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类型与功能变迁
纪录片式根据某种独特视角或观点 实现对世界某些面貌的摄影记录, 并通过某种方式再现历史世界…… 独特的“噪音”让我们能了解中国 独特视点或观察世界的途径
• 国外纪录片类型的划分 • 1解说式纪录片
• 大量使用权威式旁白的方式,直接对观众陈述 对某人、事、物的见解,表达明确的价值判断。 (格里尔逊,二战后失去影响力)
• 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政治化时期 (1958-1977)
人文化时期 (1978-1992)
宣传国家政治和阶级斗 争
唤起民族激情;体察记 录平民生存状态
平民化纪录片时期 (1993-1998)
关注记录社会主流现实 生活
社会化纪录片时期 (1999-2004)
关注记录社会主流现实 生活。
• 纪录片娱乐属性回归趋势
纪录片的类型与功能变迁
关于“类型”
• “类型”这一词汇本是指称文学样式和种类的语法词 汇。这一概念产生后,类型的观念便被戏剧大师莎士 比亚广泛的运用到自己的剧本创作中,电影诞生后, 类型的观念又一次被借鉴到电影领域,如早期的格里 菲斯的剧情片,弗拉哈迪的纪录片等等,都属于电影 早期所形成的类型。工业革命后,随着美国在经济, 政治,文化上的崛起,美国的好莱坞已经逐渐成为全 球电影制作的中心,并慢慢建立起其颇具特色的电影 创作机制,直至今日其在主流电影创作中的地位都没 有动摇。在当时,好莱坞制片厂体制下的电影类型得 到扩展、完善、定型和推广,渐渐的形成了代表美国 电影主流的“类型电影”。
• 2创意型节目
• 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 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反映生活的同时,有更强造型表意追求和创作 者的主观情感。 《最后的山神》
• 时事报导片 • 历史纪录片 • 传记纪录片 • 人文地理片 • 舞台纪录片 • 专题系列纪录片
• 动画纪录片
•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 有相册
• 大多数观众看电视是为了休闲和娱乐, 而不是为了接受严肃的教育
• 纪录片是一种文化商品,它的运作要符 合市场规律
• 不论模式与形式如何变化,纪录片存在 的最根本意义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和记录
• 审美功能也是纪录片作为电影类型的一 种与生俱来的
• 2观察式纪录片
• 强调摄影机的透明性和拍摄者隐匿如“墙上苍 蝇”的观察式
• 3反省式纪录片 • 强调疏离效果与拍摄者的自我暴露的自省式
• 我国关于纪录片类型的划分
• 1纪实型专题节目
• 真实的报道、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 专题节目,以记录客体对象原生形态为主要特 征的记实风格作品。 《望长城》
•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纪录片从意识 形态领域退回到社会文化领域,文化成 为最重要的观察和记录角度
• “让主体说话” 让主题自己说话
• 新纪录片电影模式
• 20世纪9பைடு நூலகம்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
• 创作者完成了一个中立报道者向一个主 动制造意义和进行电影化表述的参与者 的角色转变
• 纪录片“可以而且应该采用取一切虚构 手段与策略以揭示真实” 情景再现
•
——帕特里希科
• 刘元铁《嬗变与回归——纪录片的形态 变化及走向》(声屏世界2008 1)
• 格里尔逊模式
• 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纪录片运动
• 纪录片涉及社会、政治和宣传,不以个 性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而以社会教育为 出发点
• “上帝之声” 画面加解说
• 真实电影 •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