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班级:姓名: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二单元的文言字词。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4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⑥jué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烛之武退秦师》课后小测【学习目标】阅读经典、完成积累、备战高考。
【知识链接】作者作品: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51年),姓丘,名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其内容记述了这一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以及天道、鬼神、占卜、占梦之事等;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又称之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关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自主学习】一、课内积累:文言知识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自我积累整理: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②共.其乏困共,通③秦伯说.说,通④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2、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今义: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今义:③亦去.之去,古义:今义: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越国以鄙.远⑤朝.济而夕.设版焉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一词多义: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其内任卿贰以上。
③贰则疑惑。
④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⑤不迁怒,不贰过。
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鄙①越国以鄙远。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国势衰微。
③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微言大义⑤见微知著⑥微斯人,吾谁与归?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
②敝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使史更敝衣草屦。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⑥永之人争奔走焉⑦朝济而夕设版焉5、文言特殊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辞曰⑥敢以烦执事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⑧许君焦、瑕⑨子亦有不利焉6、重点语句翻译: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⑷.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⑸.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