能力的中小学校长队伍,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一批名优校长。

二、培养目标
用3~5年时间,培养成一批名省、市级名校长,引领和促进全县校长成长,为会昌教育提质进位、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培养对象
培养对象为全县村完小、中心小学、初中、职业中学、普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现任校长、副校长。

四、培养措施与方法
以研究为载体,倡导“校本研究”、“行动研究”,着眼于提高校长整体素质,紧密联系校长工作实际,积极开拓
生动有效、形式多样的方式与方法,实现由单一向多样、由封闭向开放、由统一到选择的培训形式的转变,在原有常规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对以下几种形式重点探索。

(一)自主学习。

根据当代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定期公布校长必读书目和读书要求,要求校长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自学完成阅读任务,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读书笔记,促进校长在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环境中系统了解掌握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科学知识。

(二)主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由校长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使校长在客观辩证地运用理论去分析、思考办学经验的同时,不断设计和完善自己的办学宗旨和管理模式,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三)校长论坛。

在全县范围内每学年举办二次“校长论坛”,为校长交流教育理念、教育经验、教育成果搭建平台,营造浓厚的教育研究氛围。

(四)岗位培训。

择优选派培养对象到国家、省、市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或师范院校接受系统培训。

(五)名校挂职。

每年选派部分优秀中青年校长到名校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校长的教育管理水平。

(六)考察学习。

每年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为名校长的培养提供高层次的学习和研讨的机会。

(七)名家交流。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一方面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推荐优秀校长外出学习交流,宣传其教育理念、办学经验。

(八)展示交流。

为展示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名校长培养对象的示范辐射作用,县教育局将分批分层次举办学校办学理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使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名校长培养对象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共同提高。

五、考核与激励办法
采用“每年考核、滚动管理、重点培养”的星级校长考核与激励办法。

每年结合学校工作年度考核,对校长的学习成效和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按下列标准进行计星,累计达五颗星的评为“五星校长”,累计达四颗星的评为“四星校长”,累计达三颗星的评为“三星校长”。

所有副校长和累计三颗星以下的校长不评“星级校长”。

1.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到位,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计一颗“安全管理星”;
2.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课程标准得到有效执行,课堂改革成效明显。

教学质量得分进入前六名学校的计一颗“教学质量星”;
3.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校风校貌优良,各项工作争先创优,有特色有成效。

举办特色工作现场会或单项工作获市级以上彰的学校计一颗“创优创特星”;
4.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检验标准,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着力点和根本潜力。

根据学校考评方案,学生特长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分之和进入前六名的计一颗“师生发展星”;
5.学校管理民主、开放,学校发展得到群众的认可。

每学年由全体教师、学生代表、本级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校长、副校长和学校发展满意度进行民主测评,优秀票数超80%的计一颗“社会赞誉星”。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校长、副校长,一票否决,不予评星,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该校校长和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1)违法违纪被查处的;(2)发生严重安全责任事故的;(3)出现群体性事件的;(4)学校管理混乱,群众反响强烈的;(5)工作严重失职的;(6)有考风考纪问题,经查实的。

根据星级的层次,有重点加于培养、宣传,有层次地外派学习,优先推荐各级表彰和外出交流、讲学,并根据星级的层次给予奖金。

对在培养过程中工作积极性高、业绩突出、有培养前途的副校长在干部任用中优先考虑。

对在培养过程中不参与、不积极、不上进,管理水平无提高,管理效率低,
教育教学质量无提升的校长、副校长,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仍无效果的要予以换岗或免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名校长培养工作的领导。

完善和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名校长培养工作顺利实施的根本。

成立以教育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和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名校长培养领导小组,具体由人事股负责操作实施。

(二)保障经费投入。

县政府建立“会昌县名校长培养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名校长的培养、培训和奖励。

(三)建立规范的名校长培养档案。

强化对名校长培养对象的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发展能力和工作实绩及履行职责等情况,将考核考察情况记录在案。

(四)加强对名校长的宣传。

对每年评选的“五星校长”挖掘典型事例,重点宣传报道。

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总结校长成长经验,弘扬积极向上正气,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