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护理教育新进展PPt

临床护理教育新进展PPt


临床护理教育“3+2+N”模式
以内科护士“3”为例: 2周全脱产+临床跟班的3个月岗前培训,目标独 立排班 -全科培训阶段:选择内科(心血管、呼吸、肾、 消化、神经、内分泌、皮肤、感染性疾病、肿瘤、 老年等)2个以上专科轮转6个月(经过准入考核 可以单独排班值班到夜班),外科2个以上专科 轮转6个月,妇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6个月(经 过准入考核可以单独夜班值班) -初级专科阶段:定科专科一年。急危重症科。
临床护理教育价值观
护理教学活动围绕提升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患 者体验而展开 以教育程序为框架,围绕提升护士各项能力为目 的 教育为临床服务,完全基于临床的需要 让护士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教与学是相辅相长的过程
建立临床护理教育制度
建立临床护理教育的目的是为毕业后进入医疗卫 生体系的护士提供一个全员、持续、终身的教育 体系,确保护士知识和能力适应医学、护理学和 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护 理服务需求 2017年一期 84人
临床护理教育方法改革 颠覆原来传统的做法 要有突破常规的模式来推动护士能力的 提升
重点是培训护士的临床思维
临床护理教育管理架构
护理部主任
护理教育总监
科护士长
护理教育护士长
护士长
护理单元教育研究 专责护士
护理单元 带教护士
教育护士系列岗位设置
教育总监 教育护士长 教育护士
临床护理教育方法改革
PBL教学法
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 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小 组讨论的形式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 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 医学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培 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如何实行PBL-教学模式的运作
PBL教学的模式: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资料 论证假设 总结
以具备护士核心才能为规范化培训教育
四大核心才能 1.职责才能 2.个人才能 3.人际及群体才能/沟通 与治疗性关系的能力 4.成效才能
护士核心能力及结构
职责才能: 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和建立有效护理环境 的能力 ⑴医护关顾:与病人建立伙伴关系,在其患病和康复 过程中促进其身心健康 ⑵临床护理:以系统方式确保有效的健康和疾病管理 ⑶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掌握特定知识、技能和技术应 用于病人护理过程中,采纳实证为本的护理方式 ⑷质素和风险管理:维系和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环境和 系统,保持专业护理水平
规划护士终身成长的职业前景 护士核心才能: 职责才能: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和 建立有效护理环境的能力 个人才能:护士应具备的个人特质和专业特 性 人际及群体 才能:个人对群体内融洽的工作 关系及支持他人履行职责所作的贡献 成效才能:协助确立及发展一个成功机构的 能力
构建毕业后护士临床护理教育体系
临床护理教育体系 教育价值观 教育目标 临床护理教育组织和制度 临床护理教育内涵和范畴 临床护理教育程序(教育需求评估、教育计划及 其组织实施、教学管理和教育评价) 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标准
临床护理教育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 向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 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临床护理教育价值观
临床护理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临床护理教育的内涵是围绕人的健康和医疗服务 需求,随着护理专业发展、专科领域拓展和学科 协同融合而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临床护理教育包括毕业后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临床护理教育基本框架包括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 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专科护士的培养 临床护理教育要为护士岗位的晋级晋升、护士的 能力成长,护理质量、病人安全和医疗风险防控 提供支持和支撑 临床护理教育的核心是对护士能力的评估、能力 的维护和能力的拓展
临床护理教育“3+2+N”模式
“3+2”专业培训: “3”是指护士三年规范化培训,三段式、轮转式培 训: 第一段:0-3个月岗前培训 第二段:4-18个月内的新手全科培训(内外妇儿 通科) 第三段:19-36个月与未来专科定科及相关的急危 重症科(ICU、CCU、NICU、PICU)培训 “2”是指定科后一定专科的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N”是指专科护士/本科APN/硕士开业护士/管理 岗位等
临床护理教育进展
目前临床护理教育存在问题
临床护理教育与护理质量脱节 临床护理教育未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临床护理教育对病人的疗效和结局改善效果不明 显 临床护理教育与护士的岗位需求脱节 临床护理教育对护士的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 临床护理教育形式较单一,多注重临床护理技能 培训,对临床实践能力、教学、研究和人文素养 等关注较少 临床护理教育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紧密结合
规范化培训教育计划基本原则
毕业后进入临床的所有护士。 足够的时间积累和沉淀,厚积累、深耕耘。 从理论知识到临床运用,足够的专业宽度,即使 不在所有科室轮转,定科相关专科覆盖尽可能多。 从全科到专科,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内外妇 儿是基础,儿科成人老人妇女生命全周期全覆盖。 核心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前提,岗位胜任力是满足 医院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岗位职责所具有的 知识技能心理行为和品质的总和。 经历从新手到高级初学者历程。
