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05年-2010年目录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1、专业发展定位 (2)2、专业布局结构规划 (3)3、专业水平规划 (3)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5、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5)6、人才培养规划 (6)二、专业建设实施措施 (7)1、优化学术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的“软规划”措施 (7)2、改善教学条件的“硬规划”措施 (9)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1、专业发展定位近几年来,国家调整了产业政策,强化了信息产业的地位,提出要以信息产业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国家发改委2000年修订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信息产业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28个领域之一。
在《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中都明确提出:长沙市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目前,长沙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40多万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11多万人。
根据新近制订的《长沙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规划纲要》,随着长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长沙市人才总量目标将要达到143万人,本科以上的人才缺口较大。
长株潭三大城市工业集中,近年人才供需见面会上,70%以上企业需要招聘电子信息,电气、电机方面的人才。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我系所办的三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同属工科电气信息类。
因此,这三个专业的开办既顺应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长沙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市场的需要。
我系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是一个可工可理的专业,它分为物理学、光电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三个方向。
通信工程专业就是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方向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
因为物理学是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保留此方向,有利于集聚人才,加强基础课教学,提高培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长沙学院”若想恢复“长沙大学”的校名,必须有理科专业的支撑,与其到时候从头开始创办,不如保留现有专业稍加改造。
因此,可保留物理学方向暂不招生,将光电技术方向改造为光电信息工程方向。
这样,既顺应国家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依托现有专业资源,与其他几个专业形成既有机融合又各具特色的专业群,同时,这个方向还是个工科方向,完全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
经过这样的改造,我系所属四个专业以信息为龙头,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为两翼,既有强势学科满足近期需要,又有弱势学科逐渐成长,为远期需要培养人才。
四个专业各具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工业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的维护、通信产品的营销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方向偏向于光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等,旨在培养具有宽广而坚实的光学、电子学、激光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软件设计、光电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图像处理等光电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光电信息采集、发送、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及相关系统和器件的分析研究、开发设计基本能力,具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上述四个专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构成一个结构合理的专业群。
专业群的学术水平经过多年的积淀已颇具影响力。
学科带头人刘光灿教授是光电通信方面的专家,主持过多项关于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方面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并获得相关课题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学科带头人罗维治教授是一位省内有很高威望的物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电磁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主讲的课程《电磁学》是湖南省重点建设课程,已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学术著作8部,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熊幸明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三项、市级科研课题一项。
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国家出版社主编出版教材、著作六部,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瞿瞾教授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至2001年赴美国肯塔基大学作访问学者。
已获国家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60篇,荣获长沙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
王新辉教授,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优秀教师(立二等功) ,拥有省软件版权1个,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湖南赛区一、二、三等奖,被评为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赛前辅导教师。
2、专业布局结构规划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其调整,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
我系紧密配合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追随科技进步的脚步,依据“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以信息类专业作为我系专业群的龙头,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为两翼,使学生在扎实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在强电、弱电、信息通信软件或硬件、光信息或电信息等方面各有侧重。
根据学院创办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定位,以及5~10年内恢复长沙大学校名的目标,我们以工科专业作为主体,着力办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工科专业,保留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物理学方向,并将光电技术方向逐渐改造为光电信息工程方向,以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避免人员、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使得我们的专业群中既有近期急需专业,又有远期趋势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物理学作为工科专业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一方面可以为工科专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保持学校的理科门类,为恢复长沙大学校名做必要的储备。
3、专业水平规划加强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筹建多层次实践体系,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学术带头人,努力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在2010年使所属四个本科专业都达到本科合格评价要求,力争一个专业基本达到申报硕士点要求的条件,一个专业进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行列,一个进入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行列。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到2010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达到6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的达到45%以上,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进一步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并承担教研和科研项目,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同时,保证每年有2~3个省级科研和教改课题,每年出版教材或专著1~2部,教师人年均发表科研教改论文1篇以上。
学科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以及促进和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专业往往需要若干学科的支撑,因此在抓专业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建立学术梯队,筹备并申报建设1~2个研究所。
使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保证每个专业都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做到教学计划中规定必做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力争2~3个实验室成为校级重点实验室。
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改革思路,建立与理论教学并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2006年完成所有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调整,制定教学大纲;2007年~20 08年完成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建设,2009~2010年完成专业课的课程建设。
争取每年将1~2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通过4~5年的积累,力争每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都有10~30份试卷组成的试卷库(或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建立课程首席主讲教师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
加强教材建设,争取60%以上的实验课程有反映学校办学特色、本系专业特色的自编实验指导书;建立健全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确保高质量教材和最新科技成果进课堂,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比例应达到课程所用教材的60%以上。
加大电子竞赛的培训规模和力度,争取参赛小组数逐年增加,获奖等级和数量逐年提升。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建设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梯队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重点,着力抓好引进、培养、稳定三方面的工作,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建设的方针。
根据学院核定的近三年编制数,和本科合格评价的指标要求,在维持现有招生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到2010年,我系专任教师总人数应达到5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人。
今后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划引进强电方面的学术带头人1人、强电方面的副教授、博士各1人,硕士2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划引进电子信息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或有硕士学位的工程师各1人、硕士2人;通信工程专业计划引进学术带头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或有硕士学位的工程师各1人、硕士2人;应用物理学专业计划引进光电信息工程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或有硕士学位的工程师各1人,硕士2人,考虑到有两名大学物理教师即将退休,为满足物理基础教学的需要,还将引进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专业的教师各一名。
5、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以本科合格评价为目标,重点加强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宏观调控,资源共享,分实验室落实建设任务,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设备闲置,提高效益,完善效能考核,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室工作体系。
(1)对两个基础实验室,要加快实验体系、实验内容的改革,使综合型和创新设计型实验分别达到30%,力争2008年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开放。
为满足扩招后的教学需要,必须增加仪器设备台套和实验室面积,力争2008年达到本科合格评估的要求。
(2)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和电子竞赛培训基地。
(3)以先基础、后专业为建设次序,软、硬件并重进行建设,协调发展,宏观调控,具体落实建设任务。
根据教学计划,四个专业拟建的实验室如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需要组建DSP实验室,ARM系统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
光电信息工程拟筹建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技术、光纤光学与通信、信息技术等学科方向实验研究室。