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幼儿园》评析

纪录片《幼儿园》评析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纪录片《幼儿园》评析
纪录片《幼儿园》获得了第十届国际电视节目白玉兰奖之“人文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广州纪录片大会唯一“纪录片”大奖。

它到底成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试做分析。

片子开头的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同时也表明了此片带有些许沉重。

关于片中的真实性以前的纪录片大多数都只是表现孩子的天真、浪漫,而《幼儿园》在反映孩子的童心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社会,一个人性的暗淡,童真的沦丧的社会。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看看那些本不该出现在小孩子身上的东西,不得不让人感概,让人叹息,更让人们对未来社会有了更多的担忧。

导演以纪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孩子的另一面世界,在一双双近乎透彻的明眸下,我们透过镜头看到的是出人意料的成熟,带给我们的震撼的同时,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

导演在内容上进行了很好的选题,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选择了画面中的细节,选择了细节中的动人之处。

像吃饭、洗澡、睡觉、孩子的饭泼的到处都是,他们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大声的喊老师。

孩子睡觉时的脸庞,蹬开被子时的姿势,这些让我们感到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在内心深处慢慢铺开,为之动容,仿佛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那个曾经有过的童年。

拍摄时同样选取了孩子打仗的场面,透过孩子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带着一种嘲讽的笑。

这些内容很好的反映了主题,相信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关于片中的色调,提到小孩子,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想到这样的词语:天真无邪、纯真浪漫、活泼可爱。

但本片中却以黑白色调来衬托孩子的语言,将他们的思想成人般的表现出来。

比如当问到“收了钱以后是交给领导还是自己拿回家呢?”,孩子答到:“交给领导一点,都分一点”,又问:“如果你不分,自己拿回家行不行”,孩子的回答是“不分,那不行,那我的领导没钱怎么办?”这些语在他们奶声奶气的口中说出不得不发人深省。

另外,以黑色为背景也反衬出了社会的一些阴暗面。

关于片中的镜头运用。

为体现孩子的心理特征,该片采用了许多特写镜头,盼望父母早点来接的期待的眼神,打架时的怒气未消的脸,睡觉时自然伸展的小手等,都让人看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疼爱。

这都是画面和镜头的成功运用所营造的良好效果。

在晚上睡觉时用了很多特写镜头来表现小孩子们形态各异的睡姿,有的手拉手,有的不停在动。

通过这些特写镜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非常的安静、温馨的气氛。

关于情节编排上,本片的情节编排是以时间为主轴,情节的变化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从小班入学直到大班毕业整个过程也很自然。

展现小班、中班、大班的不同场景,并在每个过渡阶段都加入了茉莉花的背景音乐,舒缓而且优美,过渡时加入了慢动作的特技,更加美化了画面,充满了情感。

关于片中的声音。

长达70多分钟的片子里居然没有看到一句解说词,这是《幼儿园》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以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往往成为了不可缺少甚至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结构整个片子的作用。

然而该片的导演却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舍去了一切外部的声音,让孩子的声音去诠释一切,解释一切,去说明一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