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业及考试题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业及考试题目
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社会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 X 】 2. 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的 基本法律。 【 V 】 3. 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 【 V 】 4. 继续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管理格局的先导。 【X】 5. 政府职能回归成为当前主流趋势,“有限政府”的理念被普遍接受。 【 V 】 6. 矛盾调处是利益表达的前提和保障。 【 X 】 7. 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获得信息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 V 】 8.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中,尊重、被尊重比个人的归属更为基本。 【 X 】 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 B 2. A 3. D 二、多选题答案 1. ABCD 2. ABCD 3. ABCDE 4. ABCDE 5. ABCD 6. ABCDE 三、判断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第三章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 【 V】 4.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 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 因素的总要求”。 【 V 】 5.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 V 】 6.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才开始进行社会管理的探索和尝试。 【 X 】
A. 政策 B. 道德 C. 科技 D. 法制 二、多选题
1. 社会结构中水平方向的类别参数主要包括 【 】 A. 性别 B. 宗教 C. 种族 D. 职业 E. 教育 2. 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 A. 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 B. 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 C. 化解社 会矛盾冲突 D.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E. 构建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 的社会基础和环境
3.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 【 】
A. 健全法治体系 B. 完善政策体系 C. 借助道德力量 D. 发挥政治优势 E. 依 靠科技支撑
4. 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的是 【 】 A.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B.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 和服务体系 C.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D.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 共安全体系 E.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 【 】 A. 坚持党的领导 B. 高度重视经济建设 C.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 则,把改善和发展民主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绩效的保障 D. 依靠全社会的 力量 E. 注重完善相关制度 6. 在“转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包括 【 】 A. 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转变 B. 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 转变 C. 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 D. 要从 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 E. 要从重行政手段、 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7.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际发展合作越来越集中的领域主要包括 【 】 A. 扶贫 B. 权利保护 C. 基本教育 D. 卫生 E. 人道主义援助 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 【 】 A. 党委领导 B. 政府负责 C. 社会协同 D. 公众参与 E. 科技支撑 9.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 】 A.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B. 社会组织方式的深 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C. 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要 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D. 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要求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 E. 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
4.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基点是指 【 】 A. 科学把握工作主动权 B. 着力创新工作思路 C. 着力加强作风建设 D. 着 力建立反映民意表达与矛盾化解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多选题
1. 矛盾调处过程中督办的原则主要包括 【 】 A. 实事求是 B. 注重时效 C. 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 D. 督办与帮助、 协调相结合 E. 党政督办与业务部门督办相结合 2. 矛盾调处过程中有效的督办方式主要包括 【 】 A. 电话督办 B. 书面督办 C. 会议督办 D. 调研督办 E. 联合督办 3. 科学有效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主要包括 【 】 A. 利益协调机制 B. 诉求表达机制 C. 矛盾调处机制 D. 权益保障机制 E. 舆 论监督机制
4. 群众权益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 【 】 A. 就业权保障机制 B. 健康权保障机制 C. 受教育权保障机制 D. 受救助权 保障机制 E. 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保障机制 5.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需要我们做到 【 】 A. 建立健全超前联动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B. 建立健全矛盾发生时的合 力化解机制 C. 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 D. 建机制 6. 下列属于“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做法是 【 】 A. 健全社会规范体系 B.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C.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D.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E. 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 7. 下列属于当前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突出问题的是 【 】
6.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关键要 【 】 A. 发动群众 B. 关注民生 C. 加强制度建设 D. 借助道德力量 7. 在社会结构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的是 【 】 A. 阶层结构 B. 城乡结构 C. 收入分配结构 D. 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 8.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关键要 【 】 A. 发动群众 B. 关注民生 C. 加强制度建设 D. 借助道德力量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 【 】 A. 舆论引导 B. 科技支撑 C. 道德力量 D. 统筹兼顾 10. 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的是 【 】
9. 利益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 【 】 A. 多元化利益观念引导 B. 利益获取行为的规范约束 C. 与时俱进的利益 调节 D. 适度的利益补偿 E. 一元化的利益格局 10. 切实提高党和政府维护和发展群众权益的能力的主要做法包括 【 】 A. 强化分析预测能力 B. 强化制度约束功能 C. 强化反腐倡廉能力 D. 强化 能力提升功能 E. 强化权力寻租能力 三、判断题
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 【 】 A. 党委领导 B. 政府负责 C. 社会协同 D. 公众参与 E. 科技支撑 2. 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 】 A. 许多地方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理念比较陈旧 B. 社会管理主体不够多 元 C. 社会管理方式不够理灵活 D. 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 E. 社会管理的硬 管理不足 3.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不够的主要表现是 【 】 A. 缺乏有效的参 与平台 B. 公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 C. 公民意识有待增强 D. 参与能 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E.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单一 4. 下列做法属于新形势下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着力点的是 【 】 A. 继续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B. 制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标准 C.
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 】 A.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 B. 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C. 坚持立足国 情、改革创新 D. 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E. 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三、判断题
1.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 年的30 年中,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基 本细胞是“单位”。 【 V 】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 设并列,社会体制改革正式提上党 和政府的工作日程。 【 X 】 3. 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利益分化较小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 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简单阶层结构, 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
一、单选题
1. 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是指 【 】 A. 利益引导机制 B. 利益约束机制 C. 利益调处机制 D. 利益补偿机制 2. 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是指 【 】 A.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 健全社会规范体系 C.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3. 建设和谐有序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指 【 】 A.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B.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C.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D.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 征地拆迁 B. 住房保障 C. 食品药品安全 D. 环境保护 E. 安全生产 8.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风工作的决策部署的内容主要包括 【 】 A. 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开拓专项治理的新途径 B. 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本要求,不断强化行风建设的新举措 C. 以 民间评议为载体,不断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 D. 以源头防治为着 眼点,不断完善预防不正之风的新机制 E.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 不断取得纠风工作的新成效
争取早日完全破除城乡分治格局 D. 大力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 E. 提 高各级党员干部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5. 下列属于30 多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的是 【 】 A. 摒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 B. 政府职能不断清 晰 C.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D. 新型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 全 E. 从过去所管的“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完全退出 6. 下列可以为民众反映诉求的是 【 】 A. 人大代表 B. 政协委员 C. 新闻媒体 D. 社会组织 E. 信访部门 三、判断题
7. 收入分配结构是决定社会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核心机制。 【 X 】 8. 改革开放以来,衡量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基尼系数逐步缩小,城 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5 不断扩大,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 起群众不满。 【 X 】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 V 】 10.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关键要加强制度建设。 【 X 】 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A 6. C 7. A 8. A 9. D 10. B 二、多选题答案 1. ABCD 2. ABCDE 3. ABCDE 4. ABCDE 5. ABCDE 6. ABCDE 7. ABCDE 8. ABCD 9. ABCDE 10. ABCDE 三、判断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第二章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