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门“五大对接”,对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刘嘉连 3215002239
摘要: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贸区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深圳前海自贸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珠海横琴自贸区)。
1江门立足
于实践,主动对接广东自贸区,在有条件的领域学习、借鉴、推广其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的经验,积极承接经济辐射,把握机会努力成为广东自贸
区的延伸乃至其中的正式组成部分,从而促进江门及广东的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字:交通建设,广东自贸区,珠西战略
一、江门“五大对接”
乘借着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这一国家战略的东风,江门的各项建设正迈入全新阶段。
根据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荣楷2认为,在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方面,江门要主动做好五个对接,一是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发展部署和工作思路,特别是落实“珠西战略”;二是主动对接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三是主动对接珠三角和珠江西岸有机融合的交通网络建设;四是主动对接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五是主动对接珠海横琴等自贸区,与自贸区做到工贸结合,以工促贸,以贸促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二、江门对接广东自贸区的地理区位优势
江门市辖江海区、蓬江区、新会区3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4个县级市。
与周边城市相比,江门对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特点共有六项。
(一)政策优势
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珠江-西江流域为依托的区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横琴自贸试验区为珠中江阳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动力,中山、江门、阳江等地可以充分利用横琴自贸区在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端服务业、粤港澳深度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整个区域的资源配置,从而促
1百度百科—广东自贸试验区
2南方网—江门新闻
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共同迎接港珠澳大桥时代的来临。
(二)区位交通优势
江门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毗邻港澳,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及位于珠江西岸中心。
近年来,江门狠抓“搭桥修路”工作,江门大道、江顺大桥、深茂铁路江门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区内交通网络日臻完善。
(三)土地资源优势
根据数据统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江门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9505平方公里,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第二,约占整个珠三角地区面积的1/4江门市已开发的建设用地比例仅占10.8%,仅是先发地区的1/3乃至1/4。
全市还有未利用地1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0.69%,发展空间广阔。
(四)社会历史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4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
许多海外侨胞在引进外资 ,促进江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吸引外资100多亿美元,其中超70%是旅居海外的江门五邑侨胞或通过他们引进来的。
3
(五)产业优势
江门市是广东省老工业基地,工业品种齐全,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产值已突破千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
同时江门拥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既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条件,也有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
(六)环境优势
江门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经过多年的城市创建工作的进行,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环境优美,适合人的居住。
三、江门存在问题
(一)经济发展质量差
近年来,江门市的人均GDP不过在全省的平均线附近,常住人口稀少;对外开放条件不及珠三角先进地区;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都是导致人均GDP不高的原因,
3人民网—广东频道
我们必须认识到江门现在部分的经济增长仍是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二)未来环境质量问题堪忧
江门现有许多企业是产生污染的企业,许多企业如电镀、印染、制革、造纸、火力发电、水泥制造、化工生产、食品加工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对这些废气、废水、废渣如不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必然会严重影响我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污染环境的严重恶果。
所以我们必须理性地思考与分析江门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拿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出来,促进江门对接广东自贸试验区
四、江门对接广东自贸区试验区的措施
(一)立足实践,战略对接
落实珠西战略,打造珠西智谷。
大力发展教育装备创新产业,把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珠西智谷、同宏公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加强科技创新与设计,建设好教育基础设施,培育新型创新和设计型人才。
加强经济建设,积极主动地接受横琴自贸片区的经济辐射,在打造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商务服务、旅游休闲、金融、文化科教等高端服务业领域,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江门产业转型与升级。
主动复制和推广广东自贸区的改革经验,例如,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内外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制度,注册资本认缴制,建立市场准入统一平台等方面,江门应该积极主动嫁接、移植广东自贸区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成果。
(二)紧跟广珠深,打好港澳牌
主动对接珠三角和珠江西岸有机融合的交通网络建设,搭建全程无红绿灯江门大道,北接广佛经济圈,南抵崖门海边,通过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对接港珠澳大桥,将全市经济最发达的蓬江、江海、新会、鹤山等区域连在一起,使江门市真正构成一个20分钟的紧密城市生活圈,对密切江佛两地联系、推进珠三角一体化、产城融合提质意义重大。
尽快开工建设香海大桥、洪鹤大桥、深茂铁路江门—中山—深圳段、深中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广中江高速等在建项目、推进江珠高速和西部沿海高速公路
与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的贯通,共同协调和争取省尽快完成广佛江珠城际轨道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强化西江港口联盟机制,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和油气管道运输等多式联运体系。
发挥好金融创新平台作用,大力承接自贸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与金融企业集聚的辐射,来带动江门的产业转型升级。
借助广东自贸区国际贸易航运功能集成的有利条件,降低江门企业物流成本。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土地整改,落实《江门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4创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型城市空间为《规划》的总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
分配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大力发展先进农业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土地建设。
(四)发挥侨乡优势
加强侨乡文脉的保护传承,搭建华侨参政议事平台,以侨乡精神激励侨乡后代积极引入外资和外企,优化投资社会环境,给予侨资企业政策优惠,促进侨资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从而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
(五)实现产业共兴,加快产业升级
借助珠西战略,办好珠海、中山、江门、阳江产业联合与产业一体化发展,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加快振兴发展增添新动力。
大力发展教育,培育创新性人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工业设备设施建设,促进企业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
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承接第二、三产业企业转移,加快江门产业转型与升级。
(五)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在企业方面,政府应该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进行整改或搬迁,大力引进低耗能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等;在教育方面,社会、学校与家庭都应该加强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江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江门国土资源局网站—关于《江门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成果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