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004-11-7 23:40:54 12yes
某厂劳务输出,要派两位技师去新加坡,收入的绝对数当然比国内高。

技师老章积极报名,因为他妻子已下岗在家,儿子明年上大学,需要增加收入。

而技师老林却推辞不去,因为他儿子已工作,最近在股票上又赚了不少钱,经济比较宽裕。

而且考虑到外国**也不轻松,因此表示不想去新加坡。

员工的行为与其动机和需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管理者只有对员工的动机和需要有所了解后,才能理解为何在同样的各种环境中员工的各种表现各异。

需要时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由此可见,需要的形成是客观的,它是由客观的事物造成的;需要的形成又是主观的,对同一事物引起的需要不同,而且有时他人几乎不能察觉。

引起个体需要的事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缺乏性和能引起个体渴望。

由于需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重大,因此,有许多心理学家对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它的核心内容是需要层次结构。

马斯洛的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每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

生理需要是人类的第一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生存所必须的一切需要,如食物、衣服、性欲等等。

安全需要是人类的第二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免于身体与心理危害恐惧的一切需要,如收入稳定、强大的治安力量、福利条件好、法制健全等等。

社交需要是人类的第三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一切需要,如友谊、爱情、归属感等等。

尊重需要是人类的第四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及
自己对自己认可的一切需要,如名誉、地位、尊严、自信、自尊、自
豪等等。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指满足个体把各种潜能都发
挥出来的一种需要,如不断的追求事业成功、使技术精益求精等等。

其中底部的三中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
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

顶部的两种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
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之间有以下一些关系:
(1) 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低一层次
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

(2) 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
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 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
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

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近来的研究有些新发现:
(1) 缺乏型需要几乎人人都有,而成长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
有的。

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部分的人没有。

(2) 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有时可以从中层,
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

(3) 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
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在许多情景中,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理论之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次(见图),而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满足的追求。

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

后三种需要是成长性需要,它们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

马斯洛指出,行为主义者从动物学习研究中所作出的动机假设只能解释缺失性需要,而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因这些需要已得到相当的满足,他们的行为是由不同类型
的成长需要所决定的。

在马斯洛的理论中,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他将其定义为“使每一件事都能得以实现的愿望。

”自我实现的人不仅为自己、他人所认可,而且心胸开阔、幽默、独立、具有创造性。

马斯洛将这一需要放在层次的顶端以示这种最重要的需要的实现有赖于其他需要的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
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

这种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等。

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

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劳动安全、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等。

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

包括社会交往,从属于某一个组织或某一种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得到承认;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希望得到亲友的爱等等。

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

包括自尊心、信心、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以及高度评价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包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物。

马斯洛说:“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

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


国内外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很多的争议。

我们认为,绝对肯定或否定都是不恰当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缺点和错误的地方,但是对于我们的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一、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揭示了人类有多种需要的特征,有其合理的因素,对于我们研究人的需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马斯洛理论的精华,在于重视人的需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

对于我们了解和关心职工的需要,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合理地予以满足,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启发意义。

第四、马斯洛指出人在某一时期,只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其它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启示我们,要使对人的管理工作收到成效,不仅要一般地了解职工的需要,而且要特别注意了解和掌握职工在某一时期的主导需要。

只要了解了职工的主导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
企业员工都是在满足自己的生活的基本要求上才会无能为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逐渐发展的。

西伯拉罕.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了解每一位下属的需要层次,以个人需求为基础进行激励,从而达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
管理者可以采用下面的“激励”要素,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