从新手到专家的五阶段
新手,实践受到规则的驱动,并倾向于提供关注于 (完成)任务的护理。 熟练者,进化为安全地实践,但缺乏建立他们实践 和管理技能的强大知识基础。 胜任者,能够优化和开始使用过去经验形成个人的 护理。 精通者,对他的病人所处的形势有良好判断,并能 排出首要需求和常规性地精确预测结局。 专家,具有自信,拥有广泛大量的知识基础并能迅 速掌握复杂病人的情况和处境。
护士核心能力及结构
机构成效:协助确立及发展一个成功机构 的能力 ⑼服务发展:协助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推行 变革,落实有助达致整体成效的措施 ⑽法律和专业道德标准:确保个别病人和社 会大众获得保障,并确保向公众承担问责
丰富临床带教内容,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各种教学方法,改革带教模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法律意识
提升 临床 护理 教育 质量
丰富临床带教内容,更新教学理念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渗透美育于护理教育
注重培养护生的健康促进
培养护生循证护理运用能力 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 学模式被广泛的认同,近几年来,人们对护理服 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与人文护理的影响下,西方 很多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医学教 育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教育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
优化各种教学方法,改革带教模式
PBL教学法 床边综合技能训练
经典案例教学
角色扮演法(RPT) 小组学习法
情感激励法
PDC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起源于加拿大的麦克马斯大学,是 近几年国际教育界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摒弃学生简单接受老师观点 和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基于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归 纳讨论,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进行分析,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于学习过程的指导 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什么是教育计划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 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 教育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 结构,并对有关教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 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 以及各种活动等。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和 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PDCA教学法
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 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处提出, 故又称戴明循环,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 阶段,这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 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使临床教学由难至易,有利于管理和监控,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带教方法全面,调动了护理人员带教的积 极性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要抓住持续质量改进这个核心, 质量就会不断提高,也就会适应和满足病人需求的变 化,良性循环不断上升,护理带教质量亦不断提高
规划护士终身成长的职业前景
南丁格尔说:永远不要以为我们已经学好了护理 护理是一门终生学习的职业 学习的核心是能力的保持和发展 能力指人完成某种任务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力或 本领,包括完成一定任务的具体方法及所必需的 心理特征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某特定临床实践情境下知识、 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能力的整合,强调核心能 力的评估必须与特定的临床背景相结合
注重培养护士的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当前卫生人员关注和努力的课题。 护生能否能从实习时期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维护自己的健康,继而成为社会群体中的角色 典范,引起护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洪静芳等指出健康促进课程内容因该纳入正常护 理教学体系,通过激发其执行健康行为的潜能, 增加其信心,促使她们采取正向的健康促进方式。
护士核心能力及结构
个人才能:护士应具备的个人特质和专业特性 ⑸个人特质:指履行护理职责所需的可靠和富责任 感个人特质 ⑹专业特性:提供全人护理服务,坚持追求卓越水 平,确保符合良好实务守则
护士核心能力及结构
人际及群体才能:个人对群体内融洽的工作关系 及支持他人履行职责所作的贡献 ⑺团队工作:对团队的有效运作作出贡献 ⑻培育人才:建立互相支持和参与的工作环境,促 进职员发展
护士临床护理思维(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强的思维技巧, 是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也是护理职 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护理、解剖、病理生理、药理、心理学等等), 进行比较、推测、循证确认或排除,对患者做出 临床决策 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