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测试题全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满分42分,第Ⅱ卷满分108分,全卷满分150分。
15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总共30分)(一)基础知识题(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葳蕤(ruí)独处(chǔ)的妙处(chù)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惦着(diàn)渐(jīān)车帷裳忳郁邑(tún)踱着步(dù)D.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便(pián)言2.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最连贯的一组是:①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_____________,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片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b.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c.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d.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adB.bcC.acD.b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B、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C、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淳朴的苗家风情及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舞更增添了人文情趣。
D、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最近,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违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人员目前对此持谨慎态度。
B.有关人士认为,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能否被通过,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C. 未来 2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 2030 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
D.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废弃卫星没有砸中人的可能性,而是说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哀民生之多艰鸷鸟之不群兮B、会不相从许嬉戏莫相忘C、以其无礼于晋.以尔车来D、其孰能讥之乎虽九死其犹未悔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常在于险远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六王毕,四海一C.侣鱼虾而友麋鹿始舍于其址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孔雀东南飞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B.王回深父C.岁亦莫止D.而卒莫消长也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 D.羡长江之无穷10.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余之所得也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共10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 因:因为.B.虽世殊事异. 殊:不同.C.临文嗟悼. 临:面对.D.录其所述. 录:记下.1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放浪形骸之外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夫人之相与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引以为流觞曲水.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1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 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 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
(共18分)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干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咨乃谢.病去B.令.敦煌曹皓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行禁止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D.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吾与.汝毕力平险1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
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
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
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
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第二卷(共 108分)21.翻译下面句子(每个小题5分,共10分)①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②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共8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22)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
(2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答:。
三、名句默写。
(每题一分,共5分)1、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5、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__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荣辱